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引入:区块链赋能供应链的必要性
(一)区块链技术改变供应链金融模式
1、去除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存在大量的中间环节和中介机构,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信任成本的提高。而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直接将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方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信任机制的建立,降低了融资的成本。
2、提高交易透明度,减少风险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点是不可篡改和透明性,每一笔交易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和验证。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中的交易数据可以实时、准确地记录和追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的发生,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往往面临泄露的风险。而区块链技术采用密码学和分布式存储等手段,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企业可以将数据加密后存储在区块链上,只有授权的参与方才能访问和使用,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商业利益和客户隐私。
(二)区块链技术打通融资渠道
1、无缝对接金融机构和企业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对接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共享的数据网络,可以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加快融资申请和审批的速度,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2、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区块链技术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例如,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实现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自动结算和支付,减少了融资的时间和成本;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供应链上的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数字化,方便进行抵押和融资。
3、降低融资门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中小微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很难获得融资支持。而区块链技术通过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门槛,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区块链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1、优化供应链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追溯,提高了供应链的可见性和追踪能力。通过优化供应链效率,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供应链金融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可以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例如,通过智能合约和数字资产的应用,可以实现供应链金融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推动金融创新和产业转型。
3、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全球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全球贸易的便利化。通过区块链技术,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全球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方进行合作和交易,拓展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打通了融资的瓶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和风险。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供应链效率的提升,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全球贸易便利化。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区块链技术将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机会,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案例梳理:深圳某银行落地“浦链e融”项下的信链融资业务
【案例背景】
供应链金融作为激发产业链活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行业关注,某银行深圳分行成功落地了首单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浦链e融”项下的信链融资放款业务,标志着该行在落实“数智化”战略、深入拓展供应链金融赛道方面拉开新篇章。
【产品解析】
(一)产品要素
(二)业务发展
开展本次业务的核心企业是一家主要从事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微电子等生产制造的公司,日常需向大量的供应商采购产品,一般采取货到付款的结算方式,应付账款较多,且供应商存在较高的资金需求。了解到客户这一诉求后,某银行深圳分行向其介绍了“浦链e融”平台,通过平台多级流转的功能优势,为企业上游供应商配套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浦链通”全流程线上融资业务,助力客户实现上游生态圈客群融资便利化,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夯实了银企合作关系。
(三)业务趋势
未来,某银行深圳分行将在数智化战略的持续引领下,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发展。
三、业务拓展:信链融资业务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建议
信链融资业务是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创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数据透明化以及信任机制的重构,为金融市场带来了全新的融资模式。然而,随着信链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监管与合规风险、信息不对称问题、技术安全与风险、融资渠道与成本等方面分析当前信链融资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信链融资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1、监管与合规风险
随着信链融资业务的兴起,监管政策尚未完善,导致该领域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框架和法规依据,信链融资业务的发展可能受到制约,甚至面临违规操作的风险。
2、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信链融资过程中,信息透明度虽然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部分融资方可能隐瞒关键信息,导致投资者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同时,投资者之间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
3、技术安全与风险
区块链技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样面临着技术安全与风险的问题。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可能对信链融资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系统瘫痪。
4、融资渠道与成本
