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堆料”到“做减法”,智能座舱市场风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过去几年,从低阶的按键转变为数字液晶仪表显示、一芯多屏、HUD,从上一代电子架构的娱乐主机进阶到高性能域控制器,汽车座舱的智能化已经实现了重要的突破。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前装标配交付1212.11万辆,同比增长49.59%,前装搭载率为57.40%。其中,智能语音整体搭载率已经超过90%,车联网前装标配搭载率也已经接近80%。
与此同时,市面上的智能座舱系统已经呈现了明显的同质化趋势,很难提供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消费者对于智能座舱功能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也出现了下降。
那么,智能座舱同质化“僵局”如何破解?
在2024年度(第十六届)高工智能汽车开发者大会上,来自北汽、云知声、理想汽车、诺博科技、博泰车联网等企业高层发表精彩演讲表示,AI正在重新定义智能座舱产业,无论是体验、形式还是功能、舒适性,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在未来,智能座舱通过运用AI大模型,将提供千人千面的人机交互服务,并且将推动智能座舱的功能深度进化,从而向“第三移动智能空间”演进。
此外,来自芯鼎微、智云谷、清研智行的企业高层也从AR HUD、UWB等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一、人机交互,从AI到AR
随着高通8295、AMD V2000、联发科Dimensity Auto等AI算力座舱计算平台的陆续发布和上车,智能座舱正式进入了AI时代。
北汽 智能座舱总师 赵亨利发表《AI时代智能座舱新热点》的主题演讲。
北汽 智能座舱总师 赵亨利
赵亨利表示,为了应对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传统车企往往采取“做加法”的方式,力图在智能座舱配置上做到面面俱到。但如今看来,以“减法”方式进行产品开发的新晋品牌,反而成为了消费者口中智能化的代表。
“传统功能式座舱的开发,往往会提前在有限区间进行功能假设和配置,导致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割裂,它们之间的协调、通信和配合开发难度较大。” 赵亨利提到,AI座舱设计一定是以一个基点向外无限拓展。即依靠功能服务的智能组合,让有限硬件创造无限可能。
对于北汽来说,主要将通过提升用户粘性、确保数据安全、平台搭建、品牌提升等关键路径,来建立基于大模型的智能车载系统。
云知声 智慧座舱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 鲍晴峰发表《边缘侧大模型带来智能座舱交互的新体验》的主题演讲。
云知声 智慧座舱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 鲍晴峰
鲍晴峰表示,纯云端大模型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端云混合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其中,云端负责资源调用和服务处理,而端侧进行实时处理和响应。
具体来看,端侧大模型在智能座舱主要有两方面的提升:一是语音链路,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全链路进行端侧处理,可以做到更自然、更懂你、更有趣的语音交互效果;二是应用领域,提供更专业、更主动、更贴心的多场景、多模态交互服务,比如出游主动聊天、出游建议、舱内健康预警等。
“语音大模型可以大幅提升识别准确率,可以做到极速识别,1s 语音数据推理平均耗时不超过200ms。” 鲍晴峰如此表示。
芯鼎微 高级副总经理 时保华发表《人机共驾,车规级LCOS助力全数字化AR HUD》的主题演讲。
芯鼎微 高级副总经理 时保华
时保华表示,打造车载显示,尤其是AR HUD的优异、舒适且安全体验的基础在于光学及其他硬件指标。LCOS技术具备小尺寸、高分辨率、高光效、高可靠性等优势,结合投影应用的特点,在未来车载显示领域将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芯鼎微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LCOS显示技术,可以让挡风玻璃上的导航地图和路况提示变得更加清晰,解决了传统HUD在强光下显示效果不佳的痛点。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新车225.43万辆,同比增长50.26%,渗透率首次突破了10%。
从搭载车型的价格区间来看,30万元以上车型HUD搭载贡献占比达到47.34%,前装标配搭载率是27.16%。
