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选最后关头, 迎来重磅反转! 最新民调出炉, 拜登当众沉痛表态

格局观察2024-07-18 14:45:27  109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美国最大的轰动事件莫过于前总统特朗普在进行公开演讲时被枪手袭击事件,尽管特朗普本人只受了轻伤,枪手也已被当场击毙,但这起事件的轰动效应可谓震惊全球。

第一,这是自1981年对里根总统刺杀失败后,首起对美国政治人物的刺杀行动。作为美国顶层统治者候选人,特朗普的人身安全理应受到美国特勤局的多重关注。但根据报道,此前在收到对特朗普人身安全的威胁信息后,特勤局及联邦调查局都没有给与高度重视,包括这次枪击行动,在枪手开枪前三分钟,特勤局狙击手已经锁定了嫌疑人,但一直得不到进一步授权和指示。有特朗普支持者针对这些消息质疑政府有意放松对特朗普的安全保障,是一种失职甚至是一种蓄意谋杀。

目前大选特朗普胜势明显,在之前的电视辩论中,与特朗普的咄咄逼人相比,拜登的木讷与表达混乱,让不少民主党人大呼绝望,并让民主党内部为是否替换拜登争吵不休。面对特朗普的高歌猛进,走极端方式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但现在问题是,哪怕是没有特朗普,在拜登连一些正常举动都无法保持的状态下,一个健康的正常人都是一个比拜登更好的选择。

特朗普枪击的后续影响。特朗普是一个十分注重个人魅力的政坛异类,和他之前主持过的一些美国综艺节目一样,他对目标十分明确,一旦有人有碍于他,立即就会踢掉这些不利因素,全力推动项目进程。

这种简单粗暴的风格,深受不少美国蓝领阶级的追捧和喜爱。在这次逃过大劫后,一些极端宗教分子还称特朗普是受了福佑才能幸存,更掀起了一波信众对特朗普的膜拜热潮。在这种狂热的氛围中,特朗普在遇袭后,胜选概率狂飙至七成,形成对拜登的碾压之势。用因祸得福来形容特朗普这次遇袭都毫不为过。

根据预测平台Polymarket发布的数据,这次枪击事件后,特朗普在总统选举中的胜选概率急剧上升至71%,而他的竞争对手拜登的胜选概率则大幅下降至16%。这个数据变化充分展示了特朗普在民众中的支持率在这次事件后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家欢喜一家愁,共和党这边就差直接开香槟了,民主党这边则愁云惨重。尽管拜登在总统办公室公开表示了对政治暴力的谴责,但面对日趋极化的选情和社会气氛,执政的民主党可谓压力山大。

特朗普是目前极少数在底层民众中真正拥有大量忠实拥戴者的政治家,这些拥护者为他会不惜动用武力,之前的国会暴乱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特朗普特立独行的政治理念也是美国政坛的一大异类,要知道在过去四年,特朗普一直以美国统治者身份自居,并出访其他国家。

如果特朗普就此次枪击事件大肆造势,不仅会进一步煽动当前狂热的选举氛围,还可能将美国潜藏已久的极端暴力和内部分裂公开化,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骚乱和冲突。拜登此时在总统办公室的发声,就显得更为沉重和严峻了。某种程度来说,这算是拜登对特朗普的一种变相服软。

当前来说,民主党的确没有任何必要与特朗普硬碰硬,如果双方再继续鼓动拥护者的激烈对抗行为,那么下一次的极端行为就不一定会是哪边先动手了。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美国政治极化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在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人选择采取极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不满情绪,这不仅威胁到了政治人物的生命安全,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在公开演讲中对美国民众表达了他的观点:“在这个夜晚,我希望能够和各位深入交流。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减轻政治氛围中的紧张和敌意。我们要牢记,即使我们在某些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和立场,那并不意味着对方是我们的敌人。相反,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的邻居,是我们日常交往中的朋友和同事,是我们共同为国家服务中的伙伴,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我们的美国同胞。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战胜一切挑战,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因此,加强政治对话和协商、促进政治共识和团结、减少政治暴力和冲突已成为美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应该庆幸特朗普躲过了这一枪,不然这一枪绝对不是熄灭一个政治狂人。在美国当前内部严重分裂,民粹主义与政治精英的冲突已经上升到武力冲突的边缘,无论是得州的移民危机还是国会暴乱,美国深层的躁动与不满早已整装待发,如果再持续发酵这种政治极化现象,那么更为激烈和大规模的美国内部武装冲突并不是什么遥远的幻想。

从美国政局的极化也可以看出,美国政坛固步自封,坚持将老龄化、极端化的候选人推上政坛顶端,无不显示出思想的僵化和守旧。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美国大选的继续推进,双方拥护者在极端思想与暴力氛围的作用下,如果没有严格控制措施的话,美国的政治暴力和政治冲突仍将是美国社会一大潜在风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2275.html
0
最新回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