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一支游击纵队突然拦下解放军: 我们是红军在等周恩来命令

野史记录2024-03-11 18:10:27  169

1949年,全国解放迎来倒计时,即便是地处边陲的大西南地区,也在这一年迎来了解放的曙光,一路势如破竹的解放军开始向大西南地区进军。

途中遇到游击队

在此期间,解放军在行进的途中突然被一支农民装扮的队伍上前给拦了下来,这样的突发情况令解放军顿时警惕起来,因为他们看到拦路的人虽然都是农民装扮,身上却全都携带着武器。

此前不是没有先例,敌特假扮成农民的模样接近解放军,然而趁解放军没防备的时候突然出手,导致许多解放军战士牺牲。因此,解放军与这些人接触时带着很高的警惕性,令人意外的是,对方似乎看出了我军战士的疑虑,竟然直接报出了我军的番号,只不过对方报出的番号并不属于解放军,而属于红军!

这让解放军大为惊奇,却没想到对方接下来的话更加震撼。他们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以后,开始询问周恩来的去向,因为他们之所以留在川南地区至今,就是奉周恩来之命。时至今日,距离他们奉命执行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却依然在等周恩来归队的命令。

当年周总理给这支游击队下达了什么命令?这支游击队在这12年中经历了什么?这一切还要从红军当年长征的艰难时期说起。

临危受命

1935年1月上旬,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时,红军正处于极其艰难的时刻。幸好毛主席接过军队的指挥权,完成了一渡赤水的壮举,这才令红军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

即便如此,红军的处境依然十分艰难,蒋介石判断出红军下一步会途经川南地区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遂积极调兵遣将,短时间内聚集了数十万重兵。一边令刘湘率领川军追击红军,一边在川滇黔边区布置大军拦截红军去路,导致红军主力部队陷入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形势十分危急。

毛主席素来高瞻远瞩,临危不乱,在红军危急关头提议分出一支部队佯装红军主力,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最好能够吸引敌人的主力,令敌人产生误判,给红军主力制造二渡赤水的机会。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支400余人的川南游击队临时组建而成,其中包含了政治保卫局第五连、1个警卫通讯排、1个运输排、1个卫生班和几名修枪工人及伤病员200余人。从这样的人员构成可以看出,这支游击队的战斗力可能差一些,但“五脏俱全”,具有相当强的生存能力。

为了确保川南游击队与红军主力能够保持联系,还专门配给他们一部电台,方便双方配合作战。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在川南游击队成立以后, 亲自去作了动员报告,给这支游击队下达了打击敌人、保护伤员、建立根据地,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的任务。

1935年2月12日,川南游击队带着周恩来的命令与中央红军正式分开行动,前往叙永地区。叙永地区当时也是敌后游击队活动的地区,那里不仅有游击队,县城里还有地下党员的联络点,只不过那里地处偏远,并不受国民党的重视,平日里的压力不算太大。

当地的游击队规模不大,人数大概在200多人左右,队长名叫王逸涛。王逸涛这个人的经历比较特殊,最早曾经是一名老红军,后来因为红军的处境艰难就脱离了红军,返回老家叙永当起了土匪。

由于王逸涛当过红军,后来红军发展到叙永以后,他就被感化重新当了红军,率领叙永游击队在这一带活跃,算是浪子回头。

徐策率领川南游击队进抵叙永地区以后,两支游击队会合一处,按照常理来讲,徐策在军中的地位更高,信仰也更加坚定,两支游击队会合以后,应该由徐策担任纵队总司令。

但徐策考虑到王逸涛是当地人,不仅熟悉当地的游击环境,又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由他出任纵队司令更有利于团结和作战,所以主动提出让王逸涛担任纵队司令,而他本人则出任政委。

川南游击纵队成立以后,为了配合中央红军转移,立刻开始主动出击,佯装成红军主力的样子。但游击纵队的实力比之红军主力相差很大,只要有一次小规模作战失败,就足以暴露游击纵队并非主力的事实。

为此,徐策提出了“避实就虚”的作战策略,将进攻目标定在了叙永地区的一些地方守备部队和反动民团上,利用这些战斗力薄弱的敌人来塑造“红军主力”的形象,吸引敌军主力上钩。

