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要把琉球群岛给中国, 当时若接收后果很严重, 美国没安好心

历史向来有温度2024-06-17 21:55:29  91

网上流传一个说法,说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多次提及要把琉球群岛划给中国,而中国多次拒绝。

看到这个说法,笔者感到很困惑,哪有给自己土地不要的?美国人真的有这么好,愿意让中国占据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地方?

查询资料发现这一说法源自早些年一些杂志上刊出的文章,比如《长城文汇》上刊登的《开罗会议揭秘:蒋介石拒接琉球群岛始末》。

关键内容,文章中并未给出具体出处,只给了一个模糊“据与会国民党官员回忆”,又说“11月23日晚,蒋介石带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时”提到了琉球问题。因为只有三个人,那也就是王宠惠回忆了?

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据已解密的官方档案记载:11月23日晚上7时,罗斯福专门宴请老蒋,他只带了夫人出席。

开罗会议结束后,参会的高级官员: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商震、侍从室第一处处长林蔚均呈报了会议期间的日记,详细记录了行程及发言,但他们均未提到参加23日的晚宴。

美国官方编辑《美国对外关系》档案时也未查到关于晚宴谈话的任何记录,而是由中方根据自己的记录翻译成英文交给美国。中方的记载则清楚地标明,是老蒋结束晚宴后亲自记录了谈话要旨,可见并无随从官员。

罗斯福

关于琉球的主权,中国的态度在开罗会议前后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早期,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的态度是要收回琉球群岛。

老蒋在1932年9月13的日记中预期能在10年后“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这时快到“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写此日记应该是“感物伤怀”。

1940年9月30日,老蒋日记中记载回顾了8年前关于收回琉球那则日记,认为“自有可能”。此时虽然正面战场仍是节节败退,但欧战爆发,苏联一直在援助中国,老蒋对战胜日本仍有信心。

1942年11月3日,《大公报》刊登了时任外交部长宋子文的谈话:“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朝鲜必须独立。”而6天后,老蒋再次在日记中写道:“台湾、琉球交还中国”。

1943年3月,宋美龄访美,临行前老蒋与其谈话,其中一条便是要她向美方表达:“东三省、旅顺、大连与台湾、琉球需归还中国……”

但中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就在宋子文发表谈话前几天,不知内情的外交部亚东司司长杨云竹私下对美国驻华大使馆谢思伟表示:

收回琉球只是社会上一些人的不切实际的主张,岛上生活的并非中国人,虽然曾被纳入中国朝贡体系,但已经完全脱离中国很久了。中国政府在订立和约时不会提出收回琉球。

此外,代理亚西司司长徐淑希也曾向宋子文提出,琉球与台湾不同,而与朝鲜类似,在被日本吞并前已经是一个半独立国家。中国对琉球的传统权利已经过时,最好的办法是让他独立出来,建立国际监管。

由此可见,在开罗会议前,国民政府并未就琉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高层提出收回琉球只是基于对历史权利的继承。但具体要收回时情况则比较复杂,办理外交工作的人员主张不收回。

直到开罗会议前夕,由于要在会议上阐述中国的主张,老蒋才对琉球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不过思考的结果,是采纳了外交人员的建议。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对于琉球问题决定不提。”

“不提”是一种拖延政策,正如前文所说外交人员认为中国收回琉球不合适,但老蒋似乎也不愿让出琉球,所以打算拖一拖再看情况。

而到了开罗会议罗斯福宴请老蒋时,老蒋自己的记载是两人谈及领土问题时,老蒋表示,日本攫取中国的土地,比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应归还中国。并主动提出琉球可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

共管并不等于放弃主权,而是一种拖延的权宜之计。问题是,之前老蒋一直强调要收回琉球,为何到了开罗会议会做出这么大的转变呢?实际上,罗斯福提出琉球问题并没有安什么好心。

老蒋在日记中写明了三点原因:一以安美国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属日本;三以此区由美国共管,比归我专有为妥也。如何理解这三个原因呢?

