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内卷,内卷其实是产能过剩之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7年之后,中国乘用车市场从增量变为存量竞争,翻译过来就是,买车的人不再一味的增多,反而开始逐步减少。
疯狂增长期培育出来的车企和庞大的产能,无法利用, 要不浪费,要不放弃利润换销量。
本质上来说,所有车企的卷,都是被动的,因为消费力开始减弱,无论是国产、合资、还是进口,放弃利润都是违背商业逻辑的反常行为。
所以,不要把卷说的那么高大上。
重庆论坛上,吉利副总裁杨学良表示:“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实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从企业、从商业角度来看,杨学良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任何高品质车型都需要成本支撑,尤其是人才密集、资源密集、技术密集的汽车板块,大规模生产笑迎上来之后,不会让成本无止境的下降。
相反,生产高品质车型的成本不会降低,因为技术、产业链的高速铺设,想要让产品具备时刻站在一线的核心竞争力,加码研发、加码测试、加码用料都是必须的。
从杨学良这个吉利副总裁的角度来看,完全没问题。
因为吉利擅长生产高端、高品质、高性能、高价值车型,所以在杨学良的眼里,品质永远是第一位,而这个品质,不是写在冰冷参数表里的尺寸、油耗、电机功率等等。
而是所有人都看不到的高强度钢材占比、耐久性测试、白车身设计理念以及底盘调试、管线用料、高标准零配件等等。
过去一年,吉利控股高端车型销量突飞猛进。
数据显示,ZEEKR、领克、路特斯等高端车型销量达到40万台左右,从车系上来看,能够在不同诉求的高端市场,占据销量高位,属于用品质讲话的必然结果。
当然,市场还有另一种声音,比亚迪李云飞在论坛上则表示:价格战量力而行, 能跟就跟,不要置气,长期主义才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李云飞代表的比亚迪汽车其实是另一种方向,代表均价向下、产量向上的一种发展思维。
本质上来说,和杨学良的品质思维不会产生必然的冲突。因为任何一个市场、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高端、低端车型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消费需求。
李云飞的思维,是典型的“销量论成败”观点。
有更好的生存空间,比亚迪也不会把秦L定价9.98万,降价是为了形成虹吸效应,从商业竞争角度来看,用来排挤对手的一种方式。
我们不能草率的说是“良币驱逐劣币”,但从一台动辄十万八万乃至二十万的乘用车来说,单纯意义上卷价格,是一种行业畸态。
仅从9.98万的银河L6和秦L两台车配置、用料、性能来分析,有着巨大的差距。
秦L用的是1.5L+eCVT动力系统,而银河L6则是1.5T+3DHT动力系统,后者成本要比前者高出50%至少。
而电池的冷却方式上,银河L6是成本更高的液冷,秦L则是成本更低的直冷。
银河L6支持的快充,低配秦L同样没有,包括但不限于360全景影像、电动天窗、R17寸轮毂等配置,秦L都没有。
所以,什么叫卷价格?
从杨学良的角度来看,让你卷价格,没让你连配置、用料、性能一并给卷了,吉利的视角是品质造车思维,可以卷,但要有底线,一台车如果卷到最后,是用配置、用料、体验感来换取成绩,那么这个卷,吉利宁可不要。
本质上来说,这是两种运营思维之间的碰撞。
欧洲市场既容得下B BA这种高品质产品,也允许欧宝、 起亚这种普通品牌存在,而他们定价差距并不会特别大。
一个合格的市场是具有极其强势的包容性,国内市场也是如此。
如果说比亚迪更擅长向下卷价格,驱除鞑虏,用10万块钱的秦L打翻丰田、大众的市场,那么吉利更擅长向上卷品质,用大众、丰田的定价标准,让你选择到B BA的驾乘感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5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