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消失之谜: 150万契丹人一夜蒸发, 1996年的一封信试图揭秘

品味红梦史说2024-07-02 17:19:26  65

声明:文章免费,免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记载的民族数量高达400多个,后又经过长期的科学普查,以及各民族文化上的甄别,终于在1990年确认出了55个少数民族的成份。

诚然,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曾在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契丹族却不在其中。

据悉,公元1125年“辽国”在覆灭之后共遗留下了150万契丹人,可他们却不知因何缘故,竟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从此再难从史料上找到关于他们的记载。

为了探究他们的消失之谜,曾有无数专家学者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他们的踪迹。

直到1996年一封来自内蒙古的书信,才揭开了其中的谜团。

那么,这150万契丹人是如何消失的呢?他们的后裔如今又生活在哪些地方?

1、契丹历史

“契丹”二字,最早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的《魏书》。

彼时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对于边疆地区的管辖愈发衰落。

唐王朝覆灭后,刘仁恭父子割据在燕州一带实行穷兵黩武的统治,致使治下幽、涿之人多亡于契丹。

适时又恰逢契丹周围两个“邻居”突厥、回纥走向衰落,契丹迎来了千古难逢的壮大良机。

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从公元901年,开始了南征北战。

先是出兵征伐室韦、于厥,后又进军河东、代北,其兵锋所到之处,无人可挡,且每次出征都俘获甚众,驼、马、羊、牛都不可胜纪。

公元907年,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公元916年,建国号为“契丹”,辽代从此走向巅峰,其幅员之辽阔古今罕见。

北至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带,南至河北、山西,东邻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草原游牧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辽代前后历经219年,这一时期因为丝绸之路的中断,致使西方诸多国家误以为辽代已经统治了整个中国,因此“契丹”二字在西方人眼中就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就连马可波罗也在自己的游记中,用“契丹”二字来称呼中国。

除了军力强大外,辽代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也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

教育方面,辽代效仿中原采用设学养士和科举取士,诗词方面甚至不逊色唐诗、宋词,常常有名人雅士作出气势磅礴、清新优美的诗词。

绘画方面,如《骑射图》、《卓哥图》等,均被视为奇珍异宝。

佛教在辽代时期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山西应县、内蒙古巴林右旗等地,先后都发现了佛教经文。

最后还有医学方面,《针灸书》中所记载的疗法,时至今日仍被医生应用在临床试验。

不难发现,一个能够创造出如此璀璨文化的民族,其背后必定有着不弱的经济实力以及工业基础。

还有,辽代统治阶层对人才也十分看重,曾长期大量吸收周围各个国家的人才,同时连先进的技术也不选择放过。

如《陷北记》中的记载,室韦盛产金银铜铁,其炼铜、打铁技术名闻天下,契丹就是从室韦人的手中学会了坑冶法。

然而,无论多么强大的王朝,总有其覆灭的那一天。

公元1101年辽代末代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继位,他与辽国贵族们一般,血液里早就失去了先祖们的血性与英勇,不思进取,只图享乐,将国家未来的发展全归系于宗教。

如他在位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不断开展崇佛活动,将僧侣的社会地位直接抬升到本不属于他们的高度,致使大量老百姓盲目信佛、拜佛,造成了社会劳动力紧缺,资源紧张的状况。

老百姓们没有饭吃,就意味着国家将会发生动荡。

从他在位的第十四年开始,辽代各地先后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尽管起义的规模并不大,最终都遭到契丹军队的镇压,但频繁的农民起义也足以让辽国变得千疮百孔。

除了社会动荡外,皇子之间的争权夺利,也是致使辽代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

公元1122年,耶律延禧的身体每况愈下,因为还没确立皇位的最终继承人,实力最强的两位皇子晋王与亲王,开始了皇嗣之争。

文武百官在他们二人的拉拢下,逐渐形成两个利益团体。

两个团体彼此明争暗斗,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直接将辽代推到了覆灭的边缘。

最终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辽国这个北方盛极一时的强大王朝,于公元1125年走向覆灭。

按常理来说,在古代一个国家走向末路,其民族虽然大概率会遭受敌手的屠戮,但总会有后人生存下来,并再次带领族人走向兴盛。

辽国覆灭后,据悉还有至少150万契丹人生存了下来,然而他们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从此再难从史料上找到关于他们的记载,就连昔日生活过的地方,也没有了他们的痕迹。

期间不断有人寻找他们消失的原因,但总是收获甚浅,甚至为了佐证自己的研究而吵得不可开交。

2、辽朝时期的墓葬

1922年内蒙古巴林右旗,一个名叫克尔文的传教士,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一座已被盗墓贼“光顾”的古墓。

出于好奇的心理,他开始在附近寻找一些有价值的古物。找着找着,竟真的给他找到了一块刻有各种奇怪符号的石碑。

根据自己的经验,克尔文立刻判断出,这是一种古文

为了揭开石碑上记载的“秘密”,他开始四处请人进行破解。结果事与愿违,无论专家学者们怎样研究,都对这些奇怪的符号没有任何办法。

当消息传出,一些民间学者也对这块石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他们纷纷猜测:

这块石碑应属于元朝时期,上面记载了一位蒙古将军的一生;还有人猜测,这块石碑应属于金朝时期,上面的符号,与金朝时期的文字有着相似之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这件事就这样慢慢搁置了下来。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呈现‘事实’是考古学作为历史科学的最大特色!”

