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之中是这样讲述伯邑考之死的。当时纣王把姬昌叫到了朝歌,随后把姬昌给囚禁在羑里长达七年时间!
伯邑考在西岐深感不安,心急如焚,一心只想着前往朝歌救出自己的父亲。他听闻传说中的“西岐三宝”——七香车、醒酒毡以及白面猿猴拥有神奇的力量,于是他决定将这三件宝物带往朝歌,用来换取父亲的自由。
七香车,座位上镶嵌着稀世珍宝,人坐在上面,神清气爽,浑身舒坦。醒酒毡的质地十分柔软,而且它还有一种神奇的功效,那就是能够将人的疲劳和压力一扫而空,使人精神焕发。白面猿猴则是一种极其聪明伶俐的动物,不仅精通人语,而且能够预测未来。
伯邑考心中暗自盘算着,带着这三件稀世珍宝前往朝歌,定能换取父亲的自由。他沉浸在自己的如意算盘之中,却未曾察觉到潜藏的危险。谁知这一来,他将有去无回!而也就是因为此次事件,加重了姬昌伐纣的决心,成为了商朝灭亡的导火索!
那么为什么大哥“伯邑考”的名字里没有“姬”姓,而二弟“姬发”却有?而且“伯邑考”这个名字怎么怪怪的?看来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老先生,对先秦时期人的称呼方式应该一知半解。导致封神演义里面有真实人物作为原型的角色称呼几乎全是错的。其实啊,在先秦文献里,周武王兄弟几人的名字前面都没有“姬”姓,“姬”姓都是后人加的。就是在西汉的《史记》里,这个姓都没有加上去。
当时的“姓”和“氏”是两回事。“姓”,从“女”从“生”,代表血统。但是,男人的全名并不能以“姓”开头,而是要以官职、爵位、封地、籍贯、住地、职业等等开头,这些属性中的一部分就形成了“氏”,氏代表身份。这些人当时的称呼分别是:“受或商王受”、“昌或西伯昌、文王昌”、“发或太子发、武王发”、“旦或周公旦”等等。
伯《史记索隐》:“伯邑考最长,所以加‘伯’”。就是排行。因为文王十子,除了次子武王和周公,其余的都是用叔季来称呼。
文献中周文王有时被称为“文考”。“文”是王号?还是死后追忆?这里不讨论,而伯邑考早死,并没有此类名号,故而只能称呼名“邑”。伯邑翻译成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老大叫做邑。考,普遍认为考是一种尊称,考的古意是家里死掉的长辈,对男性祖先的尊称,先考,祖考等等。
所以伯邑考,应该是周成王为纪念他大伯,在商当人质最后被杀,从而给他取的谥号。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伯邑考”为真名就叫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5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