不得不说,川南游击纵队在这一点上做得太到位了,连战连捷的情况下,很快就吸引到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薛岳的注意,将这支游击纵队视为红军主力部队,认为这是红军主力要继续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薛岳用兵是敢于下狠手的,既然认定了目标自然不会手软,立刻集结重兵“围剿”川南游击纵队。

人心思变

薛岳当时布置的兵力是按照对付红军主力来安排的,这样的兵力给川南游击纵队带来巨大的压力,游击纵队的将士们承受着空前的压力,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越来越多的人牺牲,即便是纵队司令王逸涛也终日满面愁容,经常来回踱步,似乎有什么苦恼。

王逸涛确实有苦恼,因为革命之路遇到困难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的信仰再次动摇了。他当时收到了一封妻子的来信,妻子在信中告诉王逸涛,她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被捕了,写这封信的意图很清楚,就是劝他立刻投降。

王逸涛的妻子本来也是一个地下党员,由于敌军对游击纵队的压力逐渐增大,她被捕入狱。但她并未打算坚持革命信仰,反而起了投敌的想法,而敌人给出的条件是,她必须让游击队的丈夫王逸涛也投敌,这才能给她留一条活路,于是她写了这封信。

王逸涛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心中其实也已经动摇了,妻子的来信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最终没能坚持住信仰,选择了叛逃。

王逸涛辜负了徐策的信任,由于王逸涛担任纵队司令,游击纵队所有的布置全都了如指掌,他投敌以后先出卖了游击纵队,导致游击纵队遭受重创。随后,王逸涛为了向敌人纳“投名状”,又亲手害死了信任他的徐策,令川南游击纵队顿时失去主心骨,战士们只能四散突围。

此时川南游击纵队才是真正陷入了大危机,因为一旦战士们四散开来,很可能就再也聚集不起来了,川南游击纵队也就此成为历史。幸运的是,时任游击队副书记的余泽鸿肩负起重任,及时收拢了四散的战士,延续了川南游击纵队。

艰苦转战十余年

众人在余泽鸿带领下继续肩负起吸引敌人注意力的任务,在成功掩护了中央红军二渡赤水以后,又掩护了红二方面军转移,再次立下大功。

只不过游击纵队这样的表现,令敌人几乎陷入了疯狂,他们对游击纵队进行了猛烈的围攻,使原本就处境艰难的游击纵队再次陷入了巨大危机之中,余泽鸿同志也在抗击敌人的过程中壮烈牺牲,川南游击纵队再次迎来新一轮的考验。

彼时,游击队仅剩下数十人的规模,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但这一次战士们没有四散开,仍旧坚强的聚集在一起,保持游击队的存在。这样的情况很艰难,但这种情况也让敌军对川南游击纵队产生了轻视,没有继续派兵“围剿”,反倒给了游击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游击队员坚持打游击数年,等敌人再次接到有关游击队的消息时,这支游击队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如同凤凰涅槃一般得到了重生。从当年濒临解散的状态,再次发展成近千人的游击队,战斗力比之前更强了!

川南游击纵队在敌人的腹地苦苦支撑,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从未想过要离开此地。其实,他们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只不过当年周恩来给他们下达的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照顾伤员,还要建立根据地,并没有下达新的命令,所以他们一直留下来等周恩来的命令,一步都未曾离开过这片区域。

直到他们听闻解放军即将解放大西南,敌人给他们的压力骤减时,他们才终于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得以腾出人手去见解放军,询问周恩来的下落。他们为了避免途中遭遇敌人,也是限于物资的匮乏,所以装扮成农民的模样上路,见到解放军的队伍就好不犹豫的给拦了下来。

这支游击队的队员将解放军视为兄弟部队,更加视为亲人,他们毫无保留的将游击队的经历和处境告诉解放军,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立刻帮他们与周恩来取得了联系。这么多年来,周恩来再也没有接到过他们的消息,以为他们已经牺牲了。

如今消息突然传来,周恩来立刻抽出时间接见了他们,并眼含热泪的向他们正式宣布,川南游击纵队归队!这一声命令,让所有游击队员都感动万分,他们等了太久了,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好在12年的艰苦岁月,总算是等到了归队的日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94.html
0
最新回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