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扫货中国资产,摩根大通这套操作玩得挺溜。
根据香港联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摩根大通悄悄购买多只中国股票,其中就包括了招商银行、港交所、中国中免、哔哩哔哩等等,甚至1天之内的扫货金额就超过33亿港元了。
国际市场对中国资产的态度,发生显著变化。
之前曝出贝莱德离开大陆市场的消息,不少投资者一度心灰意冷,顿感中国金融药丸。
但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资跑步进场,中国资产不仅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反而成了外资眼中的优质资产。
摩根大通悄悄抄底中国市场,外资开始扫货了?中国市场究竟有何吸引力?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动手了!扫货中国资产
其实早在上个月,摩根大通管理层就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5月23日在上海开幕的摩根大通第20届全球中国峰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茗镝表示:
“到2023年10月底,我们在策略方面就开始全面看好中国股票。”
“如果未来中国企业业绩好转,资产价格趋于稳定,外资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股票的配置。”
与此同时,除了摩根大通之外,包括瑞银、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汇丰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都在近期纷纷唱多中国股票。
比如瑞银上调了招商局港口、长城汽车的投资评级和目标价,花旗上调了阿里健康的目标价等等。
更重要的是,与摩根大通的操作类似,这些外资的看好不仅仅停留在嘴上,还体现在行动里,纷纷拿出了真金白银,扫货中国资产。
根据万德数据显示,刚过去的5月份,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87.79亿美元,连续4个月均为净买入。
截至今年6月5日,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额高达822.6亿元,超过去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现在还不到半年,外资净买入额已经干到了去年一整年的量,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可见一斑。
为什么?
外资买入中国资产,或许有人会觉得蹊跷:
西方资本不是一直在唱空、做空中国资产吗?怎么现在悄咪咪地转向了?
没错,过去近两年时间里,这些西方资本一直是这样做的,比如穆迪和惠誉先后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高盛还专门出了一份报告,给中国开了个“专场”。
但从摩根大通等国际资本最近的操作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风向变了。
这里面或许存在下面几个因素:
首先,逐利是资本的天性,现在中国资产确实到了抄底的好时候。
回望2023年,全球多数股票市场都走出了一波牛市,甚至可以说是涨“过”了。
比如日本韩国印度等等,这些国家股票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企业正常发展的速度,积累下了不少泡沫。
反观中国,2023年股票市场表现不够尽如人意,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资产明显处于价值低点,已经挤干了水分。
所以从未来增长空间来看,中国股市的空间反而变大了,现在买入赚钱的几率要大得多。
其次,外资看好中国资产,底层逻辑是对于中国经济的看好。
目前来看,美国疯狂加息两年多,如今深受债务危机、通胀困扰,欧洲经济表现不及预期,被迫提前进入降息周期,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性要好得多。
而对于国际资本来说,规避风险一直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摊风险。
所以最后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外资悄然间完成转向,一夜之间统一口径,对于中国市场信心大增,开始抄底了。
金融市场迎来曙光
最后给大家说个“冷知识”:
去年贝莱德官宣“离开中国大陆”,不少人嚷嚷着是因为被大A给上了一课,对于中国市场彻底心灰意冷了。
但实际上,贝莱德只是卖掉了国内的办公室,持有的中国资产并没有减少,甚至今年反而还增持了。
而且这还没完,包括野村、大和、汇丰、大小摩、瑞银、渣打、高盛等一众全球知名金融机构,都已经获得了证监会批准,可以在中国开展证券业务了。
所以说到底,虽然这些国际资本嘴上说着中国经济增速差、中国资产还得跌,但身体可诚实得很,手里的中国资产不仅一点也不卖,还要买更多。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作为普通人,对于经济变化往往是比较迟钝的,这些大型的金融机构了解到的市场消息和政策,比我们要全面得多,而且也早得多。
无利不起早,当国际资本跨步进入中国市场,拿出真金白银开始押注时,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中国经济势必将继续稳步增长,而且中国资产价格也会变得更坚挺,或将迎来反弹。
金融市场等待已久的曙光,已经不远了。
写在最后:
外资跑步入场,拿出真金白银购入中国资产,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资产将迎来新一轮的“价值重估”。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