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的有钱人,买AITO不买BBA了。
今年,AITO M9的累计交付量超过了4.4万台,平均月交付量接近9000台,事实上,AITO M9这台车的产能释放在3月中旬左右,4月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大批量交付。
4月、5月,连续两个月的交付量都超过了15000台,成为了40万-50万级新晋的Boss级产品。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AITO M9登场之后,理想L9的销量呈直线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平均月销量都在12000台左右的理想L9,今年的平均月销量在7000台左右下滑明显。
尤其是在AITO M9开始大面积交付的4月份之后,其单月销量在6500台左右,受到的波动较大。
AITO M9目前的提车周期在3个月左右,定金在1万元左右,其中Ultra高配版车型的订单占比巨大,增程版的销量占据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这台车的落地价在60万左右。
60万在今天的乘用车市场中,是一笔绝对充裕的预算,可以买到所有品牌的旗舰中大型SUV。
市场行情是,宝马X5的价格跌破55万,奥迪Q7跌破50万,沃尔沃XC90、途锐跌破了45万,除了奔驰GLE以及路虎揽胜运动、保时捷卡宴之外,大尺寸SUV几乎可以闭眼选。
但从销量表现上来看,更多人选择了AITO M9,从50万级市场角度来看,其一跃成为了乘用车市场的销量霸主。
为什么?两个原因。
一个是, AITO M9大量的用户群体,是从BBA阵营转化而来,这个数据占比非常高,十年前他们就拥有足够丰厚的资本选择宝马X5、沃尔沃XC90,换车周期之后不会考虑量变升级的新款BBA,会选择质变的新能源车型。
另一个是,AITO M9这种代表中国新能源最具有技术含量的车型,无论是自主研发、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座舱,还是三电系统,在做好细节、质量、优化、做工的基础上,为不少高端用户既带来了情绪价值,还带来了强势的生活体验。
之所以能够很轻易的从理想L9手中抢夺走大量的用户群体,核心还是AITO M9拥有理想L9提供不了的产品力,比如说智能座舱、芯片、雷达、自动驾驶。
从传统BBA的视角来看AITO M9这种产品,其实是两个完全对立面的选手。
BBA没有变得不好,只是对于长期拥有的消费者来说,产品力传统且羸弱,所谓的品牌价值光环对于这些用户群体来说,早已经没有意义。
因为上一批BBA用户,不需要用品牌来证明自己,所谓的“品牌会帮自己说话”这样的逻辑,在更多人看来纯属“自我感动”。
AITO M9的用户群体,更多是自我需要,向内求的必然结果,需要的是科技带来的便利性,需要长途时自动驾驶带来的舒适、便捷、省心感。
而从产品力角度来看,ATIO M9作为全新车型,白车身的设计理念、底盘优化、细节调整,机械素养并不差,加之HUAWEI Drive ONE电驱提供的动力,以及鸿蒙OS、MDC芯片、192线激光雷达,能带来传统燃油车提供不了的综合出行场景。
本质上来说,人们选择AITO,核心的锚点是华为,在华为x赛力斯的合作模式中,提供的AITO序列产品要比传统的BBA产品,更具有吸引力。
当然,这里指的是已经拥有过一台BBA的用户群体,毕竟总会有一些人追随BBA的脚步,也自然会有一部分人放弃BBA。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