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应毛主席之邀,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给予隆重欢迎。
在公开会议过后,苏加诺走进毛主席的书房,与毛主席单独谈话。
从两国文化,聊到抗战,再聊到中国的解放战争,两人相谈甚欢。
苏加诺对毛主席的军事才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毛主席也赞叹于印度尼西亚的文化。
但作为新生的民族国家,两国元首最关心的自然是国家的主权问题。
当聊到台湾问题时,苏加诺问道:“中国能不能像乌克兰同苏联那样,在联合国有两个代表?”
毛主席回答道:“这是不可能的,中国与苏联国情不同,乌克兰是苏联的加盟国,本来就有相对独立的权力,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主权领土的一部分,不能搞'国中之国'。”
苏加诺又问道:“您如何看待台湾的未来呢?”
毛主席说道:“台湾未来只有两条路可以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能。”
这两条路指的是什么?毛主席的预言有没有得到应验呢?
武力收复的尝试
1949年4月21日,随着长江边的一声炮响,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在开始之前,许多人便早已预料到国民党必败。
在三大战役里,武器和人数都远远落后于国军的解放军都获得了巨大胜利,而今解放军武器和人数都实现了反超,结局自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果然,两个月后,渡江战争胜利,百万解放军直逼南京,誓要剿灭国民党。
蒋介石等一众国民党高层,在渡江战役前也是心知肚明,早就给自己安排好了后路。
在渡江战役结束后,他们或是坐飞机,或是乘船,逃往了宝岛台湾。
得知蒋介石等人逃往台湾,毛主席坚决地说道:“将革命进行到底,所有反动派必须全部消灭,在中国的领土里不能出现任何格局势力,包括台湾。”
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想要收复台湾,必须要进行海战。
如果是陆战,即使武器装备差,还可以通过精妙的军事战术,士兵的顽强意志弥补差距。
但海战不同,海战对舰队的要求极高,几乎任何战术都在海上难以遁形。
国军党一定会在台湾沿海地带布置防御工事,冒然进攻,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徒增伤亡罢了。
毛主席找到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张爱萍,问他:“以目前解放军海军的实力,收复台湾有问题吗?”
张爱萍
张爱萍苦笑道:“主席,咱们海军的情况你应该也知道一些,海军只是刚刚建制,人数少,战船也是少得可怜,都是从国民党那抢来的。”
毛主席点点头,又问道:“如果将一部分军队资源倾斜到海军那边,你需要多长时间能发展起一支解放台湾的海军。”
张爱萍沉思片刻,说道:“这个不好说,国民党仓促败退台湾,他们的海军实力也不会太强,以我们对台湾的估计,起码要一年吧。”
“好,那我们就在来年解放台湾。”毛主席当即拍板决定。
1950年,就在解放军准备得差不多,打算尝试解放台湾时,意外却又发生了。
美国为了阻扰中国解放台湾,同时也为了通过掌控朝鲜半岛来威胁中国,发动了朝鲜战争。
在鸭绿江边境,美国的战斗机直接越过中国边境,轰炸边境无辜的居民。
在台湾海峡,美国直接派出第七舰队,停靠在台湾和大陆中间。
不过第七舰队也极力避免与中国海军碰撞,所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你要是不解放台湾,我们相安无事,但如果你想动手,我们也会动手阻拦。
东北的局势已经威胁到中国本土,在权衡利弊之后,新中国只好暂时放弃解放台湾,专心应对起朝鲜局势。
在海峡的另一边,蒋介石也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虽然败退台湾,但蒋介石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在他看来,共产党打赢解放战争只是因为运气好,赶上国民党内讧罢了。
因此,蒋介石从没有放弃过重返大陆的想法。
而这一次美军的插手,就让蒋介石找到了机会,利用美国的力量,或许能让自己反攻大陆。
在美国的军事支持下,台湾居然主动出手,炮轰东南沿海。
解放军也十分气愤,虽然新中国忙于朝鲜战争,但不代表毫无反手之力,台湾居然敢主动进攻大陆,这不是找死吗?
