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汉代已有学者考释青铜器铭文,到北宋出现了著录研究青铜器的专书。但直到清末民初为止,青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不过是传统金石学的一部分,与现代考古学的青铜器研究有本质的不同。
西周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肇始于本世纪30年代,在此之前则是一团混沌。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对个别铜器的年代偶有论及,或就铭文中的人名与文献记载比附,或依後世历术推步历朔,缺乏对铜器形制、纹饰和铭文的全面考察,因而所定年代多不可靠。
郭沫若在1932年编撰的《两周金文辞大系》,第一次将近代考古学的类型学方法应用于铜器研究,对西周时代的有铭铜器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他对250件西周重要器铭进行断代,是以“自身表明了年代的标准器”为基点, 联系相关的人名和史事,注重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再检验相互之间的历朔关系。郭沫若创立的这种标准器断代法,在铜器研究领域具有划时代的开拓性意义。
郭沫若的研究与旧的金石学截然不同,所谓截然不同,首先是研究的出发点不同,研究的立场、观点、方法根本不同。
备注:郭沫若研究青铜器的理论与方法:使用第一手材料(金文),考古类型学,注重器物的形制纹饰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後,随着周原、丰镐等地众多西周高级贵族墓葬和青铜器窖藏的陆续发现,年代和组合可靠的西周铜器资料有大幅度增加,这便为西周铜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许多新出土的西周有铭铜器,经过各方面专家多角度的共同讨论,被确认为某些王世的标準器,为西周铜器断代增添一系列可靠的标尺。
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等项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大批年代序列明确的成群铜器,断代研究上的重要意义更不待言。使西周铜器研究进入崭新局面
备注:这时的青铜器学研究方法:出土地点、现藏处所、尺寸、铭文内容及其与其他器物关连情况,以及它们的大体年代。最後,根据各类器物形制和纹饰的详细对比,铭文内容的多方面联系。
2000年后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墓地,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等的陆续发掘,庞大青铜器新资料的出现使青铜器学研究进入新的高度。
最新的青铜器研究方法会以具体墓葬出土青铜器举例(以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M111、M28、M65、M107为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1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