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六年(前201年)正月,刘邦在立国之后,先后封侯二十九人。眼见众人纷纷封侯,其余功臣也开始纷纷期盼早日封侯,整日里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相互比较功劳大小,甚至为此多次发生争论,生怕自己不能封侯,又害怕因曾经犯错而被杀。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为什么恨雍齿?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雍齿看不起刘邦。雍齿是沛县的豪强,刘邦是沛县的亭长,论身份地位,刘邦是官,雍齿是民。虽然刘邦的这个官比较低,但好歹也是个官,而且刘邦的朋友圈都是沛县官场和底层人物。那个时代等级森严,雍齿作为豪强,基本上不与低层人物打交道,刘邦出身底层,勉强当了个亭长,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雍齿看不起刘邦。刘邦在沛县很有人缘,还经常侮辱那些官吏,现在居然有人看不起他,还侮辱刘邦,刘邦当然恨雍齿了,这是人之常情。
二是雍齿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叛了刘邦。刘邦起兵反秦后,以沛县为根据地,刘邦外出征战时,让雍齿驻守丰邑,在起义军首领周巿的威胁下,雍齿背叛了刘邦,率领沛县子弟转而投靠魏国。刘邦听说后,发兵攻打雍齿,但攻不下来,后来刘邦收编了砀县的六千士卒,再次率军攻打丰邑,还是打不下来。于是刘邦投靠项梁,并向项梁借兵,项梁借给刘邦五千士卒外加10个五大夫将领,刘邦再次攻打丰邑,终于攻破了丰邑,雍齿逃到了魏国。后来雍齿以赵国将领的身份再次投靠刘邦,随刘邦参与楚汉战争,刘邦统一天下后,听从张良的建议,封雍齿为侯。
这就是刘邦与雍齿的故事。
雍齿
那问题来了,刘邦为什么不杀雍齿?
有三个原因:
刘邦需要用雍齿来证明自己分封功臣不会不公平
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分封雍齿为侯,其他的功臣见到刘邦连与他有仇的雍齿都封了侯,那其他人肯定会分封,因为雍齿是下限。
刘邦既然分封了,当然就不能杀雍齿,他需要雍齿这个榜样活着,给功臣们证明。
刘邦是政治家,不会为了私仇而杀人
刘邦本人好色又好酒,但是,他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特点,就是为了做理智的事,刘邦会放弃自己所有的爱好。“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刘邦
宫室、帐幕、狗马、宝物、美女对刘邦是多大的诱惑啊?但人家刘邦说放弃就放弃,毫不留恋,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成就大业。就连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这样说过,“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刘邦为了事业可以放弃宫室、帐幕、狗马、宝物、美女,何以不能放弃仇恨?
刘邦其实已经报了仇
不要小看刘邦,刘邦有时候会耍点小心眼。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后来刘邦还是封了刘信为侯,封他为羹颉侯,羹颉的意思就是用勺子刮锅底,刘邦这是在讽刺他大嫂啊。
雍齿
刘邦封雍齿为什邡侯也是动了点脑筋的,什邡侯国在今四川省什邡市,当时在蜀地,在成都的北边,靠近氐人和羌人居住的地区。
当时那里非常偏僻,刘邦被封汉中王时,他手下的很多士兵因为多是关东人,很多人从汉中逃走了。这些人连汉中都不愿意待,就更没有人愿意待在蜀地了。
秦始皇时期蜀地还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秦始皇就准备把吕不韦流放到蜀地,结果吕不韦自杀,不愿意受这个苦。
把雍齿封到流放之地,这不就是刘邦的报复吗?雍齿是沛县人,今江苏人,刘邦把雍齿千里迢迢封到四川,这跟流放有啥两样?说得好听是分封,说得不好听就是流放,这就是刘邦的报复,事后才知道刘邦真高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