“HUD在10-20万价格区间车型的渗透率尚待突破,成本下降依然是重要的推动力。” 智云谷产品总监程波涛发表《普通挡风玻璃消除HUD重影技术》的主题演讲表示。
智云谷产品总监程波涛
程波涛认为,单纯从压缩HUD材料成本来达到降本的目的,已经很难实现。因此,智云谷带来了HUD降本的新思路:降低车厂楔形膜玻璃采购成本。
众所周知,挡风玻璃内外层结构会使得HUD产生重影等问题,各大主机厂往往需要使用“楔形膜”来改善光学效果,随之也会带来大几百元的额外成本。
智云谷专利化的光路预调制技术可以普通挡风玻璃上消除重影,主机厂无需专门定制配套HUD专用挡风玻璃,也不需要HUD楔形膜玻璃的开模投入与采购成本,就可以有效降低整车开发HUD的配套成本,并且给4S选装、售后维修也带来了便利。
清研智行 产品总监 刘继达发表《UWB数字钥匙复用雷达功能的创新实践》的精彩演讲。
清研智行 产品总监 刘继达
刘继达表示,UWB技术在车端的应用主要有UWB数字钥匙、UWB座舱雷达、UWB场端导航三大方向,目前清研智行均有布局。其中,UWB数字钥匙是手机生态和汽车生态之间的重要桥梁,是智能汽车重要的数字化功能,市场正处于规模化爆发的前夜。
据了解,UWB无线测量系统在复杂环境中往往会遇到性能、稳定性、一致性等挑战。比如车身金属、人体、复杂环境带来信号遮挡、多径,会导致UWB无线测量系统测距精度明显下降。
清研智行数字钥匙系统采用专有的锚点NLOS状态估计与恢复算法,可以有效提升底层数据精度,并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框架可实现车内车外位置及状态的准确识别。
二、驾舱域控,融合重生
智能座舱仅仅是汽车智能化的一部分。在中央控制-区域控制的架构下,座舱和智驾两大功能域正在走向融合,即舱驾一体化,通过中央计算实现跨域融合和算力集中,从而提供舱驾联动的用户体验。
理想汽车 智能空间 高级总监 李娟发表《AI智能座舱的趋势与应用》的演讲。
理想汽车 智能空间 高级总监 李娟
李娟认为,座舱目前已进入3.0阶段:其中,1.0传统座舱,以机械仪表、物理按键为代表;2.0智能座舱,以传统语音助手、物理按键与触控操作为代表;3.0对应AI智能座舱,则以「基于大模型的新型智能语音助手、语音融合视觉感知的多模态交互、多屏联动、互联互通」为代表。
在李娟看来,AI智能座舱未来有三大趋势:其一是硬件从“同质化”到“标准化”;其二,UI从“预定义”到“生成式”;其三,AI从 “通用大模型”到“专属助手”。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正积极探索大模型赋能座舱(全自研多模态认知大模型 Mind GPT)。李娟认为,大模型落地智能座舱的场景设计理念为“三助一师”,具体为用车助手、出行助手、娱乐助手、“百科”老师。
诺博科技研发总监 刘正清发表《AI算力竞赛,开启座舱域控新时代》主题演讲。
诺博科技研发总监 刘正清
什么是软件定义汽车?刘正清认为,本质逻辑应该是[用户定义汽车],通过软件达到千人千面、满足千人千面。
“汽车行业将从重点依靠硬件驱动的产品转移到硬件+软件同步驱动的产品,预计到2030年,软件驱动的车辆内容将占据30%。”刘正清表示,要实现软件定义汽车,需要从EE架构升级、生态聚合、数据能力构建、组织能力构建入手。
据介绍,作为产品布局涵盖舱、驾、智能车控、智能网联四大板块的公司,诺博汽车科技为三步走规划:其一,产品层面,构建软硬一体化全栈系统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其二,生态层面,构建连接行业生态的全域平台级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其三,产业层面,构建面向网联全产业的全链路云端一体化解决方案。
博泰车联网 CTO 张杰发表 《基于先进算力平台的汽车智能化场景创新与实践》主题演讲。
博泰车联网 CTO 张杰
“我们今年正式启动了下一代舱驾一体平台以及旗舰座舱平台的研发。”张杰表示,以智能座舱为底座,融合高级辅助自动驾驶、车身功能、网关、5G、V2X 的中央计算平台是下一代智能汽车架构的核心系统之一。
回溯来看,2023年4月,博泰与纵目推出“舱行泊一体”解决方案(8155+J3);2023年6月,博泰宣布已成功开发“整车中央集成控制大脑”解决方案(综合AI算力上达到286TOPS,CPU综合算力309KDMIPS)。
张杰判断,域控、中央集成(多SOC)是未来3-5年主流的架构与芯片配置方案,且会长期并存,中央集中式(单块SoC)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原因包括:其一,全球芯片供应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其二,汽车行业价格战,降本压力大;其三,智舱芯片算力过剩,大算力应用仍未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博泰智能座舱路线图中,不仅有高通平台,包括8155、8295、8X97;联发科平台包括8675、8676、8678、C-X1;还有华为麒麟平台包括9610、9610A。“布局覆盖从高性价比到中高端,甚至更高需求的平台,主机厂可以根据车型的配置规划任意选择不同能力的产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