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中央要选副总理, 毛主席看完名单: 你们应该加上陈永贵

历史有小狼2024-06-11 15:40:39  43

1974年,中央筹备召开四届人大,因为总理身体不好工作量过大过重,拟增加副总理数名来为周总分担工作,减负。毛泽东主席看了副总理人选名单后,想了一下说应该加上陈永贵。

苦难中成长的娃

陈永贵, 1914年的大年初一,出生于山西昔阳县的一个贫苦雇农家的破窑,对于在这好日子降生的小小婴孩,父母为他起名荣贵(后改名永贵),小名金小,希望他能沾上点好日子喜气。

然而接连降生的孩子,又接连遇上洪涝和大旱,为了有条活路,父亲陈志如不得不含泪将妻子,儿女全都卖到有粮吃的人家求个活路,一边挑“等几年就可以靠力气弄个吃喝”的长子,一边挑着仅有的家当,逃荒到了大寨。

才6岁的陈永贵不得不面对接受一下子一家离散现实。

大寨,相传为宋时为抵御金兵而修的两个营寨,大的就是大寨,小的就是小寨。因大寨地处太行腹地,后山前深沟,虽然土地贫瘠,但特殊的地形使其成为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地方,呃,简配版的世外桃源,虽然这是一个离县城不5到公里的大村庄,但是30里外竟无人知道,就连民国年间修的《昔阳县志》,竟连村名都无记载,可见有多封闭。

因为封闭和贫瘠,反而在乱世里就是一片难得的安宁之地,这也造成历代但凡有战乱,广大贫苦人民,就会不断四面八方来到生根求活。这就是大寨,地穷、人穷、村也穷。

到大寨后,陈志如将面黄肌瘦营养不良陈永贵寄养在寨中贾姓人家的一个好心老太太李月妮家里,又开始外出找长工的活,然而事与愿违,怎么也找不到能糊口的活,绝望的他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跑回老家,一根绳子挂到祖坟前的老松树上。

善心的李老太知道后,拿出攒的鸡蛋换了一尺白布,缠在陈永贵腰上,让他朝碰上老家方向嗑了个头,从此收养了陈永贵。

贾家也不是富户,不过也是苦菜稀饭,未至饿死罢了,8岁的陈永贵捡起了父亲的饭碗也当起了长工,没工做时就回来李老太家找吃。

12岁的陈永贵回乡给父亲过忌日时,听到母亲的下落,翻山越岭地找去,母亲找到了,姐姐也找到了,一场相见只不是徒增伤悲,都是寄人篱下,困难过活,根本无力负担和照顾他这个半大小子,而他也无力对母亲和姐姐现状改变,不得不各自洒泪而别。

慢慢长大的陈永贵因头脑灵活,敢说敢为,敢做又敢当,有时还能把东家杠得除了大骂别无他法,慢慢地成了村里穷哥们的头。

不想日子刚勉强过得安稳,李老太的刚娶了媳妇的亲儿子突然去世,家里重担就全落在陈永贵的身上。

1941年,他凑了几斗玉米,请大家吃了一顿荞麦面,娶了个穷丫头李虎妮回大寨。一家人和善过日,但没承想同年一场重病寡嫂就没了,几年后李老太也去世了。这会又只剩下了陈永贵一人,所幸这回身边还有一个李虎妮。

1942年,日寇要求日占区的所在村庄必须要都要成立维持会,选出会长、村长或者代表必须为日本人提供情报和后勤等并维持“治安。不然就进村烧杀抢掠。

谁都不想做这个汉奸,却又不敢不选。一来二去这事被推到了既是外来户又是穷光蛋,胆子大又能说会道的陈永贵身上。

陈永贵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自然也是不愿意当这背典忘宗的汉奸,他准备跑到解放区去,这时一个平日到大寨里买布货郎“老曹“悄悄找到他,劝他可以身在曹营身在汉,背地里悄悄为自己人办事,这也是抗日。陈永贵虽然不知道这个老曹是地下党也不知道党的政策方略,但觉得这人说得有道理。于是在他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做了抗日队伍的特勤。

