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 毛主席对晋察冀的局面忧心如焚, 要聂荣臻学习陈粟、刘邓

荣轩谈历史2024-06-11 17:35:52  78

大家可能知之甚少,想当年,我人民解放军也被老蒋给狠狠地“忽悠” 过!虽然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地席卷国民党的800万军队,但是在战争初始、我军曾一度处于了处处挨打的境地,尤其是最为重要的晋察冀军区。

这里要更正一个概念:解放战争开打的第一仗其实不是“上党战役”,在此之前国共之间已经摩擦不断,小战斗不时爆发,而在规模上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第一仗的,应该是发生在山东的、为时三天的胶县战役。

1945年9月,刚刚战胜日本法西斯一个月的国共两党,已经处于了“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的摩擦阶段,许世友将军仅用时三天就全歼了青岛市平度县的国军第九军一个师,要不是我军主力从华北调走去抢占东北,山东可能1946年就全省解放了。

一.重庆谈判,老蒋一石三鸟

其实在重庆谈判之前,双方都没指望能把和平“谈”出来,只是没令老蒋意料到的是,共军的准备竟然如此之足,但是演戏就要演全套的,蒋氏忽悠大法正式上线了。

关于重庆谈判,蒋介石私下里制定了三重目的:

第一重是制造社会舆论,把压力给到共产党,你毛泽东敢来,我就拿出表面上的诚意跟你聊聊,你要不是不来,就是没有和谈诚意,阻挠和平建国,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我就有借口跟你打。

第二重,借助美国这个“调停人”的影响力让你无法“掀桌子”,私下里咱们该谈谈、该打打,根据战场上的情况调整对策,争取最大的利益,最好能解除八路军的武装。

第三重就比较阴险了,老蒋也知道共产党吃过不反抗的亏,不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就通过各方面渠道施压,以“展现诚意”为要挟、诱使共军裁撤军队数量,军力越少、打起来就有利于他自己。

结果就是,前两条老蒋都没如愿,但是第三条却让我党的武装力量吃了个大亏!当时的晋察冀军区总司令是聂荣臻,在击败日本法西斯的那一年,聂帅手握20万军队,可谓是兵强马壮,是华北到西北一线我军的绝对主力。

但是因为裁撤军力的要求,再加上汹涌的舆论和民意,到1946年战争爆发时,整个军区仅剩下了几万人左右的主力。时隔多年以后,聂帅也承认是自己的判断失误,听信了老蒋的战略迷惑。

二.晋察冀军区岌岌可危

有句俗话说得好:别人不敢打你和不想打你是两回事。放在之前,无论是傅作义、还是李宗仁,他们都不敢在这一代挑衅、那是因为该军区有我二十万野战军。

如今几个月的时间只剩下了五个师的兵力,傅作义立即调动重兵发动突袭。兵力后继无力的我军、在大同和集宁两个重镇先后战败,最后连军区指挥部所在地的张家口也给丢了…….还好聂帅等指挥部高级将领转移的很迅速,不然解放战争有可能会发生逆转。

痛定思痛后,前线刚刚稳住阵脚、后方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军,因为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很好,几个月的时间几万生力军就被补充到部队中。

据聂帅回忆,那时候还把大量战斗经验丰富的民兵组织“转正”,纳入到了正规军中,再加上地方武装的十几万人,总兵力恢复到了25万左右!可兵力的恢复、不代表着战斗力就会恢复到抗日战争时期!

事实证明,东拼西凑起来的部队,跟那支同鬼子鏖战8年的老部队是没法比的,首先就是各队伍间的调配。

此时的华北地区,其主要道路和交通线已经被傅作义和孙连仲的大军一东一西控制,聂帅的队伍被夹在冀中平原很难大范围机动,尽管如此,聂帅还是组织了几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其中最有机会“雪耻”的一战,是国民党16军的围歼战。

四七年十月为了贯彻傅作义的战略,敌94军与西面的16军互相配合,妄图攻取蔚、易两县后夹击涞源,把聂帅的主力从平原地带赶进冀北的穷山沟彻底困死。

聂帅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决定先下手为强,首先在敌16军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布下口袋阵,诱敌深入后一举歼灭,至少,也要把敌人先打残。

但直到敌16军大部、都冒进到伏击地域后,因为各队伍之间协调不畅,只能各自为战的我军一直无法完成围歼,敌人总能找到空隙一再突围,加上94军从东面急速接近,此次歼敌计划以失败告终。