开罗会议三巨头

第一、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本质产生怀疑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日,但双方的关系并不想外界想象的那么和谐。

美国虽然因为受到日本攻击才参战,但却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将德国视为头号敌人,而不愿在亚洲投入太多兵力,这让老蒋极为失望。

珍珠港事件后,中、美、英三国曾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中方提出开展联合军事行动,却未得到美英的响应。1942年9月,罗斯福发表著名的炉边讲话,将全球分为四大战区,其中竟然没有中国战区。

美国虽然为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但数量远比不上给英国的援助,甚至远不如给苏联的援助。不仅如此,给英国和苏联的援助是直接拨给他们处理,而给中国的援助,则必须由史迪威分配。

种种事情让老蒋觉得受到了美国的轻慢,有损尊严,对美国非常不满。

史迪威来华工作后,差点成为引爆中美关系的炸弹。史迪威性格耿直,丝毫不把老蒋放在眼里,他抱负很大,想尽快在缅甸取得战果。但事实上,驻缅英军一触即溃,老蒋担心自己的部队单独迎战损失太大,不愿积极配合。

此后史迪威和老蒋两人因为指挥权问题爆发了多次冲突,史迪威一气之下跑到重庆向老蒋辞职。后来远征军打了败仗,指挥部一时与史迪威失联。老蒋以为他丢下部队跑路了,也气得想要拿他“军法从事”。

中印缅战区士兵

为调解史迪威与老蒋的矛盾,罗斯福曾派居里访华。但老蒋与居里谈话之后,感觉跟史迪威相差不大:“今日与居里谈话,更觉西人皆视华为次等民族,无不心存欺侮,可以进一步压迫乃必压迫不止。”

老蒋也在不断思考,为什么美国要如此轻视中国?他认为美国援华只不过是暂时利用中国而已,不肯真正地帮忙。美国担心中国有称霸远东的企图,担心中国强大起来后与其争夺亚洲领导权。

此后,老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国民参政会阐述中国的外交方针时表示:“我们中国为亚洲最大最古之国,但我们绝不要侈言什么‘领导亚洲’”

不久,老蒋又在美国媒体上刊文驳斥中国将成为亚洲领导者的传闻,称:“我辈只有责任,并无权利,我辈否认将成为领导者。”

甚至还调整了国防重心,决定将来以大陆为国防基础,海防和海军则与美国合作,避免有军事竞争。

所以,让出琉球群岛由中美共管,实际上也是递交投名状,要让美国人知道中国并不打算将来与其竞争。这就是老蒋日记中说的第一点“安美国之心”。

史迪威

第二,对被侵略民族的同情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于其他民族被侵略,中国人自然感同身受。尤其是直到抗战爆发后,不少帝国主义仍在华保留着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立场自然是联合其他被侵略民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很快就侵占英属马来亚和英属缅甸,英军败退至印度。而正在此时,印度领袖甘地认为是获得独立的最佳时机,发动了第四次“退出印度”运动,开展了大规模的罢工和暴动。

对于中国来说,英国是盟友,在此关键时刻并不希望英国的力量彻底退出亚洲。而印度与中国的遭遇一样,同样需要争取,以免他们投入日本人的怀抱。

1942年,老蒋访问印度想调解英国和印度的矛盾。他发表告印度国民书,希望英国尽快赋予印度国民政治实权,劝说双方在战争大局下开展合作。

此举自然导致英国不满,联合美国向中国施压,称中国干涉其内部问题。但老蒋在研究对美英外交方针时,仍然决定以印度独立与亚洲各民族一律平等为基础。

不仅对印度,中国对亚洲其他被侵略民族也非常同情。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希望曾被武装侵略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中国也提出希望美英制定《太平洋宪章》,给予印度、越南、朝鲜、菲律宾等国家主权和自治。

而对于琉球问题,正如前文所说,当时中国内部有一种认知。认为琉球与中国甚至不如朝鲜与中国亲密,琉球是一个半独立的国家,而且很早就被日本侵占。同样应该视他们为被侵略的民族。

对于琉球问题,在道义上中国必须坚持一贯的立场的标准。否则一边劝说英国放弃殖民地,一边又自己想恢复失地,显然是双重标准,站不住脚。这次晚宴除了琉球问题外,老蒋还要求美国支持朝鲜和越南也获得独立地位。

甘地

第三、吸引美国资源到东亚

琉球群岛战略地位重要,既可遏制日本,也可以成为通往亚洲大陆的跳板。尽管战时美苏进行了合作,但因为意识形态不同,且都是大国,将来必然出现竞争局面。而琉球群岛则可以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基地。

后来美军第十军团指挥官巴克纳也在报告中提出:“冲绳是通往中国的要冲,对抗俄国扩张主义的据点,所以有必要保护或以其他适当的名义对冲绳实施排他性统治。”

