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BE美学“白月光”(下篇)

智景源影2024-07-06 19:12:49  51

(接上篇) ?沈从文的美学思想?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也许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的感情并不圆满,但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一定饱含了他对爱情的所有期望。 沈从文的文字干净纯美,而“翠翠”就是他笔下“真善美”的具象。身为将门之后的他,不尚武,却对文字情有独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不用铁蹄枪炮,靠一支笔杆捍卫尊严的人,大抵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民族的振兴和对爱的渴望,让每个沉溺在文字海洋中的作家无处喘息。以孤身之力对抗整个洪流,需要更为坚强的意志。 在特殊的年代,老舍自沉太平湖,沈从文也远离了文学创作。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投入到文物研究中,留下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部恢弘巨著。人活着总要有所寄托,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他找到了久违的平静。 《边城》的文字虽然质朴,却充溢着浪漫色彩:“伐青山”而成“吊脚楼”,依山傍水,有一片竹篁。河边有一座白色小塔,一条老旧的渡船。船上跳跃着如小兽物般少女灵动的身影。夜晚薄雾笼罩的溪水旁,响起少年清亮爽朗的歌声。少女为这炙热缱绻的情歌飘荡,仿佛跨越千山万岭,摘了一大把“虎耳草”。 边城仿佛是一个真空的桃源,是一个超然物外的乌托邦,也是沈从文精神的“希腊小庙”。在这个湘西边地小镇上,爱一个人,便会为她唱三年又六个月的歌。而也许有的人“命里就该撑渡船”,而非得座碾坊。 翠翠和傩送的爱情,飘渺而难以琢磨。也正因为这种求而不得,不可亵渎的高贵,生出一种怅惘。在这份至美至纯的感情面前,世俗好似能照出自己的丑陋。但在希望和绝望交织的彼岸,盛开的是一朵纤尘不染,历雪傲霜的纯白的花。 悲剧因为震撼,所以更有力量。而美因为纯粹、因为干净得让人不敢触碰,所以有了所谓的“白月光”。它被高高悬起,无处着落,却寄托着我们最宝贵的情感。 渡河的人来了又走,山间的风吹了又散。这片土地,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和眼泪,也见证了那些朴素安稳的快乐。 也许那个人是否会回来,已经不重要了。我们会在心中为自己留一片净土,在无所适从的时候,依然能够有所期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38372.html
0
最新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