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痛彻心扉的年份。
这一年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天灾,唐山大地震留下的痛苦和阴霾,至今仍旧盘桓在国人的心中。即使国家第一时间组织了抢险救灾,但依旧有许多民众丧生在了灾难之中。
但是,除去天灾以外,1976年,有三个人的相继离世,令无数中国百姓泪洒长安街。
这一年年初,深受人民信赖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在北京的医院中因病离世。
周总理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国家工作中去,心中只有人民,没有自己。他与妻子邓颖超没有孩子,离世的时候也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转移周总理遗体的时候,无数人自发地走上街头,十里长街送总理。
但这一年的苦难还远远没有到尽头,几个月之后,我国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也离开了人世。
朱德总司令去世的时候,心里还挂念着国家和人民,哪怕已经被疾病拖垮了身体,也没有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朱德总司令走后不久,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无数人的目光被牢牢地拴在了河北省,但两个月之后,他们再一次把注意力转回到北京。
1976年9月,毛主席在北京逝世。这三位革命年代与风雨中走来的坚定战友,在差不多相继一年的时候离开了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在他们离世前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总理离世
我党在革命时期的斗争条件十分艰苦,领导人们在战争年代患上的疾病不在少数。例如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得过疟疾,周总理则在长征时期患过肝炎,后来又转成肝脓疡,险些丢了性命。
好在,革命时期的领导人们都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道理,在革命年代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素质。
但是,建国以后,领导人们要治理96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土,无数百姓的生活他们都要放在心上。更何况,中国当时国际上面临的状况也危机四伏,这些工作都沉甸甸的压在了周总理的肩上。
根据周总理身边的秘书回忆,周总理每天都要工作到后半夜,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再加上西花厅久未翻修,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常担忧他的身体。
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罹患癌症。尽管包括毛主席在内,所有人都希望周总理好好休养,但是国家工作不等人,周总理怎能忍心扔下国家事务,自己一个人休息养病呢?
自从癌症确诊以后,除了在毛主席的强行指令下,周总理休息了一小段时间,其他的时候,只要没有病到起不来床,周总理都会拖着病体继续处理工作。
再加上当时毛主席也患上了白内障,逐渐发展到了双眼都看不见东西的程度,周总理身上压着的担子就更重了。
1972年这个时间点,想必对近现代史比较熟悉的人都不陌生。
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局势正处于变化之时,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与越南之间则逐渐起了摩擦,数不清的外交事务等着周总理决断。
癌症愈发严重的时候,周总理依旧体面而从容的出席各种外交事务,对于不了解周总理病情的人来说,他看起来依旧健康而敏锐,完全不像是被癌症的病痛折磨的样子。
就是因为这样,周总理突然病逝,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都是十分突然的。许多人对周总理的印象还是他健朗的与外国友人交谈的样子。
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周总理也把工作作为第一重要的事,他甚至觉得,不能为人民工作了,就不该再被叫总理了。
在离世前,他最后一次见中央的干部,心里记挂的还是国事,最后一句话也在交代工作上的事。
周总理一生简朴,他和邓颖超夫妻居住的西花厅一直没有大规模翻修,也从不肯为自己添置新的家具。
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在劝身边的医护人员,他觉得身体如何自己心中有数,这样的医疗资源应该拿去救助其他更需要的人。
元帅离世
周总理在很久以前就曾经与妻子邓颖超约定好,为对方主持后事。
因为共产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战士,周总理早在中央签署火葬倡议书的时候,就决定好了要在死后实行火葬。
但他们都知道,想要改变长久以来的丧葬风俗,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像周总理这样深受爱戴的国家领导人,在他们离世以后,想要为他们主持火葬,往往要顶住巨大的压力。
因此,周总理与邓颖超互相约定,无论谁先离开,另一方都要为他主持火葬。并且丧葬规格一律从简,骨灰也要洒到江河中。
周总理离世以后,邓颖超坚决的执行了他的遗愿,没有在丧事上大操大办。
周总理逝世的时候,朱德总司令的身体其实已经相当差了。总理离世当天,朱德总司令刚刚出院,因此工作人员没敢把这个悲痛的消息告知他。
但是,朱德总司令还是在电视上看到了周总理离世的消息。周总理与朱德总司令不但是多年革命战友,在那段特殊时期,也有许多同志是周总理保护下来的。
突然在电视上听到总理离世的新闻,朱德总司令的眼泪顿时就流了下来。失去亲密战友的痛苦笼罩在他的心头。
身体稍微好一点之后,朱德总司令就流着泪赶到了周总理的灵堂。为了表达心中的敬意,在赶去灵堂的路上,他就脱下了自己的帽子。
真正见到周总理遗体的时候,朱德总司令的心中还是涌上了无尽的痛苦。他又把已经摘下的帽子带了回去,然后怀着无限尊敬和悲痛的敬了一个军礼。
自那以后,朱德总司令的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体本就不好,何况还刚刚面对战友的生死之别,对于朱德总司令的病情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但是,即使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朱德总司令依旧将国家工作放在自己之前。
他心里清楚,周总理走了,毛主席的身体也不好,自己就更应该能做的工作都打理好,避免把更多的担子压在毛主席身上。
病痛和悲伤让朱德总司令的睡眠状况且越来越差,他常常熬夜工作,又带着病体参加会议,这时的他已经年过90,这样下去,身体哪里会受得了呢?
