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爆发粮食危机, 美趁火打劫, 没了中国援助, 马科斯狂画饼

逍遥侃人生2024-06-14 12:19:39  111

一场突如其来的粮食危机,让菲律宾陷入众矢之地,一场看似简单的粮荒,竟折射出国家发展的种种弊端。马科斯面临重重挑战,他将如何应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01.菲律宾遭遇粮食危机

今年,菲律宾遭遇了罕见的极端天气,严重干旱和高温天气接踵而至,给这个岛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灾情触目惊心,粮食危机随之而来。

据报道,今年菲律宾一大半地区遭遇了长期干旱以及40-5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这种极端的热浪天气,直接导致了大面积农作物的绝收。官方数据显示,本次灾害共有147万民众受灾,30余座城市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农业损失尤为严重。有近3万农民在此次灾害中深受其害,农作物遭重创,预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5亿人民币。作为农业国家,粮食供给受到了沉重打击。

大米作为菲律宾主粮,供应危机最为突出。面对着国内产量的大幅下降,菲方不得不走上"买米"之路,在今年的前5个月就已进口208.6万吨大米,同比飙升近30%。

其实,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来补足国内缺口,本就是菲律宾长期以来的顽疾。去年印度实施大米出口限制后,菲律宾的米价一路高涨,加剧了通胀压力。可谓雪上加霜,让已经岌岌可危的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

今年极端天气无疑将这股危机推向了高峰。不难预见,接下来一段时间,菲律宾民众想买到实惠大米将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对于这个仍有数百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国家来说,无疑会加重百姓的生活负担。

02.马科斯的粮食政策

面对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也压力山大。作为执政者,他必须要为民众的温饱操心,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他急于推出一系列应对之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大米价格上限"政策。

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遏制米价飙升,缓解民众的生活负担。马科斯政府打算通过直接管控的方式,以行政手段压制米价上涨。一度有报道称,最高零售价格或将限定在每公斤37比索左右。

不过,这一做法立即在国内遭到了强烈反对。反对者认为,这是对市场经济的极大干预,违背了供需规律,必将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比如会加剧米价飙涨和粮食供应紧缺等。

面对巨大压力,政府不得不三番两次推迟"大米价格上限"的实施日期。结果可想而知,在强大反对力量的挤压下,仅仅实施了一个月,这一政策就不了了之了。如此操作不免被人认为是权宜之计,根本无法治标。

菲律宾媒体直言不讳地指出,小马科斯政府对于控制米价、保障民众温饱的承诺,不过是向民众画了一张"幻觉饼"而已,根本无法兑现。

可以说,马科斯的这一粮食政策彻底失败了。它不仅未能如愿抑制米价上涨,反而引发了新的争议和动荡,最终导致政策胎死腹中。这让人不禁反思,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是否就能左右市场规律?

03.美国趁火打劫

在菲律宾陷入粮食危机之际,其盟友美国的反应着实让人啼笑皆非。作为全球农产品贸易大国,美国理应伸出援手,为盟友解燃眉之急。然而美国却暴露出了其贪婪本性,不顾菲方的困境,趁火打劫般大涨米价出口,意图牟取暴利。

早在去年底,新加坡媒体和美国农业部就根据灾情预测,菲律宾今年将遭遇严重粮食短缺。作为盟友,美方理应尽早做好应对准备。然而当危机真的来临时,美国的反应出人意料得可怕。

各大美国粮商们纷纷把目光瞄准了菲律宾这块肥美的"米市",当起了投机分子。据统计,今年2月美国出口长粒米的报价为760美元/吨,到3月份,价格更是猛涨至800美元/吨,狂涨近7%,趁火打劫可谓是赤裸裸了。

对于正陷入粮食危机的盟友菲律宾而言,高昂的国际米价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可美国粮商们对此毫不在意,唯利是图、赚钱至上是他们的唯一宗旨。

面对盟友的困境,美方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还趁人之危大发横财,可谓是缺乏最起码的人性关怀。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美国对待"盟友"的方式吗?

