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想要重拾驾驶技能的“本本族”、刚出驾校不敢开车上路的“菜鸟族”、不熟练车况路况难免战战兢兢的新车主……在网络平台上,针对此类人群的陪驾服务链接越来越多。然而,记者了解到,这一行业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长期以来,包括收费标准、陪驾流程及效果评价等陪驾服务一直未形成市场规范,也无“汽车陪练”这一职业的相关培训标准和资格证。此外,陪驾过程中如发生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如何划分法律责任也存在争议。(新民晚报)
“驾车陪练”并非新行当,媒体梳理发现,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些驾校针对“本本族”推出了陪驾业务。而最近一两年来,这一新兴行业,俨然有爆发式发展之势。究其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汽车价格战如火如荼,汽车的渗透率和保有率不断提升。而另一方面,在以造桥铺路、文旅开发为重要抓手的新一轮基建浪潮推动下,“汽车出行”的场景迅速扩容。种种因素叠加作用,想开车、有车开的人多了,作为配套服务的一环,“驾车陪练”自然顺势做大了。
时至今日,“驾车陪练”依旧处于蛮荒发展、自我定义的阶段。其核心逻辑,是市场以自发的、创造性的服务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端需求。目前,这一行业从整体上看,呈现出了较高的弹性、灵活性,或者换个说法,就是随意性。这种“随意”,既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非标准化,也包括相关“权责利”约定的高度不确定性。诚如各方所担忧的,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隐患在于,遇到事故和违章后的责任划分不明以及由此所衍生的侵权、扯皮情形。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汽车陪练行业处于“无主管单位,无统一标准,无准入门槛”的“三无”状态……未来,会否为之设置对应的从业资格认证机制,其实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就政策层面传递的信号看,职业资格“瘦身”乃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有关管理部门已经分批次取消了数百项职业资格认证。在此大背景下,对“汽车陪练”加以考核、认证,操作空间注定有限。此外,从法律维度审视,拿到驾照后,驾驶人即可开车上路了。实习期内,仅有上高速时,才必须由“老司机”陪同。在这种规则大框架下,其实很难找到理据,来收束“陪练”。
作为市场的自发创造,最终还需诉诸市场的力量求解。既然“驾车陪练”行业不断壮大,那么或许可以期待的是,未来能有更多专业化、连锁化、大型化的机构服务商来加入其中,这对于破解这一细分市场小、散、乱的局面,或将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