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首轻快的《我为国家献石油》一经推出,迅速流向全国。
人们在传唱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着我国石油的开采情况。
作为工业时代最宝贵的资源,石油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谁拥有了它,谁也就拥有了未来。
在世界强国的大舞台上,中国、美国和日本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因此在石油的储备和使用当中,这些国家自然而然也应名列前茅。
然而和日本的820万吨,美国的688亿吨相比,中国的储量却令人感到惊讶。
那么中国的石油储量到底是多少?这样的储备又能否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国的需要呢?
近代工业的生命线
尽管有关石油的记载早已有之,但是在现代化工出现之前,人们对它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又臭又黑的可燃液体上。
不过普通人的认知始终抵挡不住时代前进的车轮。当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抽打着地球像陀螺一样快速旋转的时候,石油的价值就逐渐的被西方的化学家们挖掘出来。
随着城市化的到来和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石油成了维持社会运转必不可少的资源。
城市里随处可见的马路沥青,各种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消耗的润滑油和燃油,甚至某些人身上穿着的衣服都可以看到石油的身影。
当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和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捆绑的越来越结实的时候,它自然就成了国家兴衰成败的生命线。
美国的战略储备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而高度发达的工业也造成了它对石油有着嗜血般的追求。
为了能够把世界油田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美国政客们敢于厚着脸皮对外编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战争理由。
而嚼着口香糖、喝着可口可乐的美国大兵则乘坐着直升机和装甲车毫不掩饰的直扑油田。
就这样,美国明目张胆的从他国盗取石油,一方面满足自身的工业所需,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更高层面的战略储备。
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石油对美国在全世界的布局和金融统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二战”结束以后,原先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被炸成了一片焦土,反观拥有“东西皆大洋,南北无强敌”的美国则借助欧亚之间的战火,趁势崛起。
在给盟友们提供一揽子“援助计划”的过程中,美国不适时宜的推动美元全球化的进程。
尽管这步棋颇有趁火打劫之意,但是面对着饥肠辘辘的百姓和对方递过来的面包,各国政府只能沉默的低下了头。
此后,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正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美国仅用印钞机和生产钞票的棉花就矗在了世界金融之巅。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钞票只有交换价值,而本身没有价值”。这也导致了仅凭着发行纸钞,美国并不能一直稳坐钓鱼台,它还要不断地应对着来自各方的挑战,因此,美国必须借助一种大众承认的实体才能稳固美元的价值。
在大航海时代,黄金这种贵金属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通用货币”。不管在哪个国家,人们都热衷把它们打磨成各种装饰品予以收藏,甚至还有些国家把它和宗教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到了工业时代,石油的宝贵程度取代了黄金,自然石油就成了新的“通用货币”。为了保证手中的美元拥有价值,美国自然要把石油和美元结合在一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除了要保证自身的需要,更要从战略的角度上储备如此多的石油。
美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经过多方勘探,自身也拥有储量不菲的页岩油。这种储存在石头缝里的石油虽然比起中东沙漠下方的石油要难以开采,但是两者互为补充还是十分合适的。
上个世纪70年代,阿拉伯世界联合起来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利用手中掌控的油田给美国和西方国家结结实实甩出一张王炸。
这样的结果立刻导致了美元下跌,世界金融市场哀嚎连连。此后,美国一边采用购买的方式用手中的纸钞换取他国手中的石油,一边大力开采本国的石油作为补充。
如今,美国的储备已经达到了688亿吨,尽管在数量上略低于中东的那些土豪大亨,但是在综合实力上已经远远地把他国甩在了后面。
那么,美国在亚洲的代理人日本又储存了多少呢?
日本的野心计划
但凡提到日本,人们总会把它和70多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联系在一起。
领土面积狭小,自然环境堪忧的日本,无一刻不想整体迁徙到临近的大陆上。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发动对外战争,但是毫无例外的全都失败了。
在很多史料和纪录片中都提到过一个敏感的话题,日本的石油储备不足以打赢一场全面战争。
这是日本的死穴,也是日本的先天不足造成的。日本列岛狭小,资源远不能同大陆国家相比,即便所辖海域拥有石油,但是远离大陆架的海沟无疑又增加了开采的难度。
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转,日本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前去购买,这就使得日本为此不得不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即便如此,像美国这样的供给国只要稍稍减少石油出口,日本就被外界牢牢卡住了脖子,不得不听命就范。
据说,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的真正原因,就是美国减少了对日贸易,缺被逼急了的日本选择铤而走险。
没想到偷袭珍珠港事件就像捅了马蜂窝,美国不但全面禁止了对日供给,甚至直接出兵和日军在东南亚对决。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日本战败投降。
战后的日本牢记“二战”的教训,始终把储备石油当成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
他们努力搞好和石油大国的良好关系,即便美国因石油危机出现经济滑坡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受到影响。
充足的石油带动汽车、造船等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使得日本在很长时间内都成为世界经济实力第二的国家。
如今,日本的石油储量820万吨,尽管这个数字远达不到挑战美国的标准,但是想要在经济发展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不难做到。
曲线向上的中国
中国是个领土面积和资源数量同美国不相上下的国家。按理说,中国的石油储备也应比肩美国,然而现实中的数据却令人目瞪口呆。
不同于美日这两个发达国家,中国的工业化起步很晚,大约也就在晚清时期才陆陆续续出现一些零碎的工业。
工业发展的滞后直接决定了对石油依赖性的减少,即便到了民国发展的辉煌时期,国家对石油的开采依然提不上心来。
不过等到了国家遭受日本的侵犯,人们从长驱直入的零式战机和各式装甲战车深刻的感受到了石油的重要性。
幸运的是,日本多次派遣科考队也没有从中国挖掘出石油,这不仅加快了日本的灭亡,更为中国保住了可贵的财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快速的迈入了工业化,由此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工作者也就成了百姓歌颂的目标。
他们爬冰窝雪,顶着烈日和风沙,常年出没在人迹罕至的荒野郊外,在简陋到极致的条件下,硬是在大庆等地区勘探出了属于工业时代的生命线——石油。
那首上世纪60年代出品的《我为国家献石油》,语调轻快,不仅充分表达了演唱者喜悦的心情,更表达出那个时代人们对开采出石油,加快工业化建设的美好期望。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再一次大量引进国外先进工业,对石油的需求量以日剧增。然而落后的采油设备和数量稀少的已勘探油田根本满足不了快速发展中的国家。
因此,中国也采用外贸的方式从中东波斯湾采购石油。
随着中国迈入WTO,进一步的和世界经济接轨,中国也学着美国把石油当成了一种战略储备。
中国一方面积极的从中东、俄罗斯等地购买石油,另一方面学习美国,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和工具,积极的勘探和开采本国领土和领海内部的石油。
经过细致的勘探得知,我国的地下也蕴藏着数量不菲的页岩油,据粗布统计,其数量已经突破了12.68亿吨,而蕴藏在海平面之下的石油,还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数量充足的石油不仅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更是我国广邀世界各国,推进“一带一路”政策,打破美元垄断地位的一柄神兵利器。
尽管我国和美日之间的石油储备依然存在着断崖般的差距,但是凭借着“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硬气,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我国能够再次发出洪亮的声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