信链融资业务在融资渠道和成本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一方面,由于市场认可度尚未完全形成,信链融资业务的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投入和运营成本较高,信链融资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二)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优化信用传递机制
随着供应链复杂化和跨境贸易增长,中小供应商因难以直接获得核心企业信用支持而融资困难。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的特性,成为信用传递的强有力工具。各参与主体通过区块链共享交易信息,形成透明、可验证的交易记录,确保核心企业信用能穿透至供应链末端,使中小企业能凭此获得银行融资。
(2)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供应链金融复杂度高,风险防控难度大。智能合约的引入自动执行合同条款,减少延迟和欺诈风险,确保资金按时回收。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时间戳功能为风险管理提供可追溯的审计路径,实时监测资金流向,及时应对潜在风险。
(3)提升业务效率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点对点交互特性简化了业务流程,减少中介环节和人工干预,加速合同签订和资金结算。同时,自动化处理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以“区块链+物联网”为例,实时监控与自动化融资流程显著提升了融资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2、消极影响
(1)恶性竞争加剧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利润潜力吸引了商业银行及多方机构涌入,导致该领域恶性竞争加剧。一方面,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自建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系统重叠,增加数据存储负担,降低运营效率并抬升成本。另一方面,盲目上链现象普遍,不同区块链系统间数据孤岛问题凸显,业务割裂加剧,中小企业信息不互通,形成新的信息障碍。
(2)监管挑战升级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法律监管空白。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导致监管难以有效实施。同时,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特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难以直接获取全面信息,增加了道德风险和监管难度。
(3)风险敞口扩大
区块链技术的误解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放松信贷标准,增加过度负债风险。此外,区块链的隐蔽性和自动化交易特性虽简化了流程,但也掩盖了潜在欺诈行为,提高了系统性风险。若基础资产数据不实,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反而可能放大风险隐患,对商业银行构成重大威胁。
四、业务指引:区块链技术赋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区块链基础设施构建,优化供应链金融信用传导机制
鉴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信用传递中的潜力尚未被全面释放,受限于技术掌握度的不均衡,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成为关键。此举旨在充分发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优势,加速核心企业信用的深度穿透至供应链末端。因此,需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促使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数据上链,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与共享。通过加强区块链教育,提升行业认知,利用共识机制平衡利益,鼓励企业开放脱敏数据,并辅以严格的数据筛选与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上链过程既高效又安全。同时,重视历史业务数据的上链,为银行提供深度贸易背景评估依据,有效遏制数据不实与造假风险。
此外,技术创新是推动“双链”(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发展的关键。鉴于当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多集中于大型机构,政府应出台激励政策与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与顶尖区块链研究机构携手突破技术瓶颈,构建互联互通的“双链”平台体系,以规模效应促进技术普及与应用深化。
(二)标准化区块链技术框架,遏制供应链金融恶性竞争
为实现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全国统一的区块链技术标准势在必行。此举旨在消除区块链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障碍,促进跨链交易与信息共享,提升业务效率,遏制因技术壁垒导致的恶性竞争。具体而言,应针对供应链金融场景,制定详尽的区块链标准细则,涵盖身份验证、智能合约执行、数据上链格式等关键环节,确保各参与方遵循统一标准,提升交易透明度与效率。
同时,构建金融联盟链成为应对外部竞争、促进内部合作的重要路径。选择联盟链模式,既能保障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枢纽的信息安全与交易效率,又能通过统一标准促进信息跨链流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金融联盟链的成立,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采用标准化区块链技术,减少重复建设,还能促进业界共识,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推动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协同发展,为国际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三)深化区块链风险管理体系,驱动供应链金融稳健前行
鉴于区块链技术潜在的安全漏洞,即51%算力攻击风险,强化风险防控意识与构建高效风险管理机制,是保障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首要任务是严格把控区块链平台参与者的准入门槛,实施精细化资质审核流程,确保上链主体的资质真实可靠,减少源头风险。商业银行应设计严谨的审批体系,明确风险责任归属,完善登记备案机制,结合历史业务数据分析,精准评估申请者信用状况与资产真实性,利用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示范效应,通过周期性安全审核,激励中小企业优化内控体系,提升信用水平,从根本上防控供应链金融风险。
推广智能合约应用,增强交易透明度与风险控制力。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性与自动执行特性,有效减少了长周期交易中的操作风险,确保了数据更新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商业银行可依托智能合约,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风险防控策略。同时,智能合约的透明性促进了交易信息的即时反馈,便于商业银行通过共识机制迅速定位并处理异常交易,提升贷后资金监控与信贷风险管理效能。
(四)构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全面监管框架
鉴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初步应用阶段,监管体系尚待完善,强化“双链”监管成为当务之急。首要任务是推动区块链专项立法进程,填补法律空白。商业银行应基于实践经验,积极向政府监管部门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法律框架的构建。明确“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的运营规范与准入门槛,防范市场无序竞争,维护行业稳定。
实施深度渗透监管策略。在法制框架下,监管部门应深度嵌入区块链网络,要求各参与方提交合规文件资料,确保电子化交易凭证的法律效力,实现监管的广泛覆盖与精准指导,遏制金融乱象。同时,监管部门需不断升级监管技术,对“双链”业务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安全检查,确保监管无死角。
引入包容性“监管沙盒”模式。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如英国监管沙盒机制,在保障区块链技术创新活力的同时,实施风险可控范围内的监管试验。鼓励商业银行在限定区域内探索区块链技术的新应用,合理配置资源与技术支持,确保创新活动在严格监管下有序进行,有效防控潜在风险,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