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平合战(一): 以仁王首倡义兵与源赖朝关东起兵

映天评历史2024-06-04 20:40:40  92

源平合战(战争或战役)通常指代的就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

当然,与贵族集团一样,源、平武士集团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支持平氏的源氏与支持源氏的平氏在各自阵营都广泛存在,所以源平合战并非简单的阵营对抗,还包含两大武士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

这场战争的时间跨度长达5年,一直从公元1180年4月持续到公元1185年3月,期间产生了两个年号,所以也被称作治承·寿永之乱

战争最终以平氏的灭亡结束,随后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开启了日本的幕府时代。

重要说明

在讲主干内容前,需要说明一些问题,关于源平合战的内容,目前主要采信的是《平家物语》《吾妻镜》《源平盛衰记》、《玉叶》、《百炼抄》等历史资料。

《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与《源氏物语》一样,都是小说体裁,这个艺术加工成分太多。

《吾妻镜》、《百炼抄》算是官方史书,但偏偏是北条氏在篡夺镰仓幕府实权后编撰的,为了洗白家族的谋逆之举,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存在篡改历史的情况,尤其是对源义经与源赖朝的形象刻画存在巨大争议。

《玉叶》是摄关九条兼实的个人日记,其内容主观意识太强(可参照姜文对凯申日记的评价)。

所以现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源平合战与真实的历史应该是存在不小的差距。本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甄别与研究能力,只能尽可能地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尝试去推测还原部分真相,各位看官权当看个乐呵。

源氏鼓动以仁王率先发起反抗

公元1180年2月,平清盛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不足两岁的外孙言仁亲王即位,是为安德天皇

高仓上皇作为平清盛的傀儡开设院政,平清盛的独裁统治正式确立,平氏一族自此愈发骄横跋扈,引起了朝野上下诸多势力的不满。

同年4月,后白河法皇第三子以仁王源赖政的鼓动下,以最胜亲王(查无此人,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名义向全国发布讨伐平氏的令旨(在古代日本指的是天皇或法皇发出的命令或敕令):追讨清盛法师并其从类叛逆之辈,源平合战爆发。

平清盛早在公元1167年,50岁时因病出家,故称之为清盛法师,也叫入道相国,之后一直躲在幕后操弄朝政。

以仁王作为后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原本是拥有皇位继承资格的,当然也仅停留在原本。

他的二哥守觉法亲王很早便出家,大哥二条天皇去世后,侄子六条天皇即位。随着后白河法皇重新掌权,六条被迫禅位,以仁王七弟高仓天皇即位。平清盛掌权后,又逼迫高仓退位,侄子安德天皇即位。

眼睁睁看着父亲与平清盛恣意操弄皇位归属,以仁王内心是极为不忿的,但慑于他们的淫威,以仁王不敢反抗,只能安分守己,混吃等死。平氏专权后,他担心受到政治倾轧,索性闭门不出,于家中修心养性。

源赖政出身清和源氏分支摄津源氏,算是源赖朝的祖父辈。此人政治素养极高,政治敏锐度、洞察力都很出色,总是能在关键时刻选择正确的队伍,得以平安度过了保元·平治之乱。后来在平清盛的保举下,一直晋升到了从三位,成为平清盛掌权时代位阶最高的源氏朝臣。

安德天皇即位后,平氏的愈发专横令他感到极为不满,而在平宗盛(平清盛的第三子,世所共知的接班人)对儿子源仲纲肆意羞辱后,怒火再难压制。

于是,已过古稀之年(77岁)的源赖政决定反抗,并成功说服30岁的以仁王,正式拉开了源平合战的序幕。

为了集结更多的反平力量,源赖政召在平治之乱后隐居熊野二十年的源行家(源赖朝的十叔,本名源义盛)出山,由他向全国源氏传送征讨平氏的令旨。

这个源行家个人能力比较平庸,但唯独搞事情的本事却是顶级。源赖政不愧是人老成精,选的这个大喇叭效果极佳。

源氏各主要分支大致分布在东海、东山、北陆三道,也就是东日本。在这些地方,源氏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源行家的行动很快便被监视他的僧人湛增(熊野别当,弁庆之父)发现,并将之密告平氏。平清盛得知此事后,立即派遣四子平知盛出兵征讨。

眼见事机败露,以仁王与源赖政仓皇逃往与平氏敌对的园城寺(天台宗寺门),并向延历寺(天台宗山门)兴福寺(法相宗本山)求援。然而,近在咫尺,实力强劲的延历寺(与平氏交好)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二人只得逃往奈良的兴福寺。途中与平知盛的大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二人最终不敌,相继战死。

尽管以仁王和源赖政的仓促起事以失败告终,但讨伐平氏的令旨已然传遍全国,他们点燃的反抗平氏的星星之火逐渐开始呈燎原之势。

源赖朝关东兴兵与源氏蜂起

公元1180年8月,本文第一男主,在平治之乱后被流放伊豆半岛长达20年的源赖朝(出身清和源氏嫡流河内源氏)与好岳父北条时政(出身桓武平氏分支,奉命监视源赖朝,是个真正的野心家)共举义旗,开始反抗平氏乱政。

