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该怪谁? 孙元良: 不怪陈毅, 全怪刘斐和郭汝瑰

廖化聊历史2024-07-07 00:24:07  85

导语:豫东战役结束后,顾祝同大力举荐黄百韬,并且为黄百韬组建了第七兵团(下辖25、63、64军、100军、伞兵部队、第三快速纵队、交警第二总队)。

尽管第七兵团是杂牌军,但是这次顾祝同给黄百韬很大支持,甚至把国民党为数不多的伞兵部队划给了黄百韬。虽然黄百韬还是指挥不动伞兵部队,但是伞兵部队的武器可都给第七兵团了。

第七兵团的25、63、64军都是比较能打的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非常出色,唯一欠缺的就是武器,在黄百韬在成为兵团司令后,25、64军全员换装美械,部队战斗力大大提升。100军是国军嫡系,本身就是美械,至于63军虽然没有全员换装,但是有伞兵部队的装备补充,也算是半美械部队。

可以说,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就是标准的美械兵团,无论是装备、单兵素质、将领指挥都是非常出色的,是国军的一支劲旅。在黄百韬兵团被包围时,蒋介石三令五申要国军其他兵团营救黄百韬,核心就是不舍得黄百韬这支劲旅。

淮海战役时,陈毅带领华野纵队包围黄百韬,并且全歼于碾庄地区。黄百韬兵团覆灭的消息传出后,国军一时间大为震动,同时开始了传统的甩锅行为。

那么黄百韬兵团的全军覆没到底该怪谁?为什么孙元良说:消灭黄兵团的是国防部,不是陈毅!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军的甩锅表演。

国军的传统甩锅

国军在战败后经常甩锅、推卸责任,大致甩锅方向为:功德林里面的人怪功德林外面的人,功德林外面的人怪功德林里面的人,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有分歧时统一怪死去的人。

就比如淮海战役战败的原因,杜聿明认为是老蒋指挥有问题,每次在关键时刻直接干预指挥,导致部队一败再败;老蒋就更简单了,大骂杜聿明娘希匹,而且还断了杜聿明儿子的学习经费,以至于杜聿明的长子因没钱上学而自杀。

黄百韬兵团覆灭后,国军也上演了一出甩锅大戏,不过当时主要甩锅是孙元良和国防部之间的骂战。国防部认为作战计划没问题,黄兵团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军前线兵团不能协同作战,以至于被共军包围歼灭。

孙元良可不惯着这群人,因为这群人直接把责任扣到了他的头上,前线兵团不能协同作战,不就是说孙元良、李弥、邱清泉兵团吗?孙元良不仅甩锅,还把矛头指向南京的国防部:消灭黄兵团的是国防部,不是陈毅!(有关孙元良的回忆主要见其本人的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

而且不光是黄兵团覆灭,徐蚌会战(大陆称淮海战役)国军失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防部无能:叫王泽浚四十四军由海州撤向徐州、叫黄百韬带一个兵团去援救王泽浚一个军、叫黄维兵团奔驰千里去双堆集袋形之地挨打、叫刘峙轻易放弃徐州、叫杜主任(杜聿明)的三个兵团在公路上排成无法作战的难民式长龙沦为庞大软体动物的,都是刘斐(国防部参谋次长)郭汝瑰(国防部作战厅长)。

淮海战役的大致经过和这个差不多,都是从黄百韬兵团覆灭开始的,而且在此次作战中,国军错误频出。国防部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不被前线兵团司令认可的,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就曾反对国防部的作战计划,并且还向蒋介石、顾祝同举报:郭汝瑰与解放军有联系,(我)反对郭任第三厅厅长。

而且杜聿明和孙元良一样,也是把战败的责任推到国防部了:老头子听郭小鬼(郭汝槐)的摆布,先后函电令向解放军攻击,已陷国民党军于全军覆没的危险之中

除了杜聿明、孙元良以外,邱清泉也反对国防部的作战计划,曾经在军前会议上反驳郭汝瑰:“你今天这个部署就等于当年项羽在垓下的部署,今天陈毅从济南下来,也就等于刘邦当年的情势一样。而今时代变了,战略地势没变,我们现在在九里山,也就是当年项羽失败的地方,这个部署非蹈历史覆辙不可!”

根据国民党前线兵团司令的总结(邱清泉死了、李弥跑缅甸,唯一提供资料的就是杜聿明、孙元良、黄维以及一些军长,比如杨伯涛):前线司令员都是没问题的,错误全在国防部,他们只不过执行了错误的作战计划,以至于被共军包围。如果不是国防部出了内鬼,再打一场,他们就不会进功德林(黄维也是这样想的)。

国防部在此次战役中发挥的贡献

国民党的国防部主要组成部分是“一长三次一办四总六厅十二局”,最大的长就是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这个陈诚不是地下工作者,但是其他的机构里面就有很多地下工作者,比如六厅里面主管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就是地下工作者。

孙元良主要弹劾的刘斐并不是地下工作者,至少现在未披露,刘斐(参谋次长)于1949年与黄绍竑等人通电起义,这才脱离国民党。但是另一位郭汝瑰就是实打实的地下工作者了,由董必武领导。

国防部虽然机构众多,但是真正的嫡系的就是陈诚一系,毕竟陈诚是参谋总长嘛。

郭汝瑰身为作战厅厅长,他是陈诚的心腹,能直接接触到核心情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游说蒋介石更改作战计划。

在淮海战役期间,郭汝瑰不仅提供了国军的兵力部署、作战计划(毛主席得知国军作战计划的速度甚至要比蒋介石更快),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我党的指示指挥国军各兵团行动,比如让徐州“剿总”坚守蚌埠,在徐州外围决战、救援黄百韬……

淮海战役的胜利,军委、前委的指挥固然重要,但是军委、前委的指挥也是需要参考国军作战计划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但是如果全把功劳归功谍战人员,那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全靠郭汝瑰,就比如杜聿明不走两淮,这就没有执行国防部的作战计划,只不过还是被粟裕算到了,然后追击杜聿明集团,将杜聿明包围在陈官庄附近。

孙元良把黄百韬兵团覆灭的原因推到刘斐、郭汝瑰的身上,这其实也是一种甩锅行为,因为黄百韬坚守半个月之久,如果国军各兵团救援及时的话,那陈毅还真不一定能吃下黄百韬兵团。

谍报人员传递情报,军委、前委根据情报制定作战计划,前线战士浴血奋战,国军各兵团不断犯错,最后失去民心、军心溃散,兵败如山倒。这是一环扣着一环的,绝对不是说功劳全在哪个环节、哪个人。这一次的胜利是集体的胜利,而不是个人的胜利。国民党就是看不明白这一点,战败之后就不断甩锅,加剧各方之间的矛盾,最终走向失败。

借用《潜伏》里面吴站长的话:天津的得失在什么呀?在几个偷偷摸摸的军官吗?在几个偷鸡摸狗的间谍吗?笑话!

国军的失败真的就在于一个郭汝愧吗?如果是这样,那国军也太好失败了。在我看来,就是核心出了问题,就是蒋介石出了问题。

东北丢了怪廖耀湘,淮海败了怪杜聿明、郭汝瑰,华南败了怪白崇禧,怪来怪去没人了,就剩自己了,难道失败的原因还不明显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498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