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出生在书香门第,年轻时受革命运动的影响,做梦都想参军投身革命,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邓华从军的故事。
1928年1月,18岁的邓华得知,彭德怀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来到了彬州,将发动湘南起义,邓华非常激动,跑到离家20里的桂阳县城,发现起义军已经离开了,他连夜追赶,终于在彬县保和圩追上了队伍,总共跑了20多公里。
队里觉得邓华年轻又有文化,便让他在革命军第七师第二团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后来又被选任政治部组织科干事,负责指导市各级开展党建工作,第二年又当上了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29年1月,红军连战失利后进入被动局面,毛主席和朱德在瑞金大柏地设伏,重创国军两个团,红军第31团大胜后,缴获了敌军军官携带的一本《孙子兵法》。
邓华看到这本书后非常喜欢,整夜没有睡觉,把该书抄写了一份,原书交给上级充公。
参军后邓华参加了几次战役,从匍匐前进、精准射击学起,在实战中学习军事知识,他本身是一个文学青年,非常勤奋好学,对战场上的用兵和战法也十分感兴趣,几次战役中,毛主席和朱德使用了诱敌深入、声东击西、回马枪等用兵战法,邓华都用心揣摩,分析红军的制胜之道。
1930年10月,红军打下了吉安城,红12军进行了改编,成立红12军第36师,由张宗逊担任师长,邓华担任政委,36师都是新兵组成,很多战士还拿着梭镖当武器,很多人称之为三流师。
中央第一次反围剿开始后,敌军总指挥张辉瓒带领18师主力,孤军深入到龙冈地区,我军总前委决定兵分三路,红12军负责切断敌人后路。
36师成立的时间不长,成为红12军的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发,没得到命令前,他们只能焦急地等待。
远处炮火声和枪声连绵不断,战斗从清晨到中午,打了几小时后,第9师师长徐彦刚亲自要求增援,张宗逊和邓华请示后,带领36师奔赴前线。
邓华清楚地知道,队伍里都是些新兵,指挥官必须冲在最前面,很快部队正面遇到了敌人师部卫队营,敌人的枪械很精良,都是花机关枪和驳壳枪,而36师用的是马步枪,马步枪虽然老式,但射程比花机关枪更远。
双方激烈交火后,敌军的队伍慢慢被冲散,剩下的敌人眼见情况不妙,纷纷缴械投降。
打扫战场后,36师缴获很多先进武器,包括各种枪支700余支,是12军中缴获武器最多的,于是36师换掉了梭镖和破枪,美滋滋地改良了武器。
毛主席得知后,开心地说道:“龙岗一战,36师一战成名,张宗逊和邓华扬了名,36师不是三流师!”
后来邓华等人领导36师打了多次胜仗,36师因独立作战、行动神速而闻名,也被人称之为“两栖机械化部队”。
1932年的年底,36师编入红22军第66师,第二年又改编为红一军团第1师第3团,邓华依然担任政委。
1934年1月,邓华被选调进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班,主要学习苏军的战斗条例和野战条例等内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邓华将军参加过长征,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大规模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邓华担任辽吉军区司令员,率领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两次参与攻打四平,连续攻下辽西五城,在锦州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按中央指示,邓华率领第七纵队攻打溏沽,经过侦查和分析后,邓华认为溏沽地势开阔,而国军擅长海上作战,如果强攻溏沽会损失惨重,向中央军委提出转而攻打天津,得到毛主席的认可。
1949年1月,邓华指挥第七纵队等部和3个兄弟纵队配合,与敌人激战29个小时,歼灭敌军13万人,解放了天津,为和平解放北平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邓华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指挥部队所向披靡,更是声名远扬。
1959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后,邓华受彭总事件牵连,被撤销党内外的职务。
1959年11月,邓华和家人来到北京,住在招待所里,等着中央重新分配工作,他的心情很沉重,变得沉默寡言,不知将迎来怎样的处理。
一个月后,中央的同志通知他,让他转业到地方,到四川担任副省长,也就是说被贬官了,邓华在部队呆了30多年,对部队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时要离开,心情无比地失落和不舍。
1960年5月,50岁的邓华到达了成都,主管农业机械工作,他在部队里学过驾驶汽车和坦克,对机械的东西饶有兴趣,开始研究起农机来。
邓华认真翻阅农业机械书刊,并下乡进工厂进行农机的调查研究,几年中足迹踏遍巴山蜀水。
有人好心地劝导:“你不过是个挂名的副省长,还是少管点事,养养身体吧!”
