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讯 在许多投资者眼中,“中字头”一直都是避险的象征。在近日交易所集中对大量公司发出问询函的当下,许多风险偏好比较保守的投资者纷纷选择买入中字头央企来防止“黑天鹅”,但是,似乎中字头也并不总是那么安全。
6月4日晚,上交所向中国出版下发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关于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函件内容很简洁,并没有写明详细情况。
监管函代表了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认定和警告,相比于问询函要求澄清事实的意义,监管函更加严重,多见于违规的“垃圾股”。
但中国出版可不是什么投资者眼中的“垃圾股”。作为央企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2023年,中国出版营业收入达到62.98亿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达到9.67亿元,同比增长48.67%。按当年的净利润计算,中国出版的市盈率仅12倍PE。
根据公开信息查证,今年4月26日,中国出版发布公告称,将使用闲置自有资金和闲置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按照“规范运作、防范风险、谨慎投资、保值增值”的原则,将合计不超过8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其中闲置自有资金7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5亿元。
据了解,2017年,中国出版公开发行A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17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7213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1.45亿元。公司上市时给出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高达8项,分别为《三联生活周刊》“中阅读”项目、中华国学自研总库、中国美术教育全媒体开发应用平台、文科通识知识服务项目、品牌目录图书出版、CLOUDBAG教育云服务平台、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与商务印书馆工具书云平台。
也就是说,中国出版在上市时拟用于8项募投项目的11.45亿元,居然在长达7年的时间中还没有用完。根据6月4日披露的核查意见,募集资金具体还有高达不含利息的3.84亿元剩余,根据公司的计划,这部分资金及其利息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这是彻底的对IPO资源的浪费!”有投资者这么评价。同时,也有人质疑,出版业并不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不少大的出版项目还有国家基金的补助,根本没必要募集这么多钱:“每个项目都要募集这么多钱,但都看不到反馈报道,这些钱都花哪儿了?是不是都给了数字技术提供商收取回扣?”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日前,中国出版报收-4.33%,价格6.18元/股,逼近前低,自去年5月高点已经跌去超过60%。
【声明】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