04.中国曾伸出援手 今年或将止步

与美国的冷酷利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菲律宾粮食危机曾伸出的援手。去年当菲律宾遭遇米价飙升时,中方就第一时间提供了大量化肥等农业援助,帮助菲方缓解危机,体现了中国这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据了解,2022年下半年,菲律宾遭遇了一波米价暴涨的冲击。当时,各种原因叠加导致国内大米供应紧张,价格一路高涨,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沉重负担。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政府伸出了援手,为菲律宾紧急提供了数万吨化肥。大家都知道,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中方这一援助,极大缓解了菲方的燃眉之急,帮助其渡过了危机。

菲方对此深表感谢,认为中方的及时援助挽救了菲律宾人民的民生,是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体现。即便在当下紧张的中菲关系中,人们仍对中国这个老朋友存有信心和希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今年在同样遭遇粮食危机的关头,中国似乎难以再次伸出援手了。近年来,由于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加剧,中菲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和紧张。

小马科斯自上台以来,一直在美国怂恿下对华强硬,不断挑衅中国,两国关系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很可能已经难以再对菲律宾伸以援手了。

当然,我们仍然希望中菲双方能够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共同努力化解分歧,重拾合作发展的正确方向。毕竟,中菲都有着悠久的友谊渊源,应当相向而行、相互理解。只有这样,在应对粮食危机等紧要民生问题上,才能保持必要的合作。

否则的话,继续对华强硬恐怕只会引火自焚。作为近邻,失去中国这个重要伙伴,菲律宾日后应对类似危机时只会更加举步维艰。

05.马科斯画大饼

面对严重的粮食危机和民众的燃眉之急,马科斯政府终于在5月出台了一项应对之策——《大米关税法》修正案。这一法案授权农业部门在大米供应短缺或价格异常时,可优先采购国内大米并直接进口。

不过,这项新政策能否真正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实在令人存疑。其实不难看出,这项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国内供应短缺,从而稳定米价。但问题在于,如果国内供应充足,压根就不会存在粮食危机和米价飙升的问题。

所以,这起码反映出了马科斯政府对于解决粮食危机的无力和被动。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这项法案很可能只是权宜之计。更有分析认为,这不过是马科斯新的一张"饼",对民众的一个新承诺而已,实际操作起来将面临重重困难。

其中最大的掣肘,恐怕是进口大米价格无法控制的现实。每逢遇到这种突发状况,菲律宾进口大米唯一可靠的渠道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然而,我们前文已经讲述了美国粮商是如何在菲律宾危机中疯狂涨价赚翻的。

要知道,马科斯这次虽然可以通过进口大米来缓解短缺,但如果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并没有真正解决民众买不起米的实质问题。到头来,这难免又将成为一个新的"幻觉"承诺。

面对这种被动局面,人们不禁要反思菲律宾粮食安全之所以捉襟见肘的深层原因了。根子在于菲律宾长期过度依赖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粮食进口,曾几何时美国就是它最大的大米供应国。

一旦关系生变或出现分歧,菲律宾就会遭受美方的胁迫,粮食供给也就受制于人。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让这个本应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沦为他人口粮的俘虏。

因此,要真正扭转菲律宾的粮食危机,根本出路就在于摆脱对美国等国的过度依赖。菲方务须积极与其他国家扩大农业合作,拓展多元化的粮食来源渠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受任何单一国家的胁迫。

与中国等亚洲邻国加强农业合作无疑是上佳选择。中国不仅粮食产量充足、价格合理,而且素有"不卖主粮"的良好传统,完全可以成为菲律宾可靠的食品供应伙伴。只有打破美国等国对菲粮食供应的垄断地位,菲律宾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口粮安全。

结语

面对严峻的粮食危机,马科斯政府的无能可谓暴露无遗。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批评和失望,更应反思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并勇敢地采取行动,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

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可走,惟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为民众解决温饱问题。与此同时,摆脱对美国等国的过度依赖,主动拓展多元化的农业合作渠道,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3962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