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自己的竞选活动上遇刺,已经引发了多国政要的关注,纷纷对特朗普发出慰问电。美国的西方盟友,更是口径一致,纷纷谴责针对特朗普的“政治暴力”。至于中国、俄罗斯与印度,也各有各的说法。
西方国家当中,像是新上任的英国首相斯塔默,口吻很严厉,他先是对竞选活动上的“骇人场面”表示震惊,又强调任何形式的暴力在社会中“没有立足之地”。
【特朗普遇刺引发多国政要关注】
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把事件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在与美国人“共情”之余,说这起事件对“西方而言是一场悲剧”,随后还祝愿特朗普早日康复。
马克龙这条推文发出来没多久,特朗普就恢复了正常活动,按时抵达威斯康星州,出席共和党的重要会议。
德国总理朔尔茨则直接表示,针对特朗普的刺杀行动“很卑鄙”。
随后是意大利总统梅洛尼,声称自己“怀着忧虑”关注事件最新进展,还谈到,希望美国接下来几个月的竞选活动,对话与责任能够战胜仇恨与暴力。
【遇刺现场一幕,特工第一时间围住特朗普】
但这话说出来,某种程度上反而是预设了立场,暗示在美国竞选中,“仇恨”“暴力”已经成了一对不容忽视的关键词。但怎么克服,是美国人需要操心的事情。
整体看下来,西方几个主要国家,措辞基本千篇一律,对特朗普表示关切,谴责政治暴力,强调自己与美国“感同身受”。这是因为它们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注定了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可以很明确地说,这起刺杀事件不仅会影响美国大选接下来的风向,同时也把美国不断两极分化的政治氛围暴露在全世界面前。所以接下来的半年,西方国家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关注度明显会上升一个量级。
如果是以前,他们只需要考虑特朗普上台,对美欧关系会造成什么影响,现在可能还要担忧,这起刺杀,有没有可能会“带坏”西方整体的政治风向。
【特朗普已经按时抵达威斯康星州出席共和党会议】
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斯洛伐克总理在大庭广众下遇刺,直到最近才恢复正常活动。而他和特朗普的共同点,那就是都被西方舆论贴上了“民粹”的标签。
目前欧洲的政治风向整体向右转,身上有这个标签,又想在政坛上更进一步的政要,可不在少数。都说美国政治极化,但现在的欧洲又何尝不是?一旦再有类似的恶性事件发生,冲击力可想而知,所以他们担忧是很正常的。
说完西方,再来看看其他国家。中方这边已经对特朗普发出了慰问,这个我们都清楚。而印度总理莫迪的反应比较有意思,他在社交媒体上称呼特朗普为“朋友”,称对方遭刺杀让自己感到担忧。不过除了这个细节以外,莫迪的措辞与西方国家也没有什么差别。
要论戏剧性和话题性的话,还得看俄罗斯那边的评价。特朗普遇刺之后,外界都很关注,俄罗斯总统普京会作何反应。毕竟特朗普多次吹嘘自己与普京“关系很好”,如今特朗普遇刺,普京似乎也该有所表示。
【普京暂时没有与特朗普通话的打算,但不排除改变主意的可能性】
不过克宫方面明确告诉媒体,普京暂时没有与特朗普联络的打算。而且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以美俄关系而言,两人私交就算真有特朗普说得那么好,这通电话也不合时宜。
毕竟美国那边指责俄罗斯“干涉选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这个敏感时刻,俄罗斯为了避免落人口实,不会在官方层面对美国总统的候选人表现出任何偏向性,会继续观望下去。
但如果只是就事论事的话,俄罗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损美国的机会。克宫那边就说,是拜登政府“创造了引发暴力的政治气氛”。当然这种程度的表态,对美国而言起不到任何杀伤力就是了。
这种热点事件,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一如既往地没有缺席。他在社交媒体上就意有所指地表示,要是接下来没有更多意外状况,特朗普胜选是板上钉钉。
【特朗普遇刺后,共和党准备追究责任】
最后我们再来看美国这边的反应,总统候选人遇刺,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事,更何况事件前后存在诸多疑点,少不了漫长的调查取证工作,关键是如何给事情定性。
美国这边已经摆出了“严阵以待”的架势,拜登按照惯例,主动取消了自己接下来的竞选活动,还特意给特朗普打去了电话,同时发表全国讲话,呼吁团结。总之是一套应对意外的标准流程。
我们还能看到,这一场未遂刺杀,把特朗普的政治形象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难得地让民主党都立场一致地为特朗普说话,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唱反调,但很快就遭到孤立。
只不过要说把民主党与共和党团结在一起,那还不至于,火药味依然存在。共和党已经在发动力量,要求彻查刺杀事件所有可疑环节,还要追究负责提供安保的特勤局责任。
可以预见,美国的舆论场接下来会非常热闹,各种谣言和阴谋论都会层出不穷,而且都或多或少带着借题发挥的政治目的,从而把美国的政治氛围往更加极端的方向引导。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9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