后来,有专人拿着考古仪器对这块石碑进行了检测,发现所有人都说错了,这块石碑隶属于辽代,距现在已有近千年历史。

于是,便有人猜测,石碑上的符号究竟是不是辽国文字呢?

根据已出土的史料记载,契丹在逐步统一中国北方后,为了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流,的确效仿汉人创造出了契丹文字。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契丹文字早已被磨灭在历史长河中,就连诸多史料,也鲜少出现关于契丹文字的记载。

无独有偶,1986年内蒙古奈曼旗的某个村子,在修建蓄水坝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辽代公主墓墓主人正是辽景宗的孙女陈国公主耶律氏

虽然墓葬已破损的十分严重,但具体轮廓却清晰可见,同时也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陪葬品。

如耶律氏公主,头戴高翅刘丽金银冠,面带一具黄金面具,双耳一对琥珀玉坠,脖颈一串珍珠项链,双手还有一对金镯,以及11枚金戒指,整体看上去雍容华贵。

陪葬品还包括各种金银器具,生活用品,每一件都美妙绝伦。

从中不难看出,整座墓葬明显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承继了唐代厚葬的习俗。

考古专家将公主墓视作是研究辽代文化的一扇窗口,因此对相关文物保护工作都进行的十分完美。

墓中出土的文物

内蒙古博物馆馆长塔拉每每回忆此事都激动无比,他说:“你们想象不到有多漂亮。”

随着相关考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以及后续又发掘出一系列的辽国古墓,我们才终于对千年之前的辽国有了大致的了解。

就比如说我国著名的契丹文字专家刘凤翥(zhù),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其踪迹,直到1996年一封来自内蒙古的书信,才解开了他心中的疑团。

3、150万契丹人消失之谜

1996年的一天,刘凤翥在自己的办公室收到了一封来自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的书信。

刘凤翥戴上自己的老花镜,缓缓拆开了信封。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信中的内容让刘凤翥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激动万分,竟在第一时间收拾好了行李,赶赴到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写信的人名为熬拉·丘志德,他在信中明确告诉刘凤翥,达斡尔族人有可能是契丹人后裔的事情,并邀请刘凤翥能够来到这里亲身考察。

来到目的地后,刘凤翥顾不得休息,立即根据自己对契丹文化的了解,在当地展开了走访调查,并将所获得的消息,一一记录在随身笔记中。

几天下来,刘凤翥收获了大量且有效的信息,包括当地文化,建筑风格,节日习俗,以及民间传闻。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都在说明达斡尔族人就是契丹后裔的事实。

达斡尔民族名称的由来,可追溯至史料《辽金元三史语解》,其中关于辽史的记载,将契丹族一支大贺氏的部族称之为“达呼尔”。

清朝时期记载有关契丹族的史料还不止一点,《呼兰府志》记载“达呼尔,本契丹种,辽亡徙黑龙江北境。”

《近世达呼尔和索伦史稿》中也有记载“达呼尔系辽国皇族后裔,天祚之时,迁至黑龙江北格尔必齐河一带居住。”

除了史料外,达斡尔族人的生活习性,也与契丹人极为相似。

太阳,在达斡尔族人的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不仅许多节日都与太阳有关,就连居住的房屋都要求窗户尽可能地大,以方便采光,许多祭祀仪式也要在太阳落山下完成。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契丹人将阿保机称作“太阳之子”。

还有,达斡尔族人十分钟爱曲棍球这一运动,素有“一个自治旗,半个国家队”的说法。

在当年的辽国中,契丹上层社会也非常钟爱此项运动,是他们生活娱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然,最后还要用科学实证来确认最后的结果,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DNA检测。

相关专家们先是取走了一块四川乐山契丹女尸的腕骨,然后又在最初的辽国境内有墓志铭佐证身份的契丹人部分尸骨,如牙齿,确保了检测结果是可信的。

最后专家又到在达斡尔、鄂温克等地区人们的血液样本。

在完成信息收集后,采用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终于确认了,达斡尔族人与契丹人有着最近遗传关系的事实。

根据检测结果,再结合相关史料,在专家们的推断下,昔日150万契丹人的演变和去向也得以真相大白。

在辽国覆灭后,大量的契丹人因不满金朝的长期压迫,以及国仇家恨,都纷纷选择迁徙至东北,或是更北方的草原。

还有一批选择了西征,一路向西打到了如今的中亚,并建立了西辽,史称“哈刺契丹”,盛极一时。

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生活在北方各地的契丹人,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加入其麾下。

他们跟随成吉思汗的步伐南征北战,逐渐融合进蒙古部族。

南宋政权覆灭后,一批契丹人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不断与当地人通婚繁衍,这也是在四川乐山发现契丹女尸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还有像达斡尔族的祖先这般的契丹部落,虽臣服蒙古,却选择了独立发展,将契丹特有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而远在西北方的西辽也慢慢走向衰亡,最终被波斯人统治。这部分契丹人在历史长河中,与波斯人、阿拉伯人、犹太人等通婚,最后也慢慢融入到这些民族当中。

如今,曾在北方盛极一时的契丹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已融合进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华文明拥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或许这就是中华文明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参考资料:

《科技与企业》寻找消失的契丹人——探访齐齐哈尔达斡尔族村落

《环球人文地理》梦回契丹 探访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

达斡尔族的族系起源契丹,依据都在这里! 莫旗文化和旅游局

通辽惊现千年公主墓,头戴面具与舅舅合葬! 通辽文化旅游广电资讯

达斡尔族渊源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政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696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