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一边是天天卖货忙不停,一边是苦眉愁脸没生意;进入2024年之后,家电圈发现,一线市场上众多经销商的生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并且上演“加速度”:好的不愁卖,差的很痛苦。当然,普遍面临利润下滑的趋势。
杨嘉||撰写
这边,经销商公司内部从老板到员工,天天是忙的不行,不是在卖货就是奔波在卖货的道路上,很多商家老板晚上还忙着炒群卖货;虽然利润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货卖得还不错,基本上没啥库存压力,预计到了4月份还得继续打款提货;
那边,老板天天待在店里,导购员虽然也忙着朋友圈推广宣传,联系各种亲朋好友卖货。但是,生意就是不行,不是没有人上门询价,就算有人来问价,也很难搞定成交。2月份打款提货还没有消化完,接下来的4月怎么办,心中完全没有答案和想法。
今年以来,聚焦一线家电市场上众多经销商在线下门店的生意,家电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用户,却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意现状。一种是生意还不错,虽然钱赚得少,但货还能卖得动,用户需求一直存在;另一种却是生意寡淡,即使是一味降价,货也卖不动,根本找不到用户在哪里,怎么搞定用户需求?
家电圈从多位经销商群体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2月春节期间,家电市场传统热销的冷柜需求低迷,其它家电品类基本就是惨淡,彩电生意更不好;进入3月环比销售情况有所回暖,但是消费低价化,以及新装修用户减少。不过也有好消息,就是受产业补贴政策影响,“以旧换新”用户群体增加。
面对外部的经济、市场和消费环境,所有家电厂商都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家电经销商的经营能力、手段和方法。今年以来,众多家电经销商在一线市场的经营业务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原因很简单,就是家电经销商群体在加速分化、洗牌,最终一大批经销商将在今年的市场争夺中被迫出局。
商业逻辑不会变,只是时间会延迟
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家电市场上,无论是家电品牌,家电经销商群体,都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局面。说实话,未来的出路就是一条:不进则退,慢进也要退。
不过,家电圈却发现,很多家电经销商群体面临“市场洗牌商家出局”的狼来了局面,已经持续有10多年了。
早在多年前,很多家电企业就提醒,经销商群体要洗牌出局了,至少有一半的商家要淘汰。但是,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下沉市场的活跃,很多实力弱小的经销商通过“抱大脚”,反而获得一轮新的发展机会。
最近几年,卖家电的经销商群体快速裂变,在线上线下的网店、实体店等重资产的经销商,还出现一大批“一部手机十几个微信群”的轻资产微商,甚至是个人。卖家电的商业群体在短短3年间呈现翻倍式增长。
由此,今年开始随着家电市场新一轮的调整,最关键的是用户需求低迷,以旧换新市场竞争门槛高,还有不同商家之间的拼低价白热化。这带给一线市场上的所有经销商群体冲击就是“强者胜出、弱者退出”,快鱼吃慢鱼。
一部分家电经销商的生意在2、3月份变差,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的趋势。相信在接下来的二三季度,一部分经销商生意只会继续变差,并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转暖甚至恢复和反弹。
隐形门槛变高,经销商敢抢敢拼还不够
这几年的家电零售市场上,看似“卖家电,以及能卖家电”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多了。实际上,可以稳稳地,拼命地在一线市场上卖家电,敢抢敢拼的商家,却是越来越少了。
原因很简单,家电市场上的零售隐形门槛,正一步步推高,而且呈现出“温水煮青蛙”的走势。在家电圈看来,摆在很多卖家电商家面前有两道隐形门槛:
一是,来自主要家电厂商,对于授权经销商的考核门槛增加,要求增多,市场经营管理趋紧。普遍采取“跟着节奏走”的月度考核,实时考核,不达标就只能退圈退群等操作,导致商家的拿货门槛提高。很多非品牌和平台的授权经销商,虽然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窜货,但是供货的稳定性,以及货源的可选择性较差,很难保证市场经营的稳定可持续。比如说,京东、天猫等平台,以及海尔、美的、海信、格力等企业,都会最先保障自有渠道商家的资源和力度。
二是,主要用户对于家电产品的选择趋高,不只是追求大品牌,还追求好产品,还要低价格、好服务。由此,很多中小企业的杂牌特价机虽然货源不断,但在终端出货并不好。很多经销商热销的货,拿不到;卖不动的货,又不敢进,造成了市场经营和竞争的乏力与痛苦。简单来说,当前经销商拼的不只是价格,还有服务、品牌、产品及反应速度,以及抢夺力度。
可以说,接下来的家电市场商业环境,对于所有经销商来说,要求是敢抢敢拼,但现实的压力却是,在没有稳定货源,持续服务,以及背靠厂商资源支撑下,如何放心地抢市场?是一道难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