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旦有机会强烈地爱过,就将毕生追寻那种热烈和光明。”
??《波兰人》
???J.M.库切
每当读完库切的书都会感慨:“真好啊,但仅止于此了吗库切?”。可偏偏他又这么争气,打开他的新书你就会发现他又又又在写一些很好很新的东西。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年后的今天,八十三岁的库切又写出了《波兰人》这样的作品,“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被满足让我永远都期待他未来会写什么。
男主人公维托尔德是位年逾古稀的波兰钢琴家,受巴塞罗那音乐会圈子的邀请前往演奏,女主人公比阿特丽兹接待了他。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不可控制地爱上了她,可在她眼中,这个大自己二十岁的男人,以演绎肖邦出名的钢琴家的爱慕就像是可以被轻易忘之脑后的CD,甚至他对肖邦的演绎都和自己想得不一样。这份爱没有源头,没有动机,没有可能,也不会有结果。
可伴随着他一系列的行动,她的冷静和所谓的“理性”也在逐渐瓦解。她安排了马略卡岛的约会,他如约而至。在日常的交往和一夜夜的恐惧和快感过后,一颗满了的心终于让另一颗心不再空无一物。她会想他都是从哪儿学来的Carino这样的词汇,她会开始喜欢上他的手指,她会把自己交给他的凝视,她会享受那种美妙的坠落感和早已随青春年代远去的感觉......
马卡略岛的夜晚转瞬即逝,关系也戛然而止,直到维托尔德几年后去世,比阿特丽兹拿到了他留给她的遗物——一摞信。
几经波折的翻译,这些以波兰语写就的信终于被读懂,她身上成熟、文明、审慎的束缚渐渐脱落,取而代之的是爱与生命的正轨。波兰人和钢琴家的身份被“王子”的身份取代,不必再孤单地于另一个世界怅望,终于可以听从她的呼唤躺下。
“维托尔德,是你的话,过来跟我躺着吧。”
阻拦爱的生成,让爱不可企及的东西有很多,道德与伦理、年龄、语言、彼此的期望、对自我的认知,可在库切笔下,最重要的或许是表达自由的困难。这一点在库切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呈现,例如《黑铁时代》。在《道德故事集》中库切曾言及爱是好的,是不错的奖金,可是爱并不可靠。对于现时代爱所面对的诸般困境,库切的态度是保持向往,支持斗争,直面过往与矛盾,就像他在《慢人》里支持雷蒙特一样支持着维托尔德和比阿特丽兹。不同的是这次他不再在指尖把玩魔方,而是将小块拆掉,露出魔方的核心——爱,而我们也终将重燃信心,向往爱,表达爱,走向爱。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