三.二番再战仍未取胜

十一月中旬,还是老对手傅作义,经过一月的修整,在增添了敌53军一个师的配合下继续开始蚕食晋察冀军区的西部。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此时也发来电文,希望聂帅所部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发挥我军的优秀传统——动起来打,只要敌人跟着调动起来,就有机会找到弱点歼灭之。

打运动战需要格外纯熟的大兵团调度、以及各部队间的协调,面对敌人骄横地冒进举动,我军一开始也是很顺利地、把对方的四个团包围了。

只要口子扎得牢靠,这五千多敌人一个也跑不了,但是就在关键时刻,敌53军的增援部队如疯狗般猪突猛进,连续突破了聂帅部下的三道封锁线,眼看着要被敌人内外夹击了,我军只能仓促撤退,损失不小。

这一仗的失败,依旧凸显出部队之间无法有效协同配合的弊端,占据部队数量2/3的新兵,无论是从经验方面、还是战斗意志方面都与老部队相差甚远,但是国民党可不给你喘息的机会。

半个多月的休整期后,缓过劲儿来的我军三度出击,打算给予进攻满城的一万余国军迎头痛击,但是面对着装备精良的敌人,我军依旧是占不到任何便宜,聂帅只能挥师南撤,准备在运动战中寻找机会。

四.先胜后败,不得不认清现实

第二年的一月末,回到我军“节奏”里的战事、终于有了斩获,保南之战,聂帅带领所部玩起了自红军时期就百试不爽的迂回穿插、分割包抄,终于在这一战中歼灭了孙连仲部的一个师,算是好好扬眉吐气了一把。

但是接下来与傅作义的四番交手,却让我军不得不认清了现状,尽管国军的战斗力不如日军,但也不是目前的我军、能通过正面对垒能轻松击败的……

又是半个月后的春节期间,老对手敌94军的六千多人,想趁着过年期间来一次“突出部战役”,包括其指挥部在内前出到我防区内50多公里,这可是天赐良机啊,聂帅立即组织了25000多人的总兵力进行合围。

结果是木槌敲上了铁乌龟,直到弹药消耗殆尽不得已撤军,敌人才被消灭了两千多人,又是一次无功而返。总体而言,晋察冀军区在解放战争的前期表现差强人意,其消灭敌人数量仅是中央下达的任务指标的三分之一。

战后复盘时,聂帅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太轻敌了,高估了己方的战斗力。

解放军虽然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了经验、发展了实力,但是无论是武器装备、亦或者战术体系,都还无法在攻坚战、阵地战中取得优势,哪怕人数占优也很困难,毕竟国军不仅接收了全部日式装备,就连美国的装备也开始了大面积换装。

好在此时聂帅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中原突围”已经取得了胜利。

五.寇可往、我亦可往

国军的“春节攻势”结束后,原本想一鼓作气消灭聂帅的傅作义和孙连仲,发现共军变“怂”了,原本“只要进攻必遭到抵挡”的模式突然改变,共军又变成了当年的红军,开始跟他们玩起了避实击虚,灵活走位。

这一下给国民党“整不会了”,绝对优势的火力找不到投放的对象,一拳打在棉花套里,而神出鬼没的共军、却总能在小范围内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掉国军的有生力量…..

战法的改变,不仅来自聂帅的醒悟,更是毛主席的慧眼独具。敌我实力相差了多少,没有人比毛主席更清楚,他在四战傅作义失败后,曾经致电聂荣臻,大致意思是“不要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要打出我军的特色来,要学习陈毅和粟裕,还有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

不错,上述四位将领、都是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佼佼者!同样是战力不足、同样是遭受围剿的局面,但他们却打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刘邓大军,以灵活的运动战方式、让阎锡山等国军将领永远跟不上他们的步调,最后成功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

结语:

敌强我弱、不可硬刚,这是从北伐战争开始就适用于我军的宗旨,正如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毛主席愤怒地评价李德就是在:结硬寨、打呆仗。用自己的弱点去碰敌人的强项,到头来只能碰的头破血流。

如何发挥我们特点,把敌人拖入到我们的节奏中来,这才是一位将领指挥艺术的表现,任何时候只有保持冷静的思考,才能尽可能做到胜利的最大化,直到淮海战役之后,双方的军事实力发生了根本的扭转,那么等待敌人的就是被横扫的命运了。

参考资料:

【央视网】聂帅百年诞辰纪录片【聂荣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3363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