源赖朝的军事能力很一般,首战石桥山之战便遭遇惨败。据说在逃亡途中,源赖朝一度想要自杀,幸赖他后来的忠狗梶原景时及时劝阻,并在其帮助下逃出生天。

源赖朝逃离伊豆半岛后,跨海前往房总半岛的安房国,在那里他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过失,总结经验教训。并逐步利用自己的家族背景和人格魅力争取关东各大势力的支持,再次凝聚出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了赢得这些人的忠诚,源赖朝逐步确立了御家人制度,即:凡是投靠到源赖朝麾下的武士,一律作为源赖朝的家臣,必须无条件地听从源赖朝指挥。而作为回报,源赖朝将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领地统治权和领地不受侵犯的权力)。家臣立功后,还可在原有领地之外被赐予新的领地。

为了强化对家臣的控制, 源赖朝还制定了严格的推举任官制度。简而言之,本阵营无论任何人,只有经过他本人的推荐,才可以担任朝廷的官职,否则便是违逆,必须遭受严厉的惩罚。

眼见源赖朝东山再起,各地源氏亦多有响应。平清盛不敢怠慢,立即任命嫡长孙平维盛为统帅,六弟平忠度为副帅,率军东征,负责平定关东乱局。

接到消息的源赖朝心生忧虑,自己手上的队伍终究是仓促聚集,时间太短,还未能形成足够的战力。要想击败平氏大军,还需要寻求更多的盟友帮助。对着地图,踅摸了一圈,甲斐源氏成了最佳选择。

甲斐源氏的武田信义(战国名将武田信玄的先祖,河内源氏分支)在接到以仁王的令旨后便与弟弟安田义定等人起兵响应,并相继打败了甲斐与信浓国诹访郡的平家军队,名声大噪。

9月中旬,源赖朝的岳父北条时政作为使者与武田信义谈判,双方最终达成盟约。

10月,武田信义大军杀入骏河国,打败了骏河国目代(遥任国司的代表,掌控知行国实权)橘远茂长田入道,占领了骏河。

不久,平维盛的大军进入骏河,武田信义与源赖朝合兵一处,与平氏在富士川河口对峙。

战前,源赖朝失散20年的七弟阿野全成自京都一路逃奔至此,与兄长相会,令源赖朝颇为感动。

与源赖朝同样失散20年的九弟源义经也于此时从陆奥开始南下投兄。陆奥的藤原秀衡(藤原北家分支,据说是藤原秀乡的子孙)身为北方霸主,在源平合战中始终选择作壁上观,两不相帮。不过他对源义经倒是极为看重,二人有父子之义。得知源义经要去寻找兄长,他便资助了其300骑兵。

常陆源氏的佐竹义政(河内源氏分支)作为平氏的死忠,坚决反对源赖朝的逆乱之举,对源赖朝的后方造成极大威胁。

此战开始后,有说是源赖朝令武田信义出兵夜袭敌后,也有说是武田信义贪功冒进夜袭敌后,总之武田信义是在夜晚发动了偷袭,不慎惊动了水鸟,随即便上演了一出日本版的风声鹤唳。

本就士气低迷的平氏大军以为源氏发起了总攻,本欲后撤暂避锋芒,结果演变成大溃逃,一场生死大战莫名其妙地就这样结束了。

考虑到关东局势还不稳固,平家势力依旧强大,源赖朝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退回大本营镰仓,准备征讨常陆的佐竹义政,然后继续经略关东,积聚实力,伺机而动。

此战获利最大的便是甲斐源氏,在击败平氏大军后,骏河、远江被甲斐源氏实际掌控。而源赖朝也希望由他们作为自己与平氏之间的屏障,便顺水推舟,令武田信义驻守骏河,武田信义的弟弟安田义定驻守远江,承认了他们对两国的占领。

战后不久,本文第二男主,千里驰援的源义经与大军汇合,看着当初的小襁褓如今已经成长为了一代俊杰,源赖朝内心十分激动。叙罢离别之情,兄弟二人擦干热泪,对天盟誓,消灭平氏,为父报仇,振兴门楣,再创辉煌。

以仁王的令旨传遍全国后,散布各地的源氏以及其它反对平氏专权的势力纷纷响应,甚至连平氏的传统势力范围内部也是狼烟四起。

平清盛的主要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日本的西部,特别是他的故乡——关西地方(近畿地方,图中粉色区域)。他在这一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之后又为了控制与南宋的贸易路线,而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四国和九州等地。

诸如:土佐的源希义(源赖朝五弟)、河内石川的源义基与源义兼父子、美浓的土岐氏(清河源氏分支)、近江的佐佐木氏(宇多源氏分支)、熊野的湛增(宗教势力)、伊予的河野氏(藤原氏分支)、肥后的菊池氏(藤原氏分支)等。

此外,在若狭、越前、加贺也有不少地方势力响应号召,起兵反平。

就在源赖朝起兵不久,本文第三男主,他的堂弟源义仲(木曾义仲)也在信浓举事。其父死于源赖朝大哥源义平(死于平治之乱)之手,两家世仇难以化解,所以源义仲在势力壮大后并未选择与源赖朝合兵,而是独立发展,成为了源赖朝日后的劲敌。

未完待续……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0012.html
0
最新回复(1)
  • 徐大炮2024-06-06 09:15
    引用1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平清盛下手还是不够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