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刘伯承的后事,妻子汪荣华决定请曾经帮助过他的医护人员吃饭。
经过计算,需要请的医护人员有100多位。
以汪荣华当时的经济状况,她根本请不起,有人给她提议:“这有啥犯难的,给军委办公厅说一声,保证办得既省事又体面。”
汪荣华没有听他的意见,最终,她用自己的钱只请了一部分人吃饭,又以个人名义 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才算了却了心事。
作为元帅的夫人,竟然请不起吃饭,说出去,可能很多人都不信,但她确实是实打实的请不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汪荣华的故事。
1917年,汪荣华出生皖西郝家集一个普通的家庭,她是家里的老大,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她很开明,她咬牙也要让汪荣华读私塾。
一年后,受“五四”文化的影响,汪荣华所在的私塾变成了洋学堂,再加上她的家庭经济条件每况愈下,汪荣华只能辍学。
由于汪荣华的家乡地处大别山,是中国的革命老区,这里经常开展一些革命活动,汪荣华所在的郝家集也成立了农民协会。
当时,汪荣华的姑父冯先卓是革命分子,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27年成为中共党员,他经常给汪荣华讲一些革命思想,受他的影响,革命的种子在汪荣华心里生根发芽:为天下受苦人谋翻身,求解放。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麻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他们取得了两次反“围剿”的胜利,极大的增强了人民的斗志。
“当红军去。”
这个想法在汪荣华的脑子里酝酿起来。
说去就去,5月的一天,汪荣华和女友郑先如一起去报名当红军。
这时的汪荣华14岁,读过一年私塾,上过两年洋学堂,家庭成分是中农,当过少先队员。
面对汪荣华这么好的条件,红军干部毫不犹豫地收下了她。
可喜的是,她说女友也被红军录取了。
汪荣华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她的心情无比喜悦。
成了红军女战士,汪荣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开赴英山,补充部队。
一路上,汪荣华总是掉队,走了两三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她的脚上也不知道磨出了多少水泡。
在英山县,汪荣华和郑先如在三区杨柳湾开展工作,帮助群众建立区苏维埃政府。
1931年冬天,汪荣华郑先如又一起被调到英山县少共妇女部工作。
1934年初,汪荣华被调到省委少共妇女部当巡视员。1935年春天,组织任命她为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副局长。
1935年3月下旬,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断送了有利形势,使红军陷入无根据地作战的不利境地,这时,红军开始了万里长征。
汪荣华也在长征队伍当中。
当时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在左路军一过草地时,汪荣华被编入省委组织的地方工作队随军行动。
战士们过草地的时候,已经正值深秋,天气寒冷,汪荣华和广大红军战士一样,穿着单薄,两脚泡在又臭又凉的水里,在沼泽地里艰难行军。
行走的途中没有粮食,他们就挖野菜充饥,但是很多野菜都是有毒的,很多人吃了之后脸都肿了。野菜吃完了,他们就煮皮带吃。
由于饥寒交迫,当时很多红军战士都倒在了草地上。
汪荣华是幸运的,历经千辛万苦,她坚持了下来,她活了下来。
虽然过草地给红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汪荣华带来了终身难忘的痛苦,但是也让她收获了终身难得的爱情和幸福。
因为,在过草地期间,她和刘伯承相恋了。
其实在这之前,汪荣华就已经见过刘伯承了。
那是1935年的一天,天气晴好,一大早,汪荣华就接到通知,要她率领省邮政局工作人员整装列队欢迎中央慰问团。
中央代表的人群中有一位身材魁梧,戴着眼镜,有军人气质的领导,吸引了汪荣华的主意。
“那个戴眼镜的是谁呀?”汪荣华问身边的同志。
“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刘伯承总参谋长啊!”
汪荣华显得异常激动,她以无限崇敬的目光望着总参谋长从自己的面前走过,这是她平生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的领袖人物刘伯承!
