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百年老店”的纪念品: 谈谈拜雅DT 770 PRO X

耳边事数码情2024-06-21 17:00:00  73

散人按:

2024年是老牌HiFi大厂拜雅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拜雅也给烧友们带来了限量纪念款耳机DT 770 PRO X。相较于PRO X系列此前两款作品,售价仅1699的DT 770 PRO X在素质上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风格上则秉持器乐监听的路线,可以说是创新声学技术与传统监听风格的有机融合。

【序:谈“百年老店”】

“本店距离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还有九十五年。”我们时常能在一些宣传语中,看到诸如此类的玩笑。玩梗归玩梗,真正想要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浪潮里屹立百年以上,可不像开个玩笑那么轻松。

细数各大行业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提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时,我们或多或少总能讲出品牌标志性的特点——比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我们会联想到“高耐久性”“强劲动力”之类的词。老品牌的传统底蕴,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大家认同的独特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仅仅固守基本盘并不足以让老品牌好好活下去,还需要不断自我迭代进步以适应时代需求,坚守传统和开拓创新,两者间的平衡,成为每个老品牌所面临的永恒不变的课题。

在“年轻”的HiFi领域,我们熟悉的大部分品牌历史并不长,达成“百年老店”成就的,也就只有成立于1924年的拜雅了。从1937年推出史上首款动圈耳机DT48以来,拜雅已经给烧友们带来了一代又一代声名煊赫的作品。这些年为我们所熟知的当数DT系列,像DT 770/880/990这些型号,从上市至今这么多年一直有许多烧友乐于探索其玩法。

2021年底,拜雅在监听耳机领域正式推出PRO X系列,从外观设计到单元技术都和老的DT系列耳机完全不同。彼时,我在对比过新系列两款耳机之后选择入手了DT 700 PRO X(关于我对这款耳机的分享,请点击:【耳边评测】人声“显微镜”——聊聊拜雅DT 700 PRO X)。两年多以来,我一直认为,DT 700/900 PRO X这两款耳机无论是作为监听的工具还是欣赏音乐的伴侣都是非常合适的,打破了“监听耳机”这个类目冷冰冰而不易近人的刻板印象。

今年正值拜雅一百周年,PRO X系列新作品DT 770 PRO X也以限量纪念款耳机之名和大家见面了。1699的售价并不比前两款耳机上市时高,而它给我的感觉又和前作不尽相同。

【设计:熟悉中见新意】

熟悉拜雅耳机的老烧友都知道,拜雅的头戴耳机在外观方面基本上大同小异。自打PRO X系列问世,以黑色为基底的风格才和以往的灰白色产生了一些区分。不过,此前PRO X两款耳机也实在过于“低调”了。

作为百年纪念版,DT 770 PRO X依靠几个细节的改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观的质感,像耳机外壳中央的银色阳文型号名、伸缩杆位置“LIMITED EDITION”“1924 2024”等银色蚀刻字样等等设计都比较亮眼。此外,头梁的皮垫设计成专业设备中更常见的可拆卸更换的形式,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实用的设计,也期待拜雅官方后续推出替换配件以保耳机可以长期使用。

从实际佩戴的效果来看,DT 770 PRO X和此前PRO X两款耳机类似,头梁设置得比较紧致,会稍微有一点夹头——这或许是顾及到专业领域音乐人使用时必须保持稳固的需求。不过,DT 770 PRO X 305g的重量比DT 700 PRO X的350g要更轻一点;其头梁垫内侧中央略凹陷、两侧增加了厚度,头顶天灵盖的触感更柔和。以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戴上DT 770 PRO X一两个小时也不会有很严重的负重疲劳,算得上舒服;只是耳罩部分所采用的海绵似乎比DT 700 PRO X更硬一点,影响了贴合度,隔音效果没有那么强了。

【声音:更进一步】

在刚开箱的时候,DT 770 PRO X的声音带有比较明显的尖锐感,听感上有些刺耳。经过大概百来个小时的煲机时间,我手上这副耳机声音才逐渐稳定下来。在试听过程中,我为其搭配的前端是飞傲K19(关闭PEQ功能),以其中正均衡的声底来反映耳机的特点。