他和老曹约定下了接头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当上了大寨维持会的日伪代表。

还真的在他的周旋着糊弄下,使大寨避过了一些灾难,也为八路军做好些如通风报信、掩护抗日干部等的事。然而事情做多了,总有点痕迹,一度引起日军的怀疑,1943年送粮进城时就被抓了,好在村里的头面人物出面担保,才算是把人放了出来。

而他出来后便没有再见过老曹,他不知道的是,按照规定,特勤一旦被捕,联络的地下工作人员必须立即转移。

老少互助共建解放好日子

大寨解放得比较早,1945年日本投降不久就解放了,轰烈烈地搞了土改,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土分到了房。日子一下子就有了奔头了起来。

土改后党的政策是通过成立互助组,发展生产,共同富裕,为此派出大批干部下乡,走村串户去宣传。

然而当时解放初期,大部分的思想还是固有的老一套,一家一户单干的小农经济,春种时一家一户有困难,还能将就一起干,但也是干自家地跟打冲锋,帮别家干就打瞌睡,夏天就各干各的,到秋收是就纯单干了。

甚至连一些村干部都不配合,拿假数字来糊弄上级,大有拿跟鬼子周旋的那一套来对付上级,甚至连一些党员觉得鬼子都打跑了,地都分到了,回去干自个地里的活,比做这个劳什么子不拿钱又占时间还惹人烦的村干部强多了,十唤九不来,即使被劝退党也在所不惜。

身强力壮也不愿去跟老的少的组队互助。有的认为种地富不了,将地卖了去经商的,赔了重新做回长工。也有天灾疾病不得不出卖田地来度过难关的。

种种因由之下到1950年,全村152户就有23户出卖土地,25户出卖房屋和畜生,有5户靠长工、打短工度日。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永贵带着的老小组的成功就成了万绿丛中一点,分外惹眼。

陈永贵看到人挑剩下来没有人愿互助的十来户,老的老,少的少,根本没有单独生产的能力,因为自个幼时的经历,陈永贵最看不得这样,他心一横说,大家不要急,我和你们一块干。

“不怕我们拖累了你?

陈永贵一笑“旧社会谁拖累我?还不是照样受穷。今天毛主席领导咱们分下了地,如果不互帮互助,这地能保得住吗?

于是这组被别人戏称为“懒散组”的组员在陈永贵的领导带领下,根据轻重缓急统一安排,集中劳力打歼灭战,劳动中互相帮助、互相体贴,自打成立就从来没散过伙,第一年秋天更是达亩产150多斤的丰收,村里要求加入“老少组”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完全成了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成功典范。

1948年起区委和县委就不断派人总经陈永贵的互助经验,号召其他村向他们学习。而陈永贵则成了县里的劳动模范,不断受到区县的表彰。

一步一坎战天斗地,大寨连创奇迹

陈永贵,无疑热爱着这翻身的土地,在1947年解放战争的正太战役中,他就当过支前民兵班长带领着13个民兵,在战场的第一线,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救护伤员,抢救战友。

1948年这位满怀着饮水思源的感激之情的淳朴农民,终于实现了自己愿望,成为了心之所往的党员。

同年由于领导互助组的突出表现,陈永贵自然而言地成为了大寨党支部副书记。他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自己的真心和热情。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昔阳县有好几位劳模都被邀请去参回。而这时的陈永贵只能羡慕地在村里开庆祝会。

陈永贵虽然没读过书,但能在年纪不老就能赢得一村信任,显然还是跟他脑子灵活,善于出主意解决好问题有关。

面对当时一些农民因种种原因卖地卖房,重新打上了长工短工,走上了旧路,陈永贵心里冒出了一个问题“旧社会穷人卖房卖地,是因为地主富农剥削。现在是新社会了,为什么还有人卖半?党支部为什么不想办法?听任穷的穷富的富?”这个想法在他脑中挥之不去,思而不得其解。