对于刘伯承,汪荣华内心充满了红军战士对红军将领的尊敬和爱戴。
第一次见到刘伯承,给汪荣华留下永远难忘的回忆。
没想到,这次的见面,竟然让两人有了不解之缘,成了终身伴侣。
1935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决定会师后的部队分两路北上。
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率领,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
这个时候,汪荣华因工作需要,被调到总参谋部四局工作,和刘伯承见面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行军途中,汪荣华经常听人讲刘伯承如何骁勇善战、精通兵法、知识渊博等,他对刘伯承了解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对他的好感越多。
有一天,汪荣华掉队了,刘伯承提出把自己的马让给他们骑,可是汪荣华说什么也不同意,硬是坚持要自己走。
经过接触,刘伯承对这个19岁的姑娘也产生了好感。
但是两人现在是上下级的关系,怎么才能让她知道自己的想法呢?思来想去,刘伯承用蝇头小楷给汪荣华写了一封情书,让警卫员亲手交给了她。
汪荣华拆开信的那一刻,她的脸瞬间红到了脖子根,心跳突然加快。
刘伯承眼睛不好,看东西要费好大劲,这封蝇头小楷,不知要费他多少劲。想着想着,汪荣华的心像被扎到一样疼。
那天晚上,同志们都以草作毯,背靠背地席地休息了,可汪荣华怎么也睡不着。她在想刘伯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比自己大了25岁,他之前的感情经历到底是怎样的……
虽然自己很喜欢刘伯承,但是汪荣华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配不上他,希望他再慎重考虑考虑。
刘伯承知道汪荣华的想法后,劝慰她:“没文化咱们可以一起学习嘛,你自己努力,我还可以尽力帮助你……”
接着,刘伯承向汪荣华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1892年,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13岁那年,他曾经和父亲一起参加了科举考试 ,结果刘伯承名列第二团第一名,父亲列在第十四团,父子二人都上了红榜。可是在第二场考试时,刘伯承却被主考官取消了考试资格,理由是祖父当过吹彭手,是“倡优之后。”
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家务农。
15岁那年,刘伯承父亲去世。
父亲临终前为刘伯承安排了一桩婚事,女方叫程宜芝,比他小2岁。
接受过教育的刘伯承不满意包办婚姻,但是他又不能反抗父母,只好在相亲的时候把自己收拾得邋里邋遢,他希望对方看不上他。
但是,程宜芝还是相中了刘伯承。
结果就是两人顺理成章的结婚了。
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也有了感情。不久,刘伯承有了儿子刘俊泰,当时正处于辛亥革命爆发时期,刘伯承认为“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川军之中。
之后,刘伯承便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由于刘伯承多年不在家,儿子刘坤泰因为缺少父亲的管教,使得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之人,甚至染上了不好的东西。
最可恨的是,刘俊泰在得知父亲加入共产党后,还无情地揭发了他。幸好内线提前告知了此事,大家及时撤走才避免了牺牲。
刘伯承一气之下,便和刘俊泰脱离了父子关系,并将他赶回四川老家。
由于刘伯承常年在外打仗,与家人聚少离多,渐渐地,与程宜芝就成了“离异”夫妻。
1930年,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刘伯承被委以重任,,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等职务。
期间,他不能以真名开展工作,只好以“林直木”的假身份进行活动,为了不引人怀疑,他以教授的身份娶了第二任妻子吴景春。
不过,吴景春一直不知道刘伯承的真实身份。
1932年,刘伯承进入苏区,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后来又任红军总参谋长,吴景春并没有跟着刘伯承一起,之后两人又失去了联系。
在之后的几年里,刘伯承在感情方面一直单身,直到遇到了汪荣华。
汪荣华了解了刘伯承之后,她的内心不再自卑,她准备接受刘伯承的求爱。
那天晚上,汪荣华和刘伯承沉浸在幸福之中,他们在一片干净的草地上坐下,他们相互依偎着,品味着那溢满心头的甜蜜。
1936年的中秋节,汪荣华和刘伯承在战友们的见证下,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不到一周时间,党中央来电要刘伯承同志去保安,接受新的任务。
就这样,汪荣华和丈夫踏上新的征途。
没想到,他们在途中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当他们行至环县境内时,突然遭到敌机突袭,汪荣华的小腿受了伤,刘伯承的臀部血流不止。
汪荣华一边替刘伯承包扎,一边让警卫员赶快去找担架和马,看着伤痕累累的丈夫,汪荣华心疼得直掉眼泪。
刘伯承安慰她:“革命哪有不流血的,负伤没啥哟。”
包扎好后,两人相互搀扶着往前走。直到警卫员找来了担架和马,汪荣华骑上马,刘伯承上了担架,两人继续前行。