邓华回答:“我是共产党员,拿着人民的钱,就得为人民办事,其他的我不考虑。”
这几年里,邓华的身体情况很差,到重庆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体重不断减少,1962年底,身高1.70米的邓华体重只有72斤。
邓华在成都时,偶尔也有些人来看望他,让他平淡清冷的生活多了些许安慰。
1970年的一天,一位长相憨厚的同志来到邓华家,邓华夫妇打开门后,发现竟然是四野的老战友温玉成。
四野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邓华曾任四野15军团司令员,温玉成则是12军团40军军长。
温玉成算是邓华的老部下,两人曾共事过一段时间,有着特别深厚的友谊,还一起指挥过朝鲜战争。
邓华见到温玉成后非常惊讶,老部下在北京担任卫戍区司令员,怎么特意跑到成都来了。
原来温玉成也是林帅的爱将,被林帅调任到成都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变相是对他的保护,和邓华一样,也是被贬官了,到了成都后,负责司政后机关的行军拉练。
邓华和温玉成相似的经历,让两个“难兄难弟”有了惺惺相惜之感,一时感慨万千。
温玉成将军虽然军事资历没有邓华高,但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悍将,他农村出身,15岁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6岁参加红军,也参加过长征。
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温玉成担任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政委,18旅在沙洲被数十倍的敌人包围,温玉成沉着冷静地指挥,和敌人血战后终于成功突围。
撤退过程中,战士们发现横套河的木桥已被敌人破坏,水流湍急加上水位暴涨,很多人还不会游泳,温玉成命令会游泳的战士先过河,并收集战士的绑腿结成绳索渡河。
战士们渡河时,日伪军开着装甲车追来后用机枪扫射,断后的几个同志不幸牺牲,被卷入湍急的河流中,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后来有群众将18旅的故事编成了话剧传颂。
1950年抗美援朝时,温玉成带领40军首批入朝,第一次战役中,40军连续战斗12昼夜,打出了国威,后来全程参与了朝鲜战争,温玉成也被誉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大虎将”。
温玉成的经历比邓华更为坎坷,在成都担任一段时间的副司令员后,又被撤销了职务,被隔离审查了5年多,他呆在成都的邓家花园里,度过了很多不眠之夜。
那段时间对温玉成来说十分煎熬,从140斤瘦到了90斤,头发几乎掉光了。
温玉成的夫人宋婉明为了鼓励他,每个月给他送两次衣服,把写有鼓励话语的小纸条缝在衣缝里,5年多写了144张小纸条。
1975 年的年底,病重的周总理很挂念温玉成将军,成都军区按照周总理办公室的指示,将温玉成释放。
也是在同一年,邓小平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四川省委书记赵紫阳和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两人会见了邓华,给邓华带来一个好消息:“你快要回部队工作了,准备一下吧!”
邓华非常兴奋,觉得有大事要发生,到了第二年,中央通知他回到部队,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这时邓华已经67岁了,收到调令后,他精神大震,把吸了几十年的烟也戒了。
邓华回到部队工作了几年后,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一次在上海时,突然昏迷不醒,被送到医院抢救。
在病床上,他收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他彻底平反的通知,拿到通知的时候,激动地热泪盈眶。
1980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华东医院因病去世,享年70岁。
老部下温玉成离开成都后,一直在南京生活,于1989年10月29日因病在南京去世,享年74岁。
邓华和温玉成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年轻时就参了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后,又经历了风风雨雨,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让人唏嘘不已。
《湘潮》:战功卓著的开国上将邓华 2022-10-15
《湘潮》:邓华:战火铸就一代名将 2021-07-15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3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