《长明灯》
《长明灯》创作于1925年2月28日,最初连载于3月5日至8日的北京《民国日报副刊》中,后收录于小说集《彷徨》中。
《长明灯》的故事和《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故事很相似,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说的是饱受剥削、压迫、奴役的奴才因为生活不如意,向人诉苦,先是跟聪明人诉苦。聪明人很同情,也安慰了奴才。后来又向一个傻子诉苦,傻子要为奴才在墙上打开一扇窗户,却遭到了奴才的拒绝和驱赶。
这个故事中,傻子明明是要帮助奴才,可奴才却认为傻子要来破坏他们安稳的生活。既然奴才觉得生活不如意,而傻子有意帮他们摆脱,但他们却又反水,反过来向主人告发傻子。
《长明灯》其实也是一样,不过傻子变成了疯子。
疯子之所以是疯子,因为他跟常人不同,他的思想总是比较出格,跟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所以被当地人称之为疯子。疯子想要熄灭吉光屯社庙中的长明灯。而这盏长明灯从梁武帝时代一直到现在。
据说是“灯在村子在,灯亡村子亡”,所以在吉光屯社庙,长明灯就是村民心目中的基石,谁要破坏长明灯,必然遭到全村人的抵制。而疯子刚好就是这种人,他要熄灭长明灯。
跟傻子的举动一样,疯子的举动自然遭遇到了全村人的反对。村里的长老们先是安慰疯子,对他进行了大量的洗脑和劝说,说了一番道理,但是疯子不仅没有丝毫的改变,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熄灭长明灯的想法。
敬酒不吃吃罚酒,随后村民们开始对疯子进行身体的折磨,限制其行动的自由,让他好好反思自己的错误认知。
最终疯子连基本的行动自由都被剥夺,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异端。而他要熄灯、放火的呼号最终变成了孩童口中戏谑的歌谣。
读完这个故事实在震撼,鲁迅不愧是文学大师。将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我们之所以走不出这个命运,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这种道路。
专制的命运选择是我们的认知决定的!
长明灯自从梁武帝时代一直到现在,梁武帝时代是个什么时代,封建专制时代。象征着封建专制,也就是说当年的大革命并没有什么改变。
梁武帝时代到鲁迅时代,长明灯一直在,专制社会统治模式一直存在,根本没有思考改变。无论是历史上多少次王朝变更,改朝换代,农民起义,最后取得了胜利,但终归选择的依然是权力高度垄断的家天下模式。
一个王朝一家之言,天下最终不是天下人的天下,而是皇家。一个人说了算的天下,权力高度垄断,垄断于君主一个人,即便是鲁迅经历的那一场大革命。大革命之后,只不过改了一面旗帜而已,权力垄断于君主变成了垄断于军阀而已。
权大于法,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人治,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官吏权力来源于上级,而非人民。社会治理充满了任性、武断、野蛮和暴力。充满了等级、特权,没有自由,公平、正义可言,剥削、压迫、奴役,也从来没变。
而这样的道路,这样的命运,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害怕乱世。每到乱世,社会动荡,我们总希望一个强势人物出来,结束这日子,哪怕牺牲,也要过安稳的日子,不允许所谓的傻子、疯子、狂人之类的来破坏这安定繁荣的局面。这是大局,大局就是安稳,安定,奴隶主享受他的特权,人们享受他的奴役。
所以,我们选择的是大乱之后确定一个主子,确定奴隶规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何歌颂,如何朝拜,如何纳贡。
这种长期缺乏法治和自由的认知,使得我们很难去选择法治和自由。长期专制早已养成奴性,奴性意识难改,变成奴性意志,一代代的传承,下一代的认知只会在上一代的基础上,丝毫没有进步。一代代的只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突然有一天出来了傻子和疯子,要让人们跳出来,看天到底有多大,结果遭到了痛击,最终傻子和疯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剩下民众还在望着天。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彷徨·长明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