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8年,屈于列强的压力,清政府和英美法等国共同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条约内容,其中条约最核心的内容,除开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就是要将清朝的海关交给外国人统筹管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居然还是清政府的一厢情愿,清政府希望通过外国人协助清朝海关稽查税务等,提高海关整体收入,补充国家财政。
但是,要知道海关可是掌管国家内外贸易的最高部门,海关涉及问题众多,海关税收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权自然应该是在自己人的手中。
清朝天津海关
那么,为何清政府会自废武功,将海关的管理权力给外国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晚清海关的那些事。
其实,当时的清政府怎么可能不想自己管海关事务。但是,奈何是技不如人,便只得通过外国先进、完善的管理和技术,促成本国海关人才的发展,以及培养海关技术人才。
这里需要提一下,在1853年,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那一段时期,清政府专门负责关税的官员全都逃跑了,直接是无人可用了。
等到小刀会起义被清军和列强军队联合成功镇压后,在清政府和英、美、法列强的协商下,成立一个专门的关税机构—税务司,帮助中国征收关税,不到两年就为清政府创造了70万的海关收入。
清朝海关总税务司
就这样,清政府对于海关收益和海关建设,便变得尤为感兴趣。他们突然发现,居然还有比收传统赋税更快的方法,这可是能解决当时朝廷财政紧张的局面。
然后,在晚清海关历史上,便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罗伯特·赫德,而更多人习惯称呼“赫德”。
公元1859年,赫德开始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起,又开始担任代海关总税务司职务。
到1863年,赫德升为海关总税务司,并加按察使衔,是清政府正三品朝廷命官,这一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就长达48年(首任是李泰国,第二任是赫德,第三任是安格联)。
在外国人掌控清朝海关后期,英国驻华大使,便想着在清政府海关改革完成后,便将海关管理权移交给清政府,但是却被清政府果断拒绝了。
清朝海关职员合影
当时,清朝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和英国驻华公使沟通说,认为不能任用清廷官员,因为他们不会如数呈报关税数额,恭亲王也认为清廷官员根本不堪大任。
为什么清王朝不信任本朝官员?只是因为原清朝官员管理的海关内部腐败根深蒂固,相互勾结,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不仅在侵害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还严重阻碍了海关的发展。即便有清廉官员想要改变,也会遭到利益集团的打压。所以,与其内部整顿,不如内部清空再外聘专业技术人才。
毕竟,当时的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两大来源,一个是传统农业税,另一个就是关税,而关税对于国家财政补充尤为重要。
由于旧海关管理经营不善,导致关税流失十分严重,清政府财政陷入困境。所以,清政府便只能通过外国人的管理能力,来提高关税征收效率。
然后,之所以这样做,还有清政府很看重外国人管理海关的4大优势。
1.对于管理海关有着严格的惩处措施
他们对于海关日常事宜,都是非常仔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国家本身就是以海关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所以,在海关日常管理运营上便是很严格。
同时,外国人对于海关内部贪污腐败之类,也是零容忍,采取“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方法。
所以,在外国人管制清政府海关50余年的时间里,海关出现的贪污腐败是屈指可数。
2.清政府内部贪腐严重
在清朝晚期,地方和朝廷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卖官鬻爵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哪有精明干练的官员能够担当海关要务呢?
当时,就算是想要培养专门的海关人才,根本来不及。所以,任用外国人担当清朝海关要员,便是最快和最好的办法。
清朝广东十三行
事实上,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自外国人管理清政府海关以后,海关便成为清政府所有官府机构里面,最清廉的一个机构,几乎没有发生过贪污之事。
同时,还为清政府创造了不少财政收入。高峰期时,清政府海关年收入达到3000万两白银以上,是之前清朝官员征收的3倍以上。
就这样的收入而言,清政府高层也不得不佩服外国人管理海关的手段。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清政府后期,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没有清朝海关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洋务运动的资金,大多数根本就不是来自农业税)。
比如建设北洋舰队和重建北洋舰队的军费,以及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经费,全部是来自于海关创造的收入。
当然,这些都是有详细数据支持的。1865年,清政府筹办江南制造总局,江海关出了50余万两白银的启动资金。截止到1904年,江海关在江南制造总局的累计投入高达2500余万两白银。
1866年,福州船政局成立,闽海关拨款47万两白银,作为启动经费。此后,闽海关每年都会拨款给福州船政局25万两白银,作为福州船政局的日常运营经费。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所以,清政府想着既然外国人管理海关擅长,那不如就让外国人一直帮助清政府管理海关,提高海关收入。
从本质上来说,任用外国人管理本国海关内政,也是清政府对于本国官僚系统的无奈和失望。
3.高薪养廉制度推行
对于高薪养廉制度,我相信接触过历史的朋友,大多都有所了解。
高薪养廉制度的本质,就是以高额的薪水,来保障官员的收益,进而杜绝官员的贪污腐败,避免影响朝廷财政收入。
所以,在晚清时期,为避免海关职员的贪腐现象,对于海关职员的福利薪酬都是最好的。一方面就是防止海关人员内部腐败,另一个方面就是能够有效对接清政府海关的国际化视野。
据相关资料介绍,晚清海关级别最低的拣货员,年收入在600两白银以上,职位级别高的年收入可以达到2000两白银以上。
清朝海关官员合影
同时,清政府海关职员有专门的海关食堂,各种美食,可能就算是富商乡绅,都不一定能吃上,中餐西餐,口味多样,供职员自由选择。
然后,海关的职员到年终,还会因为工作表现,拿到一笔不菲的年终奖。
同时,在赫德管理清政府海关的48年时间里,他还为海关建立完善了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等到职工退休后,便可以领取到丰厚的养老金,可以说算的上早期社会保障制度了。
4.外国先进的海关管理经验和技术
在清政府海关中,主要聘用的人员是以英国人为主,而英国人是擅长近代海上贸易的先驱。
他们为清政府带来了海关的先进管理经验,也帮助当时清政府搭建了一个高效廉洁的公开透明管理制度,可以直接受舆论监督。
同时,还为海关制订了提高税收征收税率(维持在30%左右),打击走私活动,引入国际贸易规则等措施,使得海关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同时,这套海关现代化管理制度,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清朝闽海关
其实,这套制度对于清朝和外商,都是能够实现双赢的,朝廷关税收入增加,而外商的负担变小,特别是有利于列强向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当时,赫德管理海关不仅给使清朝获得大量白银收入,而且每年都在增长,这也不是清朝官员能够比得了的。
根据相关资料披露:在1861年,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不足1000万两白银,到1909年,清政府的海关收入已经超过3000万两白银,并逼近4000万。
当时,在赫德的主持下,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还资助创建了中国近现代邮政系统,协助晚清政府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还推动当时的清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万国博览会。
所以,清政府将海关外包给外国人,实际上是当时清朝被迫开放世界的状态下,对于海内外贸易市场的无奈选择。海关也不再是清政府的糊涂账,反而成为占据清政府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的重要来源。
虽然说,这也是国家主权遭到侵犯的体现,但是也不得不说,外国人在清朝海关的发展中,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和建设作用。
一句话总结:少了中间商赚差价,清政府和列强也是十分满意的(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海关收入足够国家后,剩下的全是由海关自己支配,由于不公开透明,虚报瞒报关税现象严重,导致贪污腐败十分严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