1954年9月,随着毛主席一声令下,轰炸金门岛的炮声响彻了整个台湾海峡,解放军在海陆空三方面立体发动围攻,蒋介石引以为傲的美蒋联军节节败退。
2月26日,新中国国旗插在了大陈岛,表明解放军正式收复大陈岛及其周边岛屿。
蒋介石的“回归”想法
进入六十年代,新中国逐渐放弃了武力收复,转而想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统一。
原因在于,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野心也越来越小。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解,觉得蒋介石想要分裂国家。
事实并非如此,蒋介石也是“一个中国”的有力支持者,只不过新中国坚持的“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蒋介石坚持的是“中华民国”。
虽然认知有差距,但并不妨碍蒋介石在针对大陆与台湾关系上,将其看作中国的内政问题,在与别的国家外交时,蒋介石也极力维护中国的统一。
在五十年代末,美国曾提出“划峡而治”的想法,也就是以台湾海峡为界,台湾独立建国。
只要台湾统一,美国就有正当的理由将台湾分裂出去。
但蒋介石严词拒绝,并说道:“台湾不会成为第二个中国,因为这世界上只能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民党虽然接受美国的防务计划,但并不影响其对维护中国领土的立场。”
因此,随着蒋介石野心越来越小,回归大陆的心思也越来越重。
除此之外,美国这时候也分散了注意力,与苏联冷战,古巴建立社会主义政权,让美国焦头烂额,也停下了挑拨新中国和台湾的关系,这也为两岸统一创造了条件。
但要谈统一,自然要找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必须被双方所认可,最好不是官员,因为官员难免带走政治立场,不适合当传声筒。
毛主席左思右想,想到了曹聚仁。
曹聚仁,近代国学名士,参加过多次爱国运动,与诸多左翼人士都有来往,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有很好的名声。
而在五六十年代,曹聚仁也一直在为两岸统一奔走呼号,向双方传递着对方的消息。
曹聚仁
毛主席找到曹聚仁,向他说道:“新中国支持和平统一,台湾回归后,保留一切经济和大部分军事特权,希望先生可以转告给蒋委员长。”
同时,为了让蒋介石安心,毛主席还将国民党投诚将领在新中国任职的资料交给曹聚仁,希望他可以一并转交给蒋介石。
曹聚仁爽快地答应下来,随即转机前往台湾。
蒋介石在听到新中国对台湾开出的条件后,提出了自己的几个疑问,并希望曹聚仁详细询问毛主席。
在曹聚仁临走时,蒋介石问他:“先生,这一去你是否经过浙江?可否去看一看我家祖坟?”
曹聚仁点点头:“虽然我不经过,但我可以专门跑一趟。”
蒋介石感激地说道:“那就麻烦先生了。”
蒋介石的想法也很简单,他害怕毛主席为了报复自己,刨了自己家族的祖坟。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点,看看新中国的和平统一是否发自真心。
这显然是蒋介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曹聚仁找到蒋家的祖坟后,惊讶地发现:祖坟不仅还在,周围还被修缮了一遍,甚至有专人负责定期维护。
疑惑不解的曹聚仁,询问旁边的管理员:“这是谁修缮的?”
管理员回答道:“是毛主席亲自下令修缮的,毛主席说,蒋委员长在过去抗战也有过功劳,虽然曾经跟新中国的关系不友好,但却值得尊敬。”
听到这话,曹聚仁顿时对毛主席心生敬意。
在与毛主席简单交流后,曹聚仁再次回到了台湾。
听到曹聚仁讲述自己家族祖坟的样子,蒋介石十分感动,也有点愧疚。
他对曹聚仁说:“新中国开的条件我们同意,我们希望找个机会与新中国高层线下秘密会谈。”
言外之意十分明显,条件都接受了,那会谈过后,台湾回归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就在这大好时候,蒋介石出现了意外。
蒋介石在出了一场车祸后,身体越来越差,甚至已经无法正常办公,也就一直没有对秘密会谈的时间地点做出决定。
1975年,蒋介石去世,1976年,毛主席逝世。
这让和谈无限期推迟下去,也将两岸关系拖入了未知的深渊... ...
台湾的现状:毛主席预言或成真
蒋介石临终前,叫来儿子蒋经国,对他说:“我死后,你一直要处理好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统一后,将我的骨灰葬在浙江老家。”
蒋经国也按照蒋介石的话照办,在之后十年里多次派人接触大陆,还开放了台湾人回大陆的限制,眼看两岸就要走向统一。
但是,意外再一次发生了,1988年,蒋经国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去世。
而接替蒋经国的不再是蒋家的人,而是李登辉。
在蒋经国上任之初,台湾分为两个派系。
以蒋经国为首的一派,试图缓和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统一;
以李登辉为首的亲美派向美国一边倒,十分敌视大陆。
在蒋经国看来,两派虽然理念不同,但都是为了台湾好,没必要赶尽杀绝。
所以,他并没有清算李登辉那一派,反而对李登辉委以重任。
就是这一时的心慈手软,改变了未来台湾的战略走向。
蒋经国离世后,靠着美国支持,李登辉上位。
刚一上任,李登辉就立马签订了跟美国的全面合作协议,废除过去台湾过去和大陆签订的大部分协议,俨然是一副全面亲美的样子。
短短几个月,就将两岸统一的努力统统销毁。
很多亲大陆的议员反对,但不是被李登辉压下去,就是被美国刺杀。
一时之间,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抗李登辉。
由于李登辉的经营,之后好几任台湾领导人都全面倒向美国,直到马英九上台,两岸关系才再度缓和,但随后蔡英文竞选成功,再度将两岸关系推向未知的深渊。
马英九
当年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时,毛主席曾预言道:“台湾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和平统一,要么武力统一,倒向美国是不可能的,美国只会把台湾当成经济殖民地,而且大陆也绝对不会同意的。”
当下愈加紧张的局势,更加佐证了毛主席预言的正确性。
合则两利,一些台湾官员为了自己利益,不顾百姓呼声而选择亲美的卑鄙行径必将失败。
而两岸必将统一,这是时代之选,亦是人民的殷切期望。
参考文献:
东北网《蒋介石曾愿携旧部回大陆》
陈立旭《解决台湾问题:毛主席的努力与蒋介石的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