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携妻衣锦还乡, 发现童养媳已苦等22年, 他的选择让人泪目

纵观历史20212024-06-06 00:21:40  67

1953年,开国少将易耀彩带着妻子范景阳回江西老家探亲,发现早已倒塌的房屋,被打理得整整齐齐。

这时,屋里走出来一个妇女,竟是易耀彩的童养媳,他们已分别22年,再次见面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场合。

易耀彩,开国少将,1917年出生于江西泰和县,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整个中国都笼罩在战乱的阴影里,民不聊生,江西也未能幸免。

张凤娥就是这个时候,因为战乱跟家人走散,被专门拐卖小女孩的老婆子卖到易家做童养媳。

易耀彩就这样和张凤娥一起长大,张凤娥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两个人年纪尚小,以姐弟相称。

易家父母虽然都是农民,但思想先进,易耀彩在父母的影响下,很小就跟父亲一起参加当地的农民暴动。

11岁那年,易耀彩的父亲不幸被人杀害,悲伤之余,他更加坚定信念,只有跟着红军,跟着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3岁那年,易耀彩跟母亲和张凤娥告别,离开家乡,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后来,为了保存革命火种,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易耀彩也成为红军长征的一员。

这次长征差点要了易耀彩的命,红军过草地时,蚊虫多,卫生条件又差,很多同志患上疟疾,易耀彩也不幸染病。

为了保证行军速度,为了这些生病同志更好的恢复,部队领导决定让生病的同志就地休养,养好身体再去追大部队。

当时的国民党就在后面,紧追不舍,如果留下来,势单力薄,很有可能会牺牲。易耀彩的一个舅姥爷刚好也在队伍里,坚持带着易耀彩一起跟着大部队走。

易耀彩又饿又病,快要撑不住的时候,舅姥爷解下自己腰间的牛皮带,煮汤给他喝,就这样,易耀彩保住了一条命。

经过长征,易耀彩在后面的战争中大放异彩,23岁就提升为某部队的参谋长。

这时,家乡传来消息,易耀彩的母亲和张凤娥被反动派杀害,他成了“孤家寡人”。

组织上一直很关心易耀彩,考虑到他独身一人,父母俱亡,战斗英雄也是人,也需要温暖,特意四处牵线搭桥,帮他介绍对象。

在组织的介绍下,易耀彩认识了范景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结为夫妻。

易耀彩一直认为家中的母亲和童养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婚后并没有向其中提起张凤娥。

新中国成立后,易耀彩一直希望可以去家乡看看,祭拜一下父母和亲人,苦于抽不出时间。

1953年,易耀彩刚好有机会回江西公干,带着范景阳回到阔别22年的故乡,记忆中的家乡已经变太多,他们一路走一路问到自己老家的位置。

本来,易耀彩夫妇以为老家的房子早就破败不堪或者没了,没想到院子里收拾得干净利索,墙边还种了小花。一个头发有点花白的妇女从屋里走出来。

“姐姐...”,易耀彩脱口而出,虽然已过二十多年没见了,但他仍旧一眼认出来,这个妇女正是张凤娥。

听到一声“姐姐”的张凤娥,再看着眼前身穿军装的男人,一下子愣住了,随后她的眼睛湿润了,盼了这么多年,他终于回来了。

直到这时,范景阳才从易耀彩那里知道丈夫和张凤娥的事情,但她从不是那种拈酸吃醋的人。

范景阳心中只有敬佩,一个弱女子,在经历战乱,没有依靠的时候,仍旧守着这个家,等着家人归来,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

当年村里出事的时候,张凤娥刚好在山上做事,又借着邻居的好心掩护,才逃过一劫。

后来,张凤娥给易耀彩的母亲养老送终,这么多年,她一直生活在村里,做点农活养活自己。

虽然没有一丝音讯传来,但张凤娥一直觉得易耀彩会回来,她要守好这个家,逢年过节,就去父母坟前烧纸尽孝。

易耀彩没料到,这么多年张凤娥一直在老家,还这么傻傻的等着他。

张凤娥身为一个女人,易耀彩离开家乡后,一直没有再嫁,受了太多苦。易耀彩劝张凤娥改嫁,找一个合适的人,成个家过日子。

张凤娥:,我进了易家的门,那就是易家的人。你不用担心我,你和小范好好生活,空了就回来看看。

范景阳非常感动,主动提出把张凤娥接到青岛,跟他们一起生活,被她委婉拒绝,只愿意守着老屋,守着父母的安息地。

从那以后,范景阳每个月都会寄一份钱给张凤娥,帮她改善生活,一直没有中断。

易耀彩非常愧疚,觉得自己耽误了张凤娥,临终前嘱咐妻子范景阳:

“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张凤娥,我有一个要求,死后将我的骨灰分成两份,一份埋在我工作的地方,另一份要请你把我埋回老家,跟张凤娥葬在一起,生前我没有陪着她,死后就让我陪在她身边吧。”

1990年,易耀彩因病在北京逝世,张凤娥到北京见他最后一面。8年后,张凤娥在老家去世,范景阳按照易耀彩生前的意愿,把丈夫和张凤娥葬在一起,生未相依,死后共眠。

易耀彩的决心,真是一番苦心,对得起妻子范景阳,补偿了等他多年的童养媳,令人动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910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