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中林总自我修正篇: “我是林彪! 肖劲光吗? 停止攻击! ”

智胜聊历史2024-06-04 19:45:00  129

纵观我军战争题材影片,能够称得上史诗巨制和经典中之经典的,当属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决战》系列。而《大决战》三部曲再细分的话,帅克认为第一部《辽沈战役》拍得最好。这部电影,开了正面展示林彪指挥打仗形象的先河。再加上马绍信的本色饰演,形似神似都无可挑剔。这给军迷们自“九一三事件后”全面客观地认知林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界面。考虑到影片中很多经典的台词既是林彪指挥打仗艺术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电影台词语言艺术的一个升华凝练。帅克将结合这些经典的电影台词,依托真实的战史,对林彪在大决战中的几个神来之笔进行系列品读,也算是深化林彪指挥艺术研究的一个实际小举措。

军迷们都知道,东北我军经过1947年秋季和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等几个孤立的大城市后,下一步采取何种作战方针,这在毛泽东主席和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之间并不一致。毛泽东主席的主要作战意图是:东野大军南下北宁线,拿下锦州从而封闭东北大门将敌加以各个歼灭。而林彪顾虑较多,他的主要作战意图是先打下长春,彻底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递次南下作战解决全东北。最终,毛泽东主席勉强同意林彪先打长春。

对于这次打长春,应该说林彪计划得比较周密,准备得也比较充分。一向精算慎战的林彪甚至不惜以伤亡4万人的代价,力争在10——15天内拿下长春。然而,长春战役于1948年5月中旬开打后,战局远比林彪想象得要复杂艰难,仅一个大房身机场便久攻不克。于是,我们在《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刘亚楼在电话中对攻打长春的部队大声地训斥说:“你们干什么吃的,一个大房身机场都攻不动,什么?还是上不去?听着!重新组织进攻,不打痛郑洞国,廖耀湘兵团是不会出来的。对,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给我上去。”

这时,林彪走了过来,从刘亚楼手中接过电话,这样说道:“我是林彪,要肖劲光!肖劲光吗?停止攻击”。

林彪的这句台词很是简短,体现了他一向的言简意赅的风格。不过,林彪的这个停止攻击长春的决定,远不只是言简意赅这么简单。其给东北今后的作战方向和用兵重点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林彪的这个停止攻击长春命令,等于是一个关于东北作战指导的一次自我修正。本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是南下北宁线,既然你林彪坚持打长春那就依你,看你长春到底打得如何。而林彪经过打长春的实践,发现这个硬骨头并不好啃。于是,他并没有一味地强打,并没有像开始预期的那样,准备以伤亡4万人的代价必须拿下长春。透过这些至少体现出林彪用兵的两个特点:一是林彪打仗在指挥控制方面还是非常灵活的,二是虽说准备付出伤亡4万人的代价,但发现打一个大房身机场便出现较大伤亡,打下长春真有可能付出几万人的代价时,善于精算、善于打巧仗的林彪,显然认为这个代价并不划算。

其次,林彪的这个停止攻击长春的命令,等于是把他关于东北的作战想法逐步统一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导上来。尽管停止强攻长春后,在林彪和毛泽东主席之间还有过多次关于到底怎样打法攻克长春,到底东野主力重点用兵方向在哪,打完长春后到底是出兵热河承德,还是出兵北宁线等有过反复的磋商,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愈趋一致地回归到毛泽东主席最初设想的南下北宁线作战上来。直至1948年9月7日,主席最终明确提出辽沈战役方针,要求林彪“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春)、沈(阳)援锦之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

回过头来看,同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一样,辽沈战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以1948年2月毛泽东主席要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为发端,以林彪停令强攻长春为转折,尽管期间也有南下过程中因葫芦岛增兵而回师长春的短暂想法,但历史的车轮并未因这些而变向,而是按预想的轨迹迎来了辽沈大决战。

应该说,《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战争戏份从强打长春开始切入,并以林彪及时停止强攻长春为转折,这段戏份既与真实的战史吻合,也给后来战局最终发展演变为辽沈大决战做了很好的前导和铺垫。而“我是林彪,要肖劲光!肖劲光吗?停止攻击”这句经典的台词,则把林彪的指挥风格特点和历史背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一篇我们讲大决战中林总的敌情判断篇。经典的台词是:“我估计,不,我肯定蒋介石到了沈阳”。欢迎关注与指正。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736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