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再读《出师表》,才发现诸葛亮不像一个臣子,更像一个父亲

西府赵王爷2024-07-05 11:42:10  74

提起《出师表》,想必大多数人都很熟悉。毕竟这是咱们初中课本上的课文,而且是需要全文背诵的重点。

不过那时候年纪小,对于这篇文章缺乏足够的理解,只觉得这无非就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篇谏文,属于是下属在给上司表忠心。而且结合当时诸葛亮北伐的背景,更有一种诸葛亮想借此巩固自身地位,不至于出征后被偷家的想法。

然而如今人到中年,特别是在自己也有了孩子之后,再来读这篇文章,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这哪里是什么臣子对主公的表忠谏言?分明就是家中长辈在和后辈子侄交代后事,充满着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真挚的情感。

纵览《出师表》全文,从开篇到结束,诸葛亮一直在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刘禅,没有任何的虚伪和客套。

比如开篇第一句,诸葛亮就写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般来讲,臣子在对君上谏言的时候,多少都要恭维奉承一下,再不济也得要先礼貌性的说些客套话。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一开篇便是直切要害,将蜀汉最为现实的情况告知与刘禅。

即如今的蜀国,已经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刘禅引起重视,从而去学着改变和提升自己。

这就好比是你叔叔跑来告诉你,你爹死得早,而这几年经济的大环境又不太好,厂子已经快做不下去了。所以侄子你得要学会懂事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去做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而是要尽早成长,把厂子给撑起来。

当然诸葛亮知道,仅仅让刘禅明白这个道理并不够。毕竟刘禅初出茅庐,没有多少治国的经验。即便是有那个雄心壮志,恐怕也没有相应的能力。他还需要教导刘禅,如何去学会做一个皇帝。

所以我们看到在后面,诸葛亮就接着写道:

诚宜开张圣听,以广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这是在教导刘禅要广开言路,多听建议。

紧接着诸葛亮又写道: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是在教导刘禅要赏罚有度,公正严明。

事实上做皇帝这件事,说难也难,但说简单也简单。一般只要能够诸葛亮在《出师表》提到的这两点,那就基本能算及格。这就好比是一个合格的领导,那必然是能够听得进去建议,而且奖惩有度。

当然在具体的行政或者军事能力方面,则是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培养,甚至于还得要看天赋才行。并不是他诸葛亮随随便便几句话,就能够帮刘禅脱胎换骨的。

不过这没有关系,毕竟皇帝不是超人,不可能什么都会。这就好比是你要一家网络公司,不一定非得要你必须会设计程序。只要你能招到相应的人才,一样也可以把公司开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人才这方面,诸葛亮其实早已经给他安排好了。

所以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如此写道: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很明显,诸葛亮其实已经给刘禅考虑得相当细致了,从政治人才到军事人才,皆有备选。而刘禅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诸葛亮的安排,重用这些人才,让他们来辅佐自己治理这个国家。

这就好比是你在接手厂子之后,尽管对于厂子的业务一窍不通,但却能够靠着手底下一批优秀的员工,依旧维持着厂子的运转。

其实在任何时代,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或者是对于一个团队的领导而言。需要具备一个最为重要的能力——用人。不管你这个人本身的专业技能如何拉胯,只要会用人,那么你就足以称得上优秀。

纵观历史上那些厉害的君王,其实有很多都是因为会用人,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像刘禅他们家的老祖宗,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原本单就个人的才能来讲,混混出身的刘邦绝对称不上优秀,尤其是和项羽这种人中之龙相比。要知道项羽可是楚国贵族之后,家世背景显赫不说,还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年方三十便能拿出破釜沉舟的战绩,堪称那个时代最为顶尖的军事统帅。

反观刘邦这边,不过一普通地主家的小儿子,而且还不学无术,快五十岁了仍一事无成,只能在老家沛县当一个连正式编制都不算的亭长。

然而刘邦会用人啊,他的手底下有着萧何、韩信、以及张良等一大堆的人才效力。他不会的东西,手底下的这些人都能帮他搞定,从而使其能够战胜项羽,成为了最后的大赢家。

甚至连刘邦自己都承认: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所以通过诸葛亮给刘禅安排人才这件事来看,可以感觉到诸葛亮对刘禅是很用心的,差不多就是已经把后面的路子给刘禅安排好了。刘禅所需要做的,就仅仅只是按照诸葛亮的规划一步步走下去,连脑子都不用动。

值得一提的是,到这时候诸葛亮其实依旧不太放心。他担心年轻的刘禅会被奸人误导,走了歪路。

所以在《出师表》中,他又写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尽管对刘禅充满期待,希望他尽快成长。但同时他也有考虑到刘禅的压力,担心这孩子可能会承受不起。

所以他在后面一直在尽力解释,将一切的责任缘由揽在自己身上。说自己倍受刘备的恩遇和信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报恩,是职分所在。所以你刘禅无需有任何包袱,有了功绩是你应得的,而出了问题都是我的锅。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如此一篇《出师表》读下来,我发现诸葛亮不仅仅把刘禅看成是君主,更把他看成自己的子侄。字字句句中都是真情流露,如同是一个老父亲出远门时对孩子的嘱托,甚至有点临终遗言的意思。

就仿佛是诸葛亮在对刘禅说:“相父出门给你打天下去了,阿斗你在家自己要乖啊!”

当然刘禅也很听话,诸葛亮在文中举荐的那些人才,他都一一重用。而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在他们的辅佐下也得以继续做了几十年的太平天子。

对于一生都充满遗憾的诸葛亮而言,这或许是他少有的慰藉了。

只可惜《出师表》上的人也死完了,蜀汉走到头了,刘禅最终还是成了亡国之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923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