1952年昔阳县开始推国家政策试探性办农业合作社,陈永贵了解到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按劳和土地分红。可以防止土地随便买卖,防止贫富分化。他眼前一亮。

当时的村支书贾进才虽然一心扑在大寨上,但是越来越多的变革,他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带领大家办供销社、办煤窑都以失败赔本告终。自责之下的他看上脑子灵活的陈永贵,觉得全村只有是陈永贵才有这个能力做好这个大寨的带头人。

在他三翻四次的力荐之下,1952年陈永贵被推选为了大寨的党支部书,成为此时这个还名不见经传的大寨的领路人。

而刚好此前陈永贵带领的互助组获得大丰收,因出现15个亩产250公斤以上的高额丰产户,而被评为省级模范单位。

陈永贵得以劳模的身份去参晋中地区培训班,学习有关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办法。在培训中所学更是坚定他的信念。

他回去大刀泼斧动员大家办合作社,但是由于是初办试点,上级只同意大寨先办30户试点,但他原来领导的互助组就有49户,要往出动员十几户单干,谁都不愿意,陈永贵只好来了个明三十户,暗四十九户解决问题。

在评地入股时,他带头压低报自己的土地产量,在几个党员的拉动下,带动的其他入社农户的合理评产入股,开始了良好的第一步。

为了以后分配的公平,他又琢磨出了评工记分。

然而很快不按时出工,出工不出力又成了新问题,即使陈永贵发火骂人都不管用,反导致大家对他的不满多了起来。为了解决问题,陈永贵如开了一次社员大会。

做先自我批评后,又动员群策群力拿主意,最后让一位识字的社员读了一份农业社实行包工制的资料,让大家拿主意。这样创造性地造出一套包工与评工相结合的劳动管理办法。责任明确的分包给社员完成后检验记工分,而对于一些救灾扶苗、扑灭山火之类不能包的活,则用评工记分。他自己则挑难的干,不时还组织小竞赛,每月一评,秋季再来个大总评,做得好有奖,而大家公认不好的,先批评,二次作检查,三次就要扣工分了。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起来,不少妇女为了多几个工分也走向田头。秋后,集体化作业的优势一下就对比出来了。

村民都纷纷要求入社,到1955年,大寨除了一户原来的地主被留在社外,其他的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大寨全村粮食亩产也达到了137.5公斤。

1953年国家开始推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第一年陈永贵经验不足,动员得又好,卖多了头粮,到了青黄不足时,村里有的人家连锅都揭不开了,陈永贵卖给国家的粮最多,未入夏,自家就断粮了,不得已要去买菜来凑数过活。

县委也发现了问题,所以在第二年三次下放返销粮,但大寨一次都没有人去领。县委书记张怀英下乡来了解情况。他却坚持不要,说瓜豆快下来了,不会饿着人。

第二年卖粮时,陈永贵就有了经验,甚至在我国困难时期,大寨在保证社员食粮的基础上,不但完成国家购粮任务,还外借数十万斤集体储备粮。

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大寨开始战天斗地,改造山川的第一步。

大寨的地形山多地少地薄,而且还分布零散,东一小片,西一小片。陈永贵就想在山上打上石垅造坝,坝里填上土,那么坡地就会变成梯田,将整个大寨的零星土地全部连成一片,既增加了土地,又连片更易集体化操作。石头在河里挖,需要的只是劳力和时间。

在他的动员说服下,大家思想达到了统一,计划着用十年的时间去一沟一沟地改造周围的土地。甚至这年冬天,干得热火朝天的大寨人,回家还因统购粮卖多了而吃不饱的情况下,打坝25条,造地9亩完成对白驼沟的改造,并改名为合作沟。

