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族宗室的爵位一共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级,给这些爵位的禄米分别是:10000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即使是爵位最低的奉国中尉每年也能领到200石粮食(合2400斤)。奉国中尉的禄米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粮测算足够一个六口之家吃上一整年还富余。况且每季爵位对应的收入除了禄米之外还有银钱田地。
除了亲王,有明朝一朝郡王就册封了924个,郡王之下的各级都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公元1595年明朝宗人府户籍人口档案记载:朱氏皇族共有人数157000多人。
比如洪武山西省有一位晋王,到嘉靖时山西有封爵的后代已增长到1851位。洪武年间的河南省只有一位周王,到万历时已有5000多个后代。
后来明朝为供养庞大的宗室把大量土地划为皇室直营皇庄,比如河南地区在万历六年时以福王为首的九位宗室藩王占有河南田地的十分之一。这其中福王就拥有田地3万顷,而且还获得了河南部分地区的盐铁专卖权。
明朝每年供给宗室的钱粮超过了全国田赋收入的总和,这意味着财政收入光拿来供养这些宗室都已相当勉强,更不要说这时内忧外患,还要救济饥民、充当军费。崇祯曾向自己那些皇亲国戚们募集资金,却一个个哭穷不给。最终只得通过加征辽饷、练饷、剿饷的方式筹措军费,然而激起民变。
除此之外,它们还会利用自己的优势盘剥,强占田地。万历时年间成都府十一州县中,王府占地十分之七、军屯占地十分之二、民田仅有十分之一。如此剧烈的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失去土地后生计无着而只能造反的农民,一是拿不出钱来镇压或安抚起义的朝廷。这种现象实际上注定了明王朝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历代明朝皇帝可能将一些地区的商税赐诸王,在水陆要津私设税关向过往商贾征税,开设店铺经营各种垄断商品。搞乱了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也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负担,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
但直到农民军抵达河南时福王依然不肯捐出一分钱给朝廷筹备军费。当李自成攻陷洛阳后福王被烹杀。蜀王和楚王家里钱财如山,却不肯为国家出半分力,最终全都落入了张献忠手里。
这些皇帝即使感觉到国家财政的压力,因为只要这种压力没影响到他们游玩、修仙、做木工的兴趣爱好就行了。这些人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只管自己眼前的享乐。等到崇祯皇帝在位时这个问题终于拖不下去了,而崇祯比起他之前的几位皇帝也确实勤于国家政事,只不过这时的他面对早已积重难返的局面又能如何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