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拥有火器优势之前最后一场野战, 面对后金还是输的一干二净

闲说宇俊星2024-05-27 19:38:53  113

大凌河城堡

萨尔浒之后,从万历到天启再到崇祯。明军十几年时间大大小小野战被后金军事集团反复打脸。只有天启时代,依托坚固城防暂时顶住了几次后金的侵扰,但是依旧不能对后金大部队造成什么伤害。

萨尔浒之战开始,明军大中型野战难求一胜

1629年,崇祯帝登基不久,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从北京北面群山中杀出。一时京师戒严,后金在多路明军回援情况下依旧大掠而去。这极大刺激了皇帝和朝臣,辽东军政长官袁崇焕甚至背锅被杀。

但是敌人还是要解决的,临危受命的老帅孙承宗接手辽东。此刻必须巩固锦州一带的防线。明军把目光落在了锦州以东的大凌河。

今日凌海市修建的仿古长城,不远就是大凌河古战场

由于在野战中吃尽苦头,明朝军队开始想办法克制清军在野战方面的优势。朝廷吸取了之前辽东熊廷弼、袁崇焕等人防御后金的经验教训。决定采用孙承宗的堡垒战略、以守代攻,蚕食不断游走出击的后金。

大凌河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破土动工。

明军的层层递进的战略构想(历史总探长)

皇太极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招的巨大威胁。此刻后金没有攻城的火器部队,如果不能野战击败明军,攻城又不利。必然是和大明对耗,没有经济来源的军事集团会解体。

怎样用新的战术杀伤明军,引出守城的明军或消灭支援的明军成了后金军事集团所考虑的办法。

整个后金军事机器开始为大规模作战做准备,导致1631年初辽东特别安静。而这一年西北爆发了大量战事,内地的农民军开始搞串联了,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都登上历史舞台了。四处漏风的大明这会看着辽东似乎不危险,又后悔花钱太多修城了

着急让明军撤退的邱禾嘉

说来也巧1631年上半年,大凌河的祖大寿和后方的长官邱禾嘉非常不对付。邱想让祖大寿撤兵,祖大寿说城都修好了,这会儿撤不是有毛病吗。两边各执一词,这年8月,后方给大凌河守军送了最后一次粮食,而且粮食没送满只有三千石,一周后皇太极就来了。

这次八旗军主力全出准备非常充分,一来就把大凌河围的死死的。所以这年上半年后金其实压根没有闲着。

充满自信的皇太极没有着急攻城

这次没有着急攻城而是围着大凌河城开始搞“基建”。

后金在大凌河城的四面都挖掘壕沟。这些壕沟的周长足足有30里,而且挖了几圈,内部深达1丈、宽度也是1丈。外侧还砌有高1丈的护墙,还设有垛口方便八旗兵射击。

大凌河围城(可以参考清军后来围攻雅克萨城的布局)

守城的祖大寿人生第一次这么被优势兵力死死围住,当然10年后他还将经历1次。

围点打援

清军修筑这么坚固的壕沟除了要围困祖大寿,还一个原因隔绝明军援军和大凌河守军的联系,搞围点打援。

因为从努尔哈赤后期,明军开始搞堡垒防御后。后金很难再现当初拿下辽阳、沈阳那样的战绩了。经常打了几十天没有办法无奈后撤,然后攻击其他防御薄弱的地区捞点东西。旧的战术失效,所以要换新的思路。

攻其所必救,成了皇太极这一步要实行的。大凌河城就完美符合这个战术,这是一个明军不得不救的要塞。

袁崇焕时就曾两次修筑大凌河,但皇太极都没让他修完。大凌河城在今天的凌海市,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这让明军不得不投入救援部队,皇太极要的就是打援军。

这个战术后面屡试不爽。

一波波去救,一波波被后金击败

祖大寿被围不久,倒霉的第一波明军援军来了。增援的明军还不知道自己才是后金要吃掉的肥肉。8月16最近的松山守军就前来增援了,由于人数不多,又没有提防,被后金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

10天后8月26日,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依旧被后金击败。

明军救援,屡屡不利

9月初被祖大寿和后方皇帝催的不行的邱禾嘉又给了吴襄、宋伟1万兵马。这次撞了大运明军碰到皇太极率领200骑兵巡逻。但皇太极艺高人胆大,直接发起冲锋,1万明军被冲散了,又逃回了锦州。。。

就在关外形势紧张的时候,明军也在从山东地区调兵,但这支援军出了更大的幺蛾子。

登州援军,被一只鸡逼到老对手那里

此时明朝还有一项军事技术远远超过后金,就是火器。后金虽然有一些缴获但是数量不多。

明朝一直重视火器的发展。当时山东登莱明朝专门开设兵工厂筑炮,还重金聘用了葡萄牙人训训练明军,建立了一支半西式的军队。

巡抚孙元化这次调兵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1631年8月,祖大寿受困大凌河城。孔有德被孙元化命从山东渡海赶赴前线增援。

赶着去前线的部队,因为饥饿杀了当地一家大户的一只鸡。其实部队当时已经按军法处置犯事的士兵,士兵被贯耳游街,但当地士绅依然羞辱这群士兵。最后军队哗变在山东四处劫掠。到了第二年朝廷调了很多部队来才平息。

孔有德带着成建制的火器部队投降皇太极

1632年走投无路的哗变部队,心一横投后金去了。这是和后金有着深仇大恨的一帮人,明末这些官僚宝贝们,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