而大寨的成绩受到了县委的重视和表扬,1954年12月大寨农业社有山西劳模大会上被评为先进单位,陈永贵也开始引起了晋中地委领导的注意。

在治理好白驼沟前后,一个十年造地计划在陈永贵心中成形,并得到了村的支持,一场更大规模的造地划又开始了

后底沟闸住了,赵背峪沟闸住了,小背峪沟闸住了,念草沟闸住了,麻黄沟闸住了。

就连最难的儿狼窝掌,第一年造的坝,第二年被洪水冲了,没有文化的陈永贵蹲在毁坏的坝边不停地抽烟。

这年的冬天,大寨人喊着号子又开始了,他们吸取了经验,将石坝的基础挖到一米半深,一人搬不动的大石垒了四层,在上游修了一个1亩大2丈深的缓洪坑。30多道坝又一次筑起了20多亩耕地,

然而次年夏天的一场暴雨带来的山洪又一次将努力毁于一旦。

第三年的不服输的大寨人,又一次吃着冰碴饭,三战狼掌窝。这次依靠的依然只有大寨人的两手和两肩,他们要到狼窝掌三里多远的金石坡开采石头,一块一块的抬到沟里,砌42条拱形坝,五尺基,石灰灌浆垒三层。而整个大寨村才70多个能用得上的劳动力,其有17队夫妻,有7户更是全家齐上阵。

就这样,陈永贵带着大寨人用十年时间将大寨的七条沟全部变了良田,还修下了两条盘山渠、两个水库、3000多个鱼鳞坑、蓄水池,把地垒出了700多亩梯田,将原来零散的4700多块土地连成了2900多块即保土保肥又蓄水的好田

在没有水浇、电力和机耕的时代,大寨的粮食亩产从1952年的118.5公斤增长到1962年的387公斤。

当然大寨的亩产丰收与陈永贵的种田态度有很大关系,首先他本来就是种田的一把好手,虽然没文化但善于琢磨之余,还听劝,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来推广科学种植方法和良种,他都认真听,认真学,学完了还做试验,在试验田种出结果再让参观大家,无偿教大家怎么种。他这样坚持种实验田,一种就是几十年。

大寨上下一心艰苦奋斗的成功,自然也是与陈永贵的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的带头作用不无关系,大寨的村干部没一个是脱产的全职干部,全部都跟别的村民社员一样无差别的劳作,村会计都要在晚上才有空去做帐,因为白天要劳动。

1963年夏天,一场特大洪水给大寨带来毁灭性打击,70%的房屋都被冲毁,好不容易修好的梯田连泥带庄稼都冲走了。然而不认输的大寨人却做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决定。即不要国家救济粮、救济款和救济物资。在陈永贵的带领下抢修梯田,重建房屋,抢种庄稼,反而在大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亩产达到了700公斤,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口粮之外还上交国家12万斤粮食。创造了一个奇迹。

全国农业学大寨,劳模到副总理的传奇

因为大寨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1964年初,《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寨之路》的通讯报道了大寨的事迹,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向数千名干部介绍大寨经验。他条理清晰的脱稿演讲打动了在场的几千名干部。这是陈永贵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也是大寨开始扬名。

1964年3月28山西省书记陶鲁徊在毛主席在南巡途中的列车上汇报工作,他提到了陈永贵,他说我们那有一个大寨,那里的干部在书记的陈永贵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劳动在生产的第一线,那些事迹都在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上的《大寨之路》上。北京市委还请了他到大会堂讲经验。这事情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更是高度赞许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前还是一穷二白的中国十分难能可贵。

在5月10日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初步设想会议上,毛主席公开肯定陈永贵,从始开始了一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运动。

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他的71岁生日,自费请了一些劳模和中央高级干部在大会堂吃饭。宴会之前,毛泽东就向周总理交待,一定要请到陈永贵,

陈永贵有着那个时代许多人那样的对毛泽东的无上崇拜之情,他在棉袄外套了一件稍新一点黑布对襟夹衣,裹上干净白毛巾,见到心中的毛主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会咧着嘴笑。

毛泽东长久地思考中国导师-苏联表现出来的问题,他问题根源主要在于,工人和农民在事实上只是被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的管理权,要防止中国跟苏联一样栽倒在同一个坑里,就要采取新办法,要干部不能特殊化,在参加到劳动中去,而工人、农民要能参加到国家的管理。

