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抵鸭绿江, 竟向中国境内开枪! 彭总怒不可遏: 务必全歼

历史海大富2024-06-08 15:08:41  11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0年10月26日,秋风乍起,鸭绿江畔的楚山地区突然响起了枪声。此时此地,不应有这样的声音。原来,韩国第6师第7团竟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对准了江北——中国的领土——肆意开火。消息迅速传至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大榆洞的会议室内顿时气氛凝重。彭德怀总司令的眉头紧锁,这种公然的挑衅行为如何能够容忍?他立刻作出反应,发出了坚决的命令:面对这样的挑衅,我们该如何回应?

韩军的挑衅行为

1950年10月26日,在大榆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天色已晚,办公室里的灯光显得特别明亮。志愿军118师的士兵们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成功全歼了韩国第6师第2团第3营,为志愿军在朝鲜的战斗开了一个好头。这一消息原本让总部的气氛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彭德怀总司令在得知胜讯后,曾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与身边的幕僚讨论接下来的战术布置,计划如何进一步巩固这一成果。他指示参谋部门仔细分析战斗报告,从中提取有效的战斗经验,为之后的行动作好准备。然而,当一封急件电报被送到彭德怀手中时,总部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电报透露的消息引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的紧急反应。当电报递至彭德怀手中时,已是夜晚,总部内的灯光显得更为刺眼。电报中的文字简洁明了,报告了韩国第6师第7团于10月26日抵达鸭绿江边的楚山地区的情况。这些韩军官兵,自我标榜为“率先统一半岛的英雄”,在楚山地区的行为却完全出乎意料——他们竟向着鸭绿江的北岸,即中国东北的领土内鸣枪放炮。

电报未详细说明这一挑衅行为给当地的边民带来了多少具体损害,但这种毫无预警的开火行为,显然已经远远超越了常规的军事摩擦,达到了严重的国际争端级别。鸭绿江作为中朝两国的界河,本应是一个平静的边界线,而此次韩军的行为,无疑向着这一敏感地带投掷了一枚火种。

当晚,彭德怀立即召集了高层会议,与会的都是志愿军的高级将领和战略参谋。在军事地图前,彭德怀站在最前面,电报文件被反复传阅。虽然房间内不时响起沉稳的指挥声,但气氛紧绷到几乎能让人感受到空气中的电流。

此时的志愿军总部变成了一个忙碌的战情中心。参谋们迅速展开地图,标出了楚山地区的具体位置,以及韩国第6师第7团可能的活动范围。地图上,楚山地区被特别标记,周围还勾画出了可能的进攻和撤退路线。彭德怀站在地图旁,指挥参谋们调整部队配置,确保能迅速对这一挑衅做出反应。

在讨论中,通信官不断地来回奔波,传递最新的命令和接收前线的情报。彭德怀对着地图,一边听取参谋的汇报,一边下达指令。他要求所有相关部队提高警惕,特别是那些部署在鸭绿江附近的单位,必须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

志愿军的反击

接到彭德怀明确且坚决的指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各级指挥部行动迅速。命令内容简单明了:无论在何地,只要遇到韩国第6师第7团的部队,必须全歼,不留余地。这一命令很快通过军用通信系统传达到了所有志愿军单位,每个接到命令的部队都对这一指令进行了紧急部署。

10月28日,天刚破晓,志愿军第40军主力已经集结完毕,位于温井以东的龟头洞地区。这一地区地势复杂,有利于伏击和隐蔽行动。第40军的指挥官在接到总部的指令后,立即组织了一次详细的战前会议,确保每个指挥官都明白此次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第一缕阳光照亮战场,第40军的炮兵部队开始了对韩国第6师和第8师的猛烈炮击。炮声隆隆,山谷间回荡着阵阵炮火和爆炸的轰鸣声。此次攻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志愿军炮兵的准确打击迅速削弱了韩军的战斗力。

接着,步兵部队迅速展开行动,分成数个战斗小组,沿着预先侦察好的路线,向韩军阵地发起了全面冲锋。他们利用地形的掩护,有效地避开了韩军的主要火力点,从侧翼和后方同时对韩军发起了突击。此时,韩军由于突如其来的猛烈炮击已经陷入混乱,步兵的迅速进攻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混乱。