但朱德总司令这样的革命老前辈,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排在自己之前,因此从没有听这些劝告,仅仅半年的时间,就承担了几十次外事活动。
1976年6月的总司令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他与国务院副总理的最后一次谈话,还在讲工作上的事,要他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抓生产。
甚至重病住院的时候,朱德总司令还想要继续承担外交工作,接受外国递交的国书,直到秘书同他说这些是已经被安排好了,朱德总司令才安心养病。
7月初,朱德总司令病危,即使是在说话都艰难的情况下,他还要秘书为他读文件,并且最后的遗言是要自己的夫人把存款交党费。
7月6日,朱德总司令去世,无数群众挤在公路两旁,送朱德总司令到八宝山。
主席离世
周总理刚刚离世的时候,毛主席就得到了消息。虽然周总理重病住院的事情毛主席已经知道了,但他还是很难相信,那个一向精神矍铄的知己好友,竟然突然就离开了自己。
得到消息的时候,毛主席正在床上看书,听闻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整个人都愣住了。
根据在毛主席身边担任护理工作的孟锦云回忆,毛主席一动不动了许久,两行清泪突然就落了下来。
毛主席默默地流了许久的泪水,战友离世,对于他来说是何等的痛苦啊。更难过的是,周总理追悼会举行的时候,毛主席因为行动不便,未能亲自参加。
其实毛主席是很想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的,可是那时候的他,连被人搀扶着都无法行动了。
几个月以后,朱德总司令离世,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以前都常常说,朱毛是永远不会分开的,可是朱德总司令离世的时候,毛主席依旧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加追悼会。
想想他们当年革命的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所有人都胸怀理想,意气风发。如今,他们一个个步入迟暮之年,战友们的相继离世,对于毛主席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而更加令主席痛苦的是,就在朱德总司令离世不久,唐山传来了发生大地震的消息。
这甚至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掩饰的灾难,因为那场地震,北京有直接震感。
当毛主席听到大地震的伤亡汇报的时候,这位坚强了一辈子的革命领导人,又一次泪洒当场,甚至嚎啕大哭。
可是,他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持他亲自主持完唐山大地震的救灾工作了。
9月8日,毛主席已经病重到大部分时间处于昏迷之中,几次清醒过来的时候,就会让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拿来文件和书籍阅读。
在看完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份文件之后,毛主席再次陷入昏迷。也就是在当天晚上,毛主席病危,9月9日零点十分,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他操劳一生的国家。
毛主席的孩子大部分在革命年代夭折的夭折,走失的走失,被寄予厚望的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次子则在流浪上海的时候伤到脑袋,患上了精神疾病。两个女儿也在结婚后搬出了中南海,生活都很艰苦朴素。
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没有给子女们留下什么财产。他的一生没有房产,在中南海的住所也是国家所有,他不但始终没有翻修过,每个月还会给中央交家具保管费。
而那笔在互联网上传的玄乎其玄的稿费,其实一直放在中央办公厅,在他离世后也被上交给了国家。
战友情谊
毛主席与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在革命时期是亲密无间的战友。
毛主席与周总理两人一文一武,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都是最好的搭档。
革命前期,周总理在党内有很高的威望。国共合作时期,周总理就是黄埔军校的主任,很多后来的革命将领,无论是国民党方面的,还是共产党方面的,都曾经听过周总理的演讲,接受过周总理的教导。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全国陷入到白色恐怖之中。周总理在上海主持地下工作,所有我党的特情工作都是由周总理一手负责的。
我党地下工作单位,中共特情局,也是由周总理主持建立的。
而毛主席虽然领导了秋收起义,并且在朱毛红军会师之后,在井冈山地区建立我党的革命根据地,但一些反对派与毛主席之间的斗争在革命初期始终存在。
所以,在反“围剿”斗争时期,周总理在党内的影响力其实是比毛主席要高的。但是,周总理十分清楚毛主席在战事指挥上的才能,也认为毛主席的路线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因此,周总理始终坚持拥护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几次从中斡旋,为毛主席正确领导革命队伍进行革命斗争做出了许多贡献。
如果说周总理是在文治方面辅佐毛主席,那朱德总司令就是在武功方面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就是朱德总司令和毛主席胜利会师建立的。
自那以后,人们说起朱德总司令与毛主席,总是合在一起,合称朱毛。周总理与朱德总司令更是在旅欧留学期间就已经相识了。
那时候,周总理因为德国的生活费用比较便宜,因此居住在德国,往来于德法之间,号召在外的中国留学生、工人参加革命。朱德总司令就是在周总理的推荐下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三人之间深厚的革命战友情谊,让他们惺惺相惜,大概是命运也将他们的情谊看在眼里,因此,在1976年,3人也在同一年相继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