DT 770 PRO X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极为出色的素质表现,在两千元内价位的头戴大耳机中可以说稳居前列。这其中以解析力最是亮眼:DT 770 PRO X稍微将细节加以锐化处理,使得乐曲中比较微弱的信息也得以清晰呈现,在这方面,它的表现甚至能达到更高档次耳机的水准。另一个值得称道的是DT 770 PRO X对于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尽管这款耳机是封闭式设计,论空间通透度比开放式耳机还是差了一点,但它做得并不“闷”:声场没有很明显的边缘,有一定的立体空间感;动态同样可圈可点,在从弱转强的过程中一步步把乐曲的气势堆叠上去,最后达到相当壮阔的水平;瞬态响应速度迅捷,丝毫不拖泥带水。

以DT 770 PRO X演绎辛诺波里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为例,从强烈的管乐快板开始,到弦乐进入行板,再到整个乐团进入急速板,整曲演奏气势的流变自由而活泼,而DT 770 PRO X则以宏大的动态范围和高速的瞬态响应,将乐曲的活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曲目中各声部主乐器演奏的细节也在耳机的演绎下毫无“藏身之处”,纤毫毕现。

在风格方面,煲机之后的DT 770 PRO X不再有过多的毛刺感,不过声音底子整体上依然是倾向于中性略偏冷的。它几乎没有什么音染,对声音原貌的刻画十分逼真,甚至也没有添加过多的润泽度,基本是直来直往——这一点,倒是与其监听耳机的定位完全符合。此外,尽管DT 770 PRO X声音能量比较强,但收放自如,不会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三频方面,DT 770 PRO X更多地着墨于中上盘。其高频亮度较高,背景漆黑、静谧,线条感比较凌厉,极高频延展性也不错,在各类音乐演绎过程中,高频总是最先抓住注意力的一部分。相对而言,DT 770 PRO X的中频有一定厚度,人声并不放置在很贴耳的位置;低频则较为克制,量感、弹性都仅仅是点到为止——需要指出的是,尽管DT 770 PRO X的低频听起来并不爽快,但放在整个三频结构里面也还在“健康”的范畴之内,并不失衡。

显然,DT 770 PRO X的声音风格不追求杂食全面的路线,我认为它把技能点主要加在了器乐的方面,演绎小编制曲目,比如各种四重奏、弦乐协奏曲、奏鸣曲等,效果都相当不错,甚至还能听出一定的临场感。我尤其喜欢DT 770 PRO X对于小提琴的表达,格鲁米欧的端庄、帕尔曼的华丽、郑京和的沉稳、克莱默的豪放……DT 770 PRO X将这些专属于演奏家的特色准确地予以还原,非常传神。而当它演绎人声流行音乐时,我认为它的适应面可能并不是那么宽:它演绎声线轻盈、空灵、缥缈的女声曲目,比如Enya、KOKIA等歌手的作品,尚且有不错的表现力;至于其他的风格,则显得有些单薄寡淡。

DT 770 PRO X和拜雅的老型号对比如何?曾经,拜雅上一代监听耳机给无数专业音乐人和HiFi发烧友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经典犹在,但毕竟年代已久;相对来说,我更关心DT 770 PRO X与采用同系单元技术、同为封闭式设计的DT 700 PRO X之间的异同。

在素质方面,不难发现DT 770 PRO X已经比DT 700 PRO X实现了一耳朵的升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析,DT 700 PRO X的解析力其实水平不错,但相较之下DT 770 PRO X对于细节的呈现方式更直接、清晰,有“抽丝剥茧”之感;二是声场,DT 770 PRO X突破了DT 700 PRO X在声场边缘的限制,声音空间更开阔,特别是横向的表现更出彩,由近及远的强弱层次渐变也非常自然。

风格上的对比结果则更为直观。两款耳机对于音色的呈现方式都是直接而不多加修饰的,而这种高还原度的特性也堪称是拜雅监听耳机长期以来非常统一的声音特色了。细究下来,DT 700 PRO X更趋于中性,而DT 770 PRO X则把声音刻画得棱角更锐利一点。在三频方面,两款耳机占据主导地位的频段并不相同,DT 700 PRO X在保证高低两端不失衡的前提下把中频做得紧实而精致,尤其人声部分有着核心力量感;而DT 770 PRO X则更注重舞台整体性,并且把“聚光灯”打在了高频部分,乐器表现更亮眼。

可以说,两款耳机都基于自身比较均衡的声底着重凸显一部分声音内容:DT 700 PRO X是细腻地挖掘人声的表现力,DT 770 PRO X则更聚焦于还原出器乐的演奏效果。

