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安国师 (582~709),是五祖弘忍(602~675)的法嗣之一。慧安比自己的师父还大二十岁,在128岁时圆寂。在隋唐时期的僧人中,慧安是最为年长的,因此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老安。
老安经历了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唐中宗(第二次复位并恢复大唐国号)共九朝,这是禅宗史上绝无仅有的“九朝高僧”。
老安是荆州枝江人,俗姓卫,长相端庄、不染俗尘,很小就到寺庙剃了头,出家当和尚,修学各种法门,而且一学就会。但他这个和尚并没有正式注册登记,没有取得僧籍。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地清理整顿所有的僧尼,对于那些没有僧籍的出家人,更是严厉整顿和驱逐。由于自己没有僧籍,当调查人员问询慧安的时候,他只能说:“我本来就没有名字。”
这当然是不能应付过关的,于是慧安被赶出寺院,只得隐居深山之中。虽然清苦,但清静自在,正好修行。
隋代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隋炀帝征调河南、淮北诸郡的民夫百余万人,开凿通济渠。同年,隋炀帝又征发淮南地区民夫十万人去开凿邢沟。
开凿河渠的工程量大,工期又紧,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而且后勤补给跟不上,造成大量民夫饥饿而死。
慧安听闻此事后,就结束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四处化缘,救济灾民,在他的努力奔波下,挽救了不少民夫的生命,为开凿河渠和维持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
慧安的做法赢得了大众的认可,人们都纷纷传颂慧安的善举。后来,隋炀帝也知道了这个事情,于是召见慧安,但慧安却没有理会,而是到太和山(后来叫做武当山)中隐居起来。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炀帝从东都乘龙舟南下江都,劳民伤财,使江南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从此天下混乱。慧安也知道从此国无宁日,战火纷争,只得离开太和山,来到更南边的南岳衡山,在那里修习头陀苦行。
但独孤的头陀行并没有让慧安领悟佛法真谛,于是他想要拜师以求指点。
永徽三年(651)道信把法衣传承弘忍,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于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安单接众,其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
不久,东山法门的名号响彻天下,天下参学之士十之八九都来此修行。有此名师更待何时?慧安于是结束了自己的头陀行,来到黄梅拜偈五祖弘忍。
慧安来到黄梅东山寺时,已是七十岁了,这在古时来说已经是难得的高寿。见到比自己还大二十岁的“学僧”,弘忍非常感动。他对慧安敬佩有加,对于东山禅法更是倾囊相授。
慧安自己本来就有很坚实的基础,在弘忍的指引下努力精进,十二年下来,尽得弘忍真传,他和神秀,是弘忍最看重的两位弟子。(这个时候还没有慧能什么事,他在671年才来到东山寺)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慧安在东山寺学习了十二个年头,悟得究竟,于是拜别弘忍,一个人来到了终南山。
终南山位于秦岭龙脉,自古就是修行佛道者的向往之地,山中历来隐士众多。慧安在终南山上找了一处幽静的石壁隐居下来。
永淳二年(683),慧安又来到滑台(今之河南省滑县)搭了一个草亭居住,草亭除了上面有茅草编织的顶盖外,四周连墙壁也没有。当然在草亭中没有任何器物,只有悬吊的绳床上,慧安就在绳床上修行。
“百岁高僧在绳上打坐修行”,这种不平凡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朝廷,于是唐高宗李治就派人礼请慧安入京,并建造了招提寺为其居住。
慧安在招提寺住了十五年,终归还是向往独自隐居的生活,于是在699年离开了招提寺四处云游,这一次他来到了嵩山。
法如禅师(638~689)也是弘忍的弟子,算是慧安的师弟了。他在少林寺居住了六年,当了三年的住持。虽然法如在少林传法的时间不长,但法如在少林寺的传法,为确立少林寺禅宗祖庭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少林禅法也是东山法门一脉,于是慧安就在太室山积翠峰下的会善寺安居了下来。有这种慧安高僧大德入住,来会善寺参学的人日益增多。
有一天,会善寺就来了两位年轻的僧人,一同来参偈慧安。一个叫做坦然,一个叫做怀让。
有坦然、怀让二僧来参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然于言下知归,让乃即谒曹溪。
问:“达摩祖师所传禅法的要旨是什么?”
慧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先别管达摩传来了什么,你们觉察到自己的本心了吗?”
两人问:“什么是自己的本心?”
慧安说:“就是当下那种不可思议的微妙作用。”
两人追问:“什么是当下那种不可思议的微妙作用?”
