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之子, 60年代欲叛逃台湾被哈军工开除, 严打时终被判死刑

南书房2024-07-15 18:26:43  103

1984年,开国上将陈再道的儿子陈东平因严重犯罪被判死刑,这一判决不仅震惊了社会,也让他的父亲陈再道深感痛心与无奈。陈再道在面对儿子的罪行时,只能沉重地说出:“他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承担!”

最终,伴随着一声枪响,陈东平罪恶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陈东平的故事,需要从他的出生讲起。1940年,作为陈再道长子的他降生了。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陈再道作为作战指挥员,鲜有时间陪伴家人,教育孩子的重担自然落到了母亲张双群的肩上。然而,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陈再道愈发忙碌,甚至常常夜不归宿,这无疑为陈东平的成长埋下了隐患。

缺乏父母的有效管教,陈东平在上学后逐渐沾染上了不良习惯。特别是随着家庭搬迁至武汉,身为高干子弟的他,所能接触到的世界更加宽广,却也更加复杂。在武汉军区司令员父亲的庇护下,他在学校里横行霸道,欺凌弱小,甚至以父亲的权势作为挡箭牌,让校长和老师都束手无策。

面对儿子的嚣张跋扈,陈再道并非一无所知。他尝试过教育,但每当他忙于军务归来,对陈东平的一番训斥似乎只能起到短暂的震慑作用。而母亲张双群则往往选择袒护,甚至在陈东平犯错后利用家庭背景为其开脱,这无疑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时间转眼到了1960年,眼看儿子在高中毕业后日益沉沦,陈再道决定送他去哈军工接受锻炼。这一决定背后,是陈再道对儿子未来的深切期许,也是希望通过军事化的管理磨砺陈东平的意志,改掉他的恶习。为此,他不惜求助于昔日战友陈赓,为陈东平争取到了一个入学的机会。

然而,陈东平并未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哈军工,他依旧我行我素,不适应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学业挂科成了常态。最终,他以病假为由逃离学校,回到了家中,继续着他无所事事、混迹街头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因无聊而开始听广播,意外地接触到了台湾间谍的蛊惑性宣传,逐渐失去了政治方向,萌生了叛逃的念头。

1963年,陈东平的一封叛逃信被截获,他的间谍行为暴露。这一事件震惊了中央,毛主席亲自批示要严肃处理。经过调查,陈东平被哈军工开除,并被下放劳动改造两年。这一决定不仅是对陈东平的惩罚,也是对全国军校的一次警示,提醒要加强对革命后辈的思想教育。

陈再道得知此事后,深感自责与痛心。他期望儿子在劳改后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而,两年的劳改并未让陈东平彻底醒悟,反而让他更加肆无忌惮。重获自由后,他继续着吃喝嫖赌的生活,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的地步。

1983年,国家展开严打活动,陈东平的恶行终于引起了公愤。多名受害者勇敢地站出来举报,公安机关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将其逮捕归案。面对法律的制裁,陈东平依然态度嚣张,认为父母会再次为他摆平一切。但这一次,陈再道选择了放弃,他明白,儿子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经过法院审判,陈东平被判处死刑。听到判决的那一刻,他彻底崩溃,因为他知道,这次再也没有人能救他了。在刑场上,一声枪响结束了陈东平罪恶的一生,也留给世人无尽的反思。

可以这么说,作为开国上将之子,他本应成为国家的栋梁,却因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我约束,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9234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