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 庞婷)6月20日,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举办。本届论坛以“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主题,围绕《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1+N”系列政策落实情况、“老老人”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产业升级、人才支撑激发行业发展动能、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助推“银发经济”发展等方面重点内容,全面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成果。
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举办(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创新完善首都养老服务体系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万人,平均每天净增800人。按现有人口结构推算,预计到“十五五”初期(2026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5%;到“十六五”初期(2031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养老服务,着眼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全市老年人幸福指数。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表示,北京市在总结推广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聚焦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即以“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来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完善以“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清单”,指根据街道(乡镇)辖区内老年人各类养老服务需求,组织各类养老服务市场主体,设计形成一整套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清单。
“一平台”,指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建设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一张网”,指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各类专业养老服务商,构建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实体网点,加盟专业服务商为虚拟网点,覆盖区、街(乡镇)、社区全域的养老服务三级网络。
建设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供老百姓“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
一年来,北京市民政局积极推新政强体系、重服务抓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建平台抓监管,大力推动理念转变和体系优化,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按照“政府无偿提供设施、以空间换服务”的思路,聚焦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区域,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面布局养老服务设施集群。今年计划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具备两类六项功能,即集中养老、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医养结合等基础功能,以及志愿服务、疾病筛查、心理服务、公益宣传等拓展功能。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一定数量的集中养老床位,提供普惠养老服务,确保惠及更多老年人的同时,能为运营商提供稳定现金流。
社区餐厅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的堂食、送餐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其他居民以市场化方式开放,保证助餐点盈亏平衡。通过综合体服务阵地、驿站网点与专业服务商联营,构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驿站+专业服务商”共生发展的养老服务生态圈,实现多元化供给、差异化匹配、可持续运营。
为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回应“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关切,北京市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摸清居家老年人尤其是“老老人”数量、分布状况及服务需求,分类制定养老服务供给清单,明确服务项目、供给主体、供给方式、普惠价格,重点解决照护、助餐、就医等刚需问题。从试点实践情况看,商业模式基本成型,可持续运营基本实现,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均可依托这一模式,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获取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
今后,北京市将紧紧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老老人”的刚性养老需求,持续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专业匠心”“普惠舒心”“智慧省心”“温度暖心”“阳光安心”的“五心”养老服务。
论坛上,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发布《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围绕“老老人”服务保障,聚焦机构养老服务场景,基于北京养老服务网相关数据、近3万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网签合同、1000余份养老机构审计报告等,从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特征、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偏好、养老机构人才队伍情况、养老机构运营情况等方面,系统展示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情况,系统梳理在院高龄、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和保障情况,为促进养老机构行业更好发展、服务保障好“老老人”提供有益借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