慧安不再说话,对着两人,睁开眼睛,闭上眼睛,又睁开眼睛,又闭上眼睛。
修佛道的人往往容易犯心外求法的毛病。这不,两人上来就问“如何是佛法要旨”,要想从慧安那里学到“秘诀”。
实际上,每个人的自性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本身,时时处处都在起心动念处、举手投足处。没有它的生起与推动,人也就不再是人,与木偶无异。
木偶人自己是不会动起来的,除非有人来牵线、摆弄,木偶只有在人的操作下才能“活起来”。
而人,天生就会动。在应对外境时,会自然而然起心动念、举手投足,能与外界主动发生互动。这是因为人比木偶人多了一个东西,就是人天生就有的“操作系统”,也就是慧安所说的本心或自性。
遗憾的是,这个操作系统是无形无相的,就像电脑的操作系统一样。没有它,电脑无法运行,知道它在发挥作用,却并拿不出一个实体的操作系统,那个系统是“数字化”的非实体。
自性也如此,只有在“用”的时候才能觉知到它的存在,而却无法描绘、得到那个无形无相的东西。
但是,只要一念回光返照,即可体会到自性的那种不可思议的秘密作用。之所以称之为密用,是因为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他人言说,同时他人也不可代劳。
慧安见二人只向外求而不能内观自性,就对他们“眨了眨眼睛”,因为本就无法言说,是以只好眨眼示之,仿佛在说:
“你们看见了吗,我为什么要眨眼?我为什么能眨眼?这就是那个自性在暗中支配我。”
“我”不是真正的主人,只是被支配的工具而已,那个秘密发挥作用的才是主人。
为什么要眨眼?这是出于我的认知系统,我觉得用这个方法或许能让你们体悟自性的存在。
为什么能眨眼?这是出于我的行为系统,有可以开合的眼睛和让它开合的肌肉群。
但无论是认知系统还是行为系统,都是在自性的支配下而运行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就把它忽略了,只有“我”在,而没有觉察“它”的存在。
如果能觉察到一切的行为无一不是那个东西在发起、在驾驭,人的一切“身口意”都是本心的外在显现,就是觉知本心,也就是明心见性了。
因此,佛学中的明心见性不是从外在得到了什么,而是觉知到了本来就有的那个东西。它一直都在那里秘密的发挥作用。
显然,修佛成道,什么也得不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别人怎么可能告诉你呢,只有自己去体悟。也可以这么说,这就是“祖师西来意”,觉察当下即为真实,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慧安的这一眨眼,胜过千言万语。坦然马上就领悟了其中的禅机,“佛法”可不是什么长篇大论,就只有那么“一点”,如果领悟了,那“一点”也没有了;如果没领悟,就算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
此时的怀让就属于后者,面对慧安的“眨眼”而不知何为,陷入沉思中。禅机稍纵即逝,如果思虑有所得,得的不是禅,而是学问、知识、佛理。
坦然悟道之后,便作为侍者留在慧安的身边,而怀让则依照慧安的建议,前往曹溪参礼慧能。后来在慧能的点拨下,怀让也很快证悟了。
并从此衍生出禅宗的重大分支,称之为南岳系,与行思的青原系并行。
话说在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尊崇佛教,武周久视元年(700),她派人把当时名望最盛的两位高僧请来京城,并拜他们为国师。一位是94岁的神秀,另一位则是118岁的慧安。
禅宗史上第一、第二位国师都是弘忍的法嗣,这也看出东山法门当时在禅宗江湖中的统治地位。
当慧安站在武则天面前的时候,她对这位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僧人甚至好奇,于是她就问:“师父多少岁了?”
慧安说:“没有记过。”
武则天更好奇了:“为什么不记自己的年龄?”
慧安回答:“生死之身,就像一个圆环一样循环无端。从圆环上的任何一个点出发,都不是起点,当然也不是终点。既然如此,又何必花心思去记年龄呢。”
“况且自心不停不灭,没有任何中断,也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世人所见生灭,只是有别的认知与感受,实为妄想。所以,无生无灭、无终无始才是本性,记住年月又有何意义呢?”
武则天再怎么说也曾经出家了一段时间的,加之此时已经历沧桑世事,对慧安的说法深有体会,于是对慧安国师更是敬重了。
虽然武则天对慧安敬重有加,但慧安在皇家待不惯,没过多久就以身体不适应为由又回到了少室山。
神龙二年(706)二月,神秀在东都天宫寺圆寂。神秀是当年东山寺的大师兄,更是以禅师身份成为国师的第一人。无论他在禅林的名声还是功绩,都是传奇一样的存在。
听闻神秀圆寂,慧安就离开少室山去了荆州当阳玉泉寺,不知是否是为了去凭吊这位大师兄,还是为了别的事,毕竟这里离自己的老家不远,都在荆州。
神秀进京以前就是当阳玉泉寺的住持,寺里的众人见与神秀同出一脉的慧安国师来到玉泉寺就请他担任住持,但慧安国师并没有答应。
这个时候武则天已经去世了,唐中宗李显掌权。他得知慧安国师又出山了,而且来到了玉泉寺,于是就在当年的九月份,亲自敕赐紫衣,礼请慧安国师入宫。
收到皇帝的再次礼请,慧安国师又来到了宫中接受皇室的供养。这一待就是三年,在这段时间内慧安国师接引了二十七名弟子,还在为禅宗的传承发光发热。
但这个时候的慧安的确老了,已经128岁了,力不从心,他也自感时日无多,于是在唐景龙三年(709),慧安国师辞别京都,在弟子们的护送下,回到了嵩山会善寺,落叶总要归根的。
公元709年三月三日,慧安国师为自己安排后事,他把弟子们叫来说道:“我死了以后,你们不要为我修建什么坟墓,只需要把我的遗体丢在树林里就可以了。”
弟子们不理解,说道:“如果把师父的法体丢弃在树林里,这样做太不敬了,况且如果有野兽来糟蹋了师父的法体如何是好?”
慧安安抚众人道:“到时自然会有野火来焚烧我的身体的,你们放心吧!”
公元709年三月八日,慧安国师关上房门,躺在床上,在安卧中离世,享年128岁。
弟子们遵从师父的遗嘱,把慧安国师的法体抬到了后面的树林中,众人则站在远处静观。忽然,无名之火瞬间冒出,迅速扩大、猛烈燃烧,很快熊熊火焰就吞没了慧安的遗体。
不一会儿,大火熄灭,慧安国师的法体也被烧得干干净净,弟子们上前查看,获得舍利80多粒,其中有5粒大的红紫色舍利,光焰夺目,送入宫中供养,其余分赠弟子供养。
唐睿宗先天二年(713),弟子们为慧安国师建塔,佛教信众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八日,定为唐代高僧嵩岳慧安国师圆寂纪念日。
这位“九朝高僧”成为了中国禅宗史上的传奇。
禅宗人物志:慧安国师(完结)九朝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