最后的增援明军——精锐火器营全军覆没

前几次波救援部队如此不给力,让守城明军备受煎熬。

城中祖大寿部已经粮尽,城中明军开始吃马肉,马肉吃完吃病死袍泽和民工的尸体的消息。再不发大军,祖大寿是肯定撑不下去了。

老帅孙承宗拿出了家底20000人规模火器+车营部队、2万野战部队共计4万人救援祖大寿

终于规模庞大的援军出动了,在各方协调下4万明军在9月底集结完毕前来救援。孙承宗鳖了三个月还从蓟州宣大要来2万人,另外孙承宗训练多时耗费巨资的王牌——车营。孙还调派了一名老将张春(时年67岁)负责明军的火器部队。

一个车营小队的布置

明军车营满编6000人,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支兼具攻坚、骑兵、步兵、火炮的多兵种协同部队。满编骑兵2400人、火枪2000支、步兵3200人、弗朗机火炮250门、战车128辆。孙承宗为了保险,让3支满编的车营全过来了。从这一点看不单单是救祖大寿了。孙承宗也是想能带走多少八旗兵就带走多少。

这一仗明军将积攒多年的火器全部投入

这次的明军学乖了很多。不再像12年前萨尔浒那样盲目的猪突进攻。也不像浑河之战支援的明军那样,救援的白杆军和浙军隔着浑河和八旗硬干。

1.战车部队在大军中间形成一个圆圈,缓缓向大凌河移动。

2.战车上方能放置大量火枪手、弓弩手,甚至佛郎机炮这样的轻火炮。能够让第一线的部队直接向敌方倾泻火力。明军中军火力惊人,大口径的红衣大炮10门,战车600辆,各式火炮10000有余,还有大量火枪弓箭手。

3.左右两翼是吴襄、宋伟的部队,他们受到攻击能马上得到中间明军火力支援。

结阵的明军一开始让后金占不到便宜

增援的的明军,阵容密集,还在左右两翼布置了火器部队随时支援。进攻方向还学习八旗军攻城的方式用坚固的盾车开路。面对后金冲击后躲在预制屏障后射击,这说明明军也不傻他们也会在战争中学习。

部队慢慢走了3天终于和皇太极主力碰上了双方开战。

皇太极亲临战场

不过后金还是老道一些,他们硬冲了几轮没有打破明军的铁桶阵。马上换战术拉出了仿制的红衣火炮对阵明军正前方屏障进行射击。

后金开始几轮冲锋不管用

后金转而用少量火炮轰击明军结果打开了明军一个口子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后金这批刚仿制好的的火炮经过校准居然轰开了明军中军的屏障。明军中军大乱,后金乘势开始硬冲明军左右两翼防御阵型。右翼顶住了,但后金第一时间把负责左翼的吴襄打崩了。

后金发起进攻,明军左翼崩了

负责中军张春还在组织被冲散的明军集结,但是左翼的吴襄居然跑了。。。

明军左翼的吴襄居然先跑了

双方自萨尔浒开始后,后金就屡屡用这种打法。突击部队不顾伤亡强行突进明军军阵,突击部队用盾车顶住明军火力,接近后近身肉搏用砍刀杀伤明军,用蛮力将明军组织打的稀碎。等明军阵型混乱后,其他部队再上去收割。

两军刚接触时,明军两翼被火器保护,后金前面几次也没有冲进来。这样就很像天启年间明军在坚城之下的作战方式了,背靠城墙只有正前方接敌,能最大程度化解后金这种破解组织度的打法。

有骑兵在阵营周围游弋,明军中军本来很稳当

但明朝这支援军没打多久左边吴襄就跑了了,军队陷入混乱。张春组织火器部队还击,刚稳定局面,还在焦灼时右翼的宋伟也脚底抹油跑了。把人数最多但移动不方便的火器部队留在战场。

两军开始短兵相接

明军中军在装备上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八旗军虽然装备了火炮,但是就数量而言显然是下风。明军还有大量的弓箭手,辽东明军的考核很严格,对于弓箭手射程和准度要求很高。

后金突入明军军阵,最后明军重金打造的车营部队报销

但最后火器营被后金突入,近战接敌火器优势也发挥不出来。打了一天明军全军覆没,老将张春被俘。

大凌河城中明军听着救援明军火炮声渐渐熄灭,祖大寿部一片死寂。

这一仗说明辽东明军心态出了严重问题,大规模野战完全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打不了相持局更不用说是逆风局。

大凌河这个局现在复盘,只要部队硬顶住八旗的三板斧。后金其实没啥有效办法。哪知道明军第一道防线破个口子两翼军心就散了,干出了卖队友的事。

参考胡斯战争中的防守阵型,在两翼有游骑兵保护,中间有火炮反击情况下,后金其实很难冲进来

狭路相逢勇者胜,结果每次后金都是那个勇者。

多年的历次惨败让辽东明军心里打上了钢印,他们丧失了近距离接敌死战必胜的信心。

依托工事城防才能勉强战斗的明军

小规模激战这个劣势还不明显,一旦大规模接战,明军没顶住第一波攻势马上出现畏战情绪,技术动作全部变形,第一时间想着都是怎么撤出战场。明军这种状态只能背靠城墙发挥才能稳定。

但这还是后金没有足够火器,冲击明军必须要用人命去敲开缺口的时刻。明军即使这样打野战还是不占优,等一年后孔有德带着火器部队投金了。皇太极完善了自己的火器部队,明军大规模野战就更完蛋了。

后面的后金军事集团更加从容自信,连续几次跑到河北山东抢劫,如入无人之地。

吴三桂父子真的不想说一句赞赏的话

这次战役其实就是10年后的1642年明清最后决战松锦大战的预演。松锦大战也是清军围城,明军增援,清军再打援,最后时刻吴襄儿子吴三桂先跑了导致全军崩溃。被困守锦州的还是祖大寿(祖大寿:怎么又是我)。不过10年后松锦大战输的更惨,13万精锐付之一炬。明军丢掉最后的野战兵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713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