开罗会议前,美国不愿把太多资源投入到亚洲战场,一方面是缺乏可靠的队友,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太大的利益。老蒋提出琉球群岛由中美共管,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同时又希望以此为诱饵,让美军加大对亚洲战场的投入,以使抗日战争早日胜利。

尽管抗战初期,苏联也大力援助中国,但老蒋对其一直非常忌惮。他设想战后的对外策略是联美抗苏,因此有必要让美军尽量靠近中国,以便在必要的时候把美国拉下水。他不仅提出琉球群岛由中国共管,还打算把旅顺港交给美国使用,只是日后由于客观现实,未能实现。

美军

第四、实力不允许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就将仅有的几艘军舰凿沉,用于堵塞长江航道,避免日军顺江而上。中国的海军基础几乎为零,即使名义上占有了琉球,但根本无法行使有效管理。与其名不副实,不如中美共同管理。

而且罗斯福提出把琉球群岛划给中国,真的会如此善良地让中国不劳而获吗?美国人显然不会这么好心。

开罗会议期间,美军打响了塔拉瓦战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4500名日军几乎战斗到了最后一人,也让美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仅仅是一个小岛,距离日本本土尚远,罗斯福不得不考虑一直打下去,美军最后会付出多少代价。

罗斯福提出把琉球群岛给中国,显然没安好心,只是想要中国出力,帮其完成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与保护滇缅运输线一样,中国想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必须自己出力。最起码要抽调相应的部队,配合美军作战。

后来美军攻打冲绳岛时,投入了大量先进装备,最后阵亡2万多人,受伤5万多人。试想一下,换成中国军队来打这仗,是否会付出十倍的代价?为了一个小岛,付出如此多的牺牲,从全局战略来看是否值得?换而言之,真有如此大的力量,何不早日解放国内的地盘,早点解救自己的同胞?

而且当时国内抗战正处于最艰难的阶段,实在是难以抽出部队。先是10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结果惨败而归,所剩无几,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而在国内战场吴化文于年初投敌,伪军人数已达数十万,全年对国统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数十次大规模的“扫荡”。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实力不断壮大,让老蒋尤为不安,在苏北、山东大搞摩擦,甚至计划让胡宗南调集重兵进攻延安。这种情况自然无兵可抽。

部队对于老蒋来说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他曾因为指挥权问题与史迪威吵得不可开交。后来一度答应把中国军队交给史迪威指挥,但就是拖着不放。最后两人彻底翻脸,美国以援华物资作为威胁,老蒋甚至宁愿独自抗战,也不肯交出指挥权。很显然,他更不可能抽部队去配合美军进行登岛作战。

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

尾声:

总体上看,当年中国若接收琉球群岛后果确实很严重。首先会引起美国猜忌,继续拖延甚至扼制中国,导致抗日战争延长。其次若罗斯福要求中国出兵参加太平洋战争,将会使中国付出更大的伤亡。最后中国在道义上将会陷入不利地位,又损四大国的威望。

中国虽然拒绝单独接收琉球群岛,主张共管,但并没有放弃主权。抗战胜利后,国内主流舆论要求收回琉球。国民政府不得不对此问题再次进行研究,外交部提出了两点意见:

第一、不赞成以全部或一部归还日本,防止日本再以琉球为侵略台湾、南洋之跳板,及威胁我东方海岸。

第二、反对除由中美两国联合托管外的任何其他办法,但托管必须有一定年限,以五到十年为期。

这两点意见均符合开罗会议期间老蒋的表态。后来外交部还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舆论代表们也大多放弃了收回琉球的观点,而支持外交部的处理意见。

1948年,琉球青年同志会通过军统上书老蒋,请求收回琉球。老蒋亲自接见了其代表,又重燃起收回琉球的想法。

然而,此时美国已经不愿放手了。1947年3月,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这标致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开始想方设法遏制苏联。

也正是这时,麦克阿瑟提出了著名的U字形战略防线,这条防线上又以琉球群岛最为重要。美军已经开始建设军事基地,不可能再交还给中国。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拉拢日本一起对抗苏联,不顾中国反对,直接把琉球群岛交给了日军,造成如今的局面。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作为一个战胜国,却没有全部拿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显然是一大遗憾。但从当年的现实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国力太弱,处处受制于人,根本无力拿回琉球。

如今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应该坚持《开罗宣言》和后来的《波茨坦公告》,将琉球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摆脱日本的控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263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