陈永贵让他有了新的思路,把一批优秀的工人、农民提拔起来,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这些干部不脱离生产或半脱产去,却参与管理国家的各个领域,最后形成一种选拔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制度。

在毛泽东的关注之下,

陈永贵在1967年起先后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昔阳县县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

1969年初,毛泽东亲自提名通过成为九在中央委员

1972年党十大,毛泽东亲自提名通过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主席更赏识他,直到1974年亲笔提名陈永贵为国务院副总理。

为了此事周总理在病床上约谈了陈永贵。陈永贵听说自己要当副总理,吓了一跳连连说不行,依自己的文化和政治水平,当不了。周总理说,你看你,还是一个党员呢,要听党组织安排,你不当,也会有别人,我看你还是当吧。经过周总理的谈话,陈永贵答应做这个副总理。

1975年1月13日四届人大任命了12位副总理,而陈永贵排在第七位。

传奇副总理的落幕 赤子魂归大寨

50多岁的陈永贵就这样开始了副总理生涯。他确如他所说的文化水平不高,不是一个合适的总理,就连字都是解放后在劳动闲隙抽空学的,42了才扫盲,才勉强能将报纸看个八九成。

总理之前,无论坐到多高位,他的家都住在大寨,仍然是大寨的党支部书记,他没有脱离生产,也不拿工资,除了去省里开会的路费要报销外,他跟社员一样记工分,反而由于他经常去开会出不工,他家的收入与同大寨的农民相比反而算是低的。

他当了副总理,仍然是大寨的党支部委员,大寨重要的事情也征求他意见,他本人也是时常住在大寨里。他工资就是靠大寨给他记一个中等劳动力的工分和中央每月100元钱的伙食补助。

他在到处调查研究时,向中央提过不少可行的发展农业的意见和建议,也根据经验实是求是地批评浮夸风的亩产的不真实。

他终身一副农民装束,上下一套自家做的对襟衫和裤子,头上一块白毛巾,胸前一个旱烟袋,脚蹬一对土布鞋,他习惯于这种便于劳作的装束,而非刻意做作。

1978年底《人民日报》突然发表一篇社论对大寨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批评,随着批评越来越多,陈永贵其实是痛苦而迷茫的,等于别人将他为之的奋斗了那么久的成果全盘否定。

1980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并批示肯定了大寨过去的成绩和贡献,是过去的农业先进典范,但是在普及推广过程中生搬硬套造成了错误,主责任在于当时的党中央。

在此后不久,国务院调整了人事安排,陈永贵不再承担分管全国农业。

而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立下生死状的故事传遍天下。

陈永贵在任期期满之际主动向党中央提请了辞呈。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他的请求。

退休之后的陈永贵,中央保留了他副总理的生活待遇,尊他为劳模,仍然安排住在部长楼,但习惯于劳碌的老农陈永贵怎么也适应不了这种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

在他的要求下,1983年起中央安排他到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他又投入到了他最热爱的庄稼活里,他帮助分析农业生产情况,研究改进生产技术。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快活的三年时光。

1985年陈永贵被查出癌症,于1986年3月26日病故于北京,终年72岁。

临终前他委托别人把大寨干部等六人叫到床前,嘱托他们要用行动向人民证明大寨不是吹出来的,是大寨人辛苦干出来的。

中央按国务院副总理的标准召开追悼会。

最后依照遗愿,家属将他的骨灰洒在了他为奋斗一生,心心念念的大寨,的虎头山上,永远守望着大寨。

参考资料:

陈明珠.我的父亲陈永贵[J]五台山2007年第1期

大寨人[DB]中国中央党史研究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

水新营.周恩来与陈永贵[J]党史博采2018第2期

燕崽.陈永贵:从村书记到副总理[J]当代工人2017第7期

霞飞.毛泽东与陈永贵[N]作家文摘报2011.04.01

冯东书.“文盲宰相”陈永贵[J]领导文萃2001第10期

许家祥.“被当官”的陈永贵[J]政府法制2013第23期

映泉.陈永贵传[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张怀英.大寨.陈永贵!-我的思考与回忆[M]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3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333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