志愿军的机枪手和狙击手在高地上占据有利位置,对韩军进行精确射击,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还击能力。与此同时,工兵部队迅速行动,布设地雷和爆破陷阱,切断了韩军的可能增援路线,确保战斗区域内的韩军无路可逃。

战斗持续了整个白天,到了夜晚,第40军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攻势。通过无线电,前线指挥官不断向后方报告战斗进展,并根据战场情况调整战术。夜幕中,使用了迷彩和夜视设备的特种部队小组继续在敌后活动,执行潜入、破坏和刺杀任务,进一步削弱韩军的抵抗力。

到了10月29日清晨,当最后一处韩国第6师和第8师的抵抗点被清除后,整个龟头洞地区的战斗基本结束。第40军成功全歼了敌人,未让一名韩军逃脱。

精准的战术部署

就在志愿军第40军在龟头洞地区展开激烈战斗的同时,情报部门持续监控着韩军的动向。这时,他们捕捉到了韩国第6师第7团开始察觉到包围网正在逐渐形成的迹象,随即启动了撤退程序。这一信息很快被传递到了彭德怀的指挥部。

得知这一消息后,彭德怀立即组织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中,他与高级参谋一起,对大量收集到的情报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韩军可能的撤退路线。根据情报分析,韩国第6师第7团可能会选择通过古洞场地区进行撤退,这是一条相对隐蔽,且可通往韩国境内的主要道路。

彭德怀随即命令志愿军第40军的118师,这是一支经验丰富且作战能力强的部队,迅速向古洞场地区转移,准备在那里设立伏击圈。他特别指出,这次行动的目的不仅是要击败敌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全歼这支敢于侵犯我国领土的韩军部队,向敌方展示我军的决心和强大战斗力。

118师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了行动准备。他们迅速整编装备,调整供给,确保行军中的物资充足。随后,整个师按照预定计划,分批次秘密向古洞场地区进发。这一路线经过了复杂的地形,包括密林和小山丘,非常适合进行伏击和隐蔽行动。

118师的指挥官在行军途中多次停下来检查地图和卫星定位,确认队伍不会偏离预定路线。他们还派出侦察兵前往古洞场地区进行前期侦查,确定了几个理想的伏击点。这些地点既可以有效掩藏士兵,也能给韩军造成突然且致命的打击。

一旦到达古洞场,118师的兵力迅速分布在预定的伏击位置。他们利用地形优势,悄无声息地布置了重机枪、迫击炮和手雷,同时设置了通信联络点,确保各个小组之间能够实时交换战场信息。

伏击与全歼

10月29日的下午,天空布满了厚重的云层,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事。韩国第6师第7团的车队,满载着士兵和装备,从楚山方向缓缓向古洞场地区撤退。他们的行动慢而有序,完全没有意识到即将面临的危险。

在古洞场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118师353团已经完全准备好迎接他们。这个团的士兵们在浓密的树林和地形的掩护下,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随着韩军车队进入伏击区域,353团的指挥官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

突然间,整个古洞场地区爆发出雷鸣般的炮火声。伴随着密集的机枪扫射和手榴弹的爆炸,韩国第6师第7团的士兵们陷入了彻底的混乱。由于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猛烈的伏击,他们被打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只能向北方向撤退。

在夜幕的掩护下,韩军试图组织有序的撤退,但他们在夜战中的经验明显不足,导致撤退过程中损失惨重。士兵们在黑暗和恐慌中四散逃跑,大量的武器装备被丢弃在战场上。炮火和机枪声中,韩军的结构迅速崩溃。

118师353团的士兵们则在有序的指挥下,继续对敌人进行追击。他们利用地形和夜色,像鬼魅般地穿梭在战场上,给试图撤退的韩军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不久,志愿军成功占领了韩6师7团的指挥部,标志着战斗的彻底胜利。

在这次战斗中,韩国第7团的损失极为惨重。美军记录显示,该团原有士兵3552人,战后只有875人能够幸运地返回本国,其余的2700多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在被俘的人中,不仅包括普通士兵,甚至还有一名美军少校顾问弗莱明,这一点从侧面证明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和志愿军的战斗效率。

参考资料:

来自 胡今夫编著. 抗美援朝亲历记:一个中学生的战争生活回忆录[M].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033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