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大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终于开播了。
首播4集看完以后,我彻底被这部剧给吸引住了,不仅仅只是因为这部剧有张颂文这位好演员,最关键的是,这部剧的剧情烧脑设计,确实充满了张力。
那么这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具体口碑如何呢?
请听我慢慢说!
第一:全员演技在线,张颂文全场最佳!
这部剧在没有上线之前,就已经靠演员阵容成功吸引了我的目光。
因为这部剧除了张颂文这位演技派以外,年轻演员荣梓杉也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好演员。
还有剧中饰演金爸的成泰燊也是众所周知的好演员。
再加上陈雨锶,李健等人。
这部剧的演员阵容确实耀眼。
而看完四集《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以后,我真的想说一句这部剧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全员演技都很给力。
当然全剧演技最炸裂,最有张力的还是这部剧的男主,那就是张颂文老师。
至少看完前四集,张颂文真的只凭几个眼神戏,就让我破防了。
特别是第四集,张颂文和荣梓杉吃面的那场对手戏,张颂文的每个眼神里,每个情绪变化里都是演技。
有愧疚,有怀疑,有无助。
这就是张颂文的本事,不需要太大的情绪表达,只需要眼神,只需要细节就能够抓住观众的心。
当然荣梓杉的演技也相当出色,从《西小河的夏天》,到《隐秘的角落》,再到这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
荣梓杉已经是第三次和张颂文合作了。
而两人一合体出场,就给人一种电影级别的质感,而在这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里面,荣梓杉和张颂文的对手戏,也确实给力。
所以,别的都不说,只冲张颂文和荣梓杉两个主角,这部剧就成立了。
甚至可以夸张点说,就是2024年的悬疑剧大爆款。
第二:剧情烧脑,全员各怀心思!
悬疑剧的爆点,还是在剧情的烧脑设计上。
而这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在剧情设计上,确实一出场就给立足了。
三个少年神秘消失,本以为这三个少年不会再回来了。
可是谁曾想,3年后,突然其中一个少年回来了。
但是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过往。
就在警察一百个怀疑这个少年是假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出现了。
那就是这个少年的家人,却无条件的接纳了这个少年。
而且还千方百计的证明,这个少年就是真的!
这就有意思了。
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只需要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为什么金家人,包括金爸,以及金家姐姐,都已经认出来这个回来的边杰,不是自家人,不是真的!
他们还是要无条件的接纳他,甚至还要帮他遮掩身份呢?
这里面除了有金家人为了安慰边母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当年边杰的失踪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至少从金爸的回忆里,他是有问题的!
甚至有可能,当年边杰并没有失踪,而是被他给干掉了。
至于金燕的回忆里面呢,她当年也知道边杰要离家,而在边杰离家之前,她看到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可以说,这部剧在剧情的设计上,确实瞬间就拉满了。
回归的假少年,为什么却被金家人给接纳了。
金家人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真正的边杰是不是已经死了?
当然除了边杰这条线索外,剧中还有一条线也很重要。
那就是张颂文饰演的失孤警察的线,他的儿子豆豆到底去了哪里,有没有可能边杰是他的儿子豆豆呢?
这些猜想都让这部剧更加烧脑,更加有趣。
这就是悬疑剧迷人的点,真相没有揭晓之前,永远不知道什么才是事实!
第三:情感细腻,泪点多!
实际上,这部剧应该属于打拐题材的剧集。
这样的剧集,最最催泪的,永远是那些因为失去孩子,而崩溃的父母们。
在第二集的剧情中,这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就带来了一个超级大泪点。
那就是边母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边杰丢失的三年前的那个雨天。
所以每一天,边母都在学校门口举着一把雨伞,等着接边杰回家。
直到那一天,边杰真的从学校里走了出来,真的迎过来喊了边母一句:“妈!”
当时边母那个小心翼翼,抓着边杰衣袖不肯松手的细节,真的让人破防了。
这就是演技,这就是细腻的情感表达。
看了这一幕,观众都会爆哭。
当然更催泪的还是张颂文的戏份。
有一场戏,是他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消息,说有一个地方,有个孩子和他儿子豆豆的身份挺像的。
于是他赶紧跑过去看是不是他儿子。
第一眼看过去,他就知道不是他儿子了。
当时他脸上的失望表情,瞬间就出来了。
但是呢,在后来他和小孩子的交流中,他安慰孩子:不要怨恨父母,因为父母一直都在找。
这一段台词的表达里,张颂文绝对是走了心的。
当然最最让人破防的还是一个吃面的转场镜头。
前一秒,张颂文一家三口在一起开开心心吃面,下一个镜头一转,就变成了张颂文一个人端着一碗面,而他面前放着两碗永远不会有人端起的碗。
这个镜头一出来,真的让人泪奔。
太苦了,太惨了。
所以,虽然这部剧目前为止,才播出了4集,但是这部剧绝对已经能够封神了。
因为不管是演员的演技上,还是剧情的烧脑设计上,都已经很优秀,最优秀的还是演员们的情绪处理,更是催泪。
这样一部剧,有希望问鼎2024年的悬疑剧剧王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