在保安,他们见到了毛泽东。养好伤后,他们随中央转移到了延安。
在延安,汪荣华到了抗大学习。刘伯承率一二九师东渡黄河,进入敌后,奔战在抗日前线。
直到1938年5月,,汪荣华在延安抗大毕业,分配到一二九师随营学校任政治教员,两人才得以团聚,之后共同投身到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去。
1939年,汪荣华生了大儿子太行,由于两人工作忙,太行就被寄养在延安保育院,节假日住在朱德和康克清家。
1940年,他们有了女儿华北。可是在华北5岁那年,却被敌人杀害了。
汪荣华和刘伯承把为女儿准备的把子弹壳铅笔放在女儿小华北的手中,含着悲愤将小华北安葬在延河之滨。
之后,汪荣华又为刘伯承生了5个孩子。
孩子们小时候,夫妻俩对他们的要求是只要吃饱穿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当就行,坚决杜绝搞特殊。
1959年,中央军委成立战略研究小组,刘伯承任命为组长,汪荣华担任刘伯承的秘书。
这时的汪荣华除了完成工作外,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
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汪荣华的家里也是非常困难,夫妻二人的工资除了用在六个孩子读书之外,还要担负起两位老人和他们弟弟上大学的费用。
由于暖气不热,家里冷得像冰窖,孩子们也是一周洗一次澡,要自己烧水。
为了让孩子和丈夫吃上相对有营养的东西,汪荣华就到附近的农户地里捡人家不要的白菜帮子,剁碎喂鸡下蛋。
尽管生活困难到这样的地步,汪荣华也从不张嘴向组织人提出任何要求。
那时候,孩子们的衣服都是汪荣华亲手做的,也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
后来,儿子刘蒙上中学了,穿了还是姐姐们旧式军装,同学们都取笑他。
汪荣华知道后,觉得应该为儿子做套新衣服了,不过,她依然告诉儿子:“你在生活上要向你爸爸学习,你看他的棉鞋穿了好多年,补了好几次,不是还在穿吗?穿着干净整齐就行了。”
孩子们长大后,汪荣华和刘伯承还给他们立下规矩::结婚以后一律搬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住,不要再和他们住在一起。
后来他们的子女结婚后,都是住在自己的单位,只有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
汪荣华夫妻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独立,不要沾他们老两口的光。
1973年,刘伯承病倒了。
此时,已经65岁的汪荣华把一切都推掉,承担起照顾丈夫的重任。
后来因为治疗失误,刘伯承的身体每况愈下,以至于脑子也不好使了,汪荣华每天像哄小孩一样照顾刘伯承的吃喝拉撒。
后来,汪荣华只得向周恩来报告了情况。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停止了用药,刘伯承的身体有所好转。
刘伯承看着因为照顾自己而日渐憔悴的汪荣华,心疼不已:“荣华,你别嫌我老。”
汪荣华瞬间泪如雨下,握着刘伯承的手说:“我不嫌你老,一点也不嫌你老。”
爱情,是一种奇妙的力量,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将两颗心紧紧相连。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去世。而这距离刘伯承倒下,已经过了13年。
这13年,汪荣华加倍以妻子的柔情,战友的关怀,日夜相伴,精心护理着刘伯承。
其实,汪荣华也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是她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刘伯承。
由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汪荣华和刘伯承一贯勤俭、廉洁奉公,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刘伯承去世后,汪荣华想请医院的大夫和护士们吃饭,但是一问,得知当时护理刘伯承的人员有100多位,汪荣华自知请不起,但是她又想感谢大家,最终,在子女的建议下,她只请了一部分医护人员吃饭,然后以个人名义给解放军总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
当时治疗组的一位负责人说:“刘帅家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我在这里工作了13年,连买点紧俏商品的便宜也没有占过。
刘伯承去世后,汪荣华大病了一场,身体恢复之后,她又重新打起精神,继续为国家工作,就如同她当初的志向一样,把一生交给了祖国。
2008年5月27日,汪荣华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一代巾帼女性,就此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汪荣华与刘伯承的爱情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他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不仅成就了彼此,更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彼此对于革命和爱情的誓言,也给我们划定了做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