【搭配:降低门槛】

从PRO X前两款耳机的表现来看,Stellar.45单元驱动门槛并不算很高,而DT 770 PRO X也延续了这一特性——用飞傲K19这一级别的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已经能够将耳机的声音潜力发挥得比较彻底。实际上,试用DT 770 PRO X的这段时间里,我也曾将其与一些偏入门级的台式解码耳放器材搭配过,仅从素质发挥的层面来看,效果倒不会比高级别前端差得太离谱。

甚至,哪怕用一些驱动力不俗的便携播放器来驱动DT 770 PRO X,也能得到相当不错的声音。我尝试以Astell&Kern KANN ULTRA与之搭配,在播放器增益设置为“超级”时,不仅声音的框架搭建得非常扎实,其细节的揭示力也同样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整体效果称得上有血有肉。对比台式前端而言,用便携设备来驱动DT 770 PRO X,差距主要在于声场的优势没有发挥得很彻底,以及声音密度、能量感等方面有所薄弱,但便携设备搭配头戴大耳时“推不开”“闷糊”等常见问题倒是没有出现。

较低的驱动门槛,除了给刚入门玩台机的烧友提供了搭配的便利之外,还能保证专业领域的用户录音、混音用的声卡设备也能将DT 770 PRO X驱动出良好的效果,“工具属性”得以正常发挥。

而对我们这样的HiFi发烧友来说,如果站在“欣赏音乐”的角度而非“工具”的角度看待DT 770 PRO X,除了驱动门槛之外,也会把风格的相辅相成纳入考量的范畴以内。DT 770 PRO X对于前端的风格比较挑剔,坦白说,关闭PEQ时K19给予DT 770 PRO X中高频的线条感有些凌厉,可能一耳朵听起来会比较“爽”,但并不是很耐听。我认为,给DT 770 PRO X找搭配时应该避开上盘比较亮的,或者声底清冷、线条感张扬的前端类型,以避免造成声音整体失衡。从三频和音色两个方向,可以有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频方面,我借助K19的专业31段无损PEQ功能模拟出不同的频响曲线特性来适配DT 770 PRO X。由于DT 770 PRO X本身倾向于器乐方面的演绎,如果寄望于让它在泛流行乐方面的表现力有所补足,我的思路是为其提供更厚实的中低频。因此,我从1kHz往下的频段整体小幅度抬升,并在1k-2kHz处略微作负增益处理。此时的K19一方面能够给DT 770 PRO X提供原本比较匮乏的低频氛围感,让乐曲的“抓地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中频的加强,人声和其他常规乐器的表现也相对有力了一些,更符合人声流行乐惯常的表达方式。以K19的调试结果作为参考,我认为给DT 770 PRO X搭配中下盘稳重扎实的前端,是一种有针对性的选择。

另一方面,DT 770 PRO X声底本身是还原向的,考虑音色的互补性,我认为选择声底较为温润的前端,比如ONIX Miracle音频系统、aune X1s GT台式解码耳放、乂度XD05 Pro(AKM版)便携解码耳放、山灵M8便携播放器等等,可以让听感往顺滑的方向靠拢,从而提升整体的润泽度。

【总结:百年回声】

两三年过去,拜雅对于PRO X系列的调校水平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在不到两千元价位,以DT 770 PRO X较强的素质实力以及倾向性明确的声音风格来看,它完全可以和它的前任型号一样,在专业调音台或烧友桌面上担纲重任。

拜雅是我早些年刚入烧时所接触到的几大品牌之一。在以前的DT系列里,DT 880 PRO、DT 1990 PRO等型号就曾以扎实绵密的声音细节和稳重端庄的风格让我为之倾心;而在PRO X系列问世以来,我也借助DT 700 PRO X将听音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人声演唱技巧细节上。

一代又一代,拜雅完成了技术上的不断演进,在日新月异的HiFi领域里一直都是站在时代潮头的那一拨;而与此同时,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新老型号、入门或中高端,拜雅监听耳机系列那股子严谨、规整始终一以贯之,乃至成为烧友们口中的“拜雅味”。

悠悠百年间,拜雅基本完整地见证了HiFi耳机这个行当的发展历程,也在其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如今,在综合实力出色的DT 770 PRO X身上,我们再次品味到流传多年的风格,体验了一把传统的拜雅监听耳机的魅力。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487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