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薛仁政通讯员李晓珊伍晓丹韩羽柔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大鼓!”儿童节刚过,在一声声童谣中又迎来了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划龙舟、吃粽子、饮蒲酒、挂香囊、挂艾草等多种习俗,人们通过这些活动传承端午文化,体验端午乐趣。
孩子可以吃多少粽子?孩子可以佩香囊吗?端午假期出行应预防哪些传染病?在欢度端午假期时,儿童应注意哪些健康问题?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专家进行解答。
端午吃粽子专家建议儿童“按年龄”吃
粽子,作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与端午节深度绑定,广大“吃货”更是将端午节戏称为“粽子节”。据了解,粽子中的糯米性甘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而包裹粽子的粽叶有着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等药用功能。粽子的配料如小枣、赤小豆等也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
然而,粽子虽好,不宜多吃!
“粽子中的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得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尤其是儿童,过量进食极易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明主任中医师介绍,小孩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其是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食用粽子应适量。糯米不易消化,建议搭配一些粗粮、蔬菜食用,减轻胃肠负担。
此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来说,食用粽子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王明表示,3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不建议吃粽子;3-6岁的孩子可以少量吃一些,手掌大的粽子,一般半个为宜,不能超过1个;6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像成人一样,一次性吃下整个粽子,但也不能过多。
此外,不建议孩子食用咸粽,如蛋黄肉粽、腊肉粽等较为油腻、不易于儿童消化的粽子。
端午佩香囊儿童也能“闻香治病”
端午节佩戴香囊既是传统习俗之一,也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据悉,端午时至仲夏,五毒尽出,蝇虫飞动,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疾病邪气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囊等具有驱邪解毒的功用,且不同的香囊配方可以起到除瘴避秽、增强免疫力、驱虫止痒、防病解暑、温中散寒等功效,逐渐成为了端午习俗。
“‘香佩法’和‘香臭法’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外治疗法。”王明介绍,香囊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持久、安全性高、美观大方等优势,且现在儿童贪食寒凉之物,饮食习惯不佳,因此推荐儿童佩戴香囊来“闻香治病”。
他提醒,儿童佩戴香囊,需注意选择安全材料、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喜好选择形状可爱、气味温和的香囊,并确保香囊佩戴方式安全舒适,不要让儿童误食或吸入过多香气。
端午出行手足口病、猩红热……儿童应预防这些传染病
端午假期出行忙,传染疾病需谨防!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知,猩红热已经进入高发期,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多地网友发帖反映,孩子感染猩红热后体温超过39℃,“很遭罪”!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猩红热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咽部肿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等。值得一提的是,猩红热传染高发地带多位于温带地区,寒、热带地区较少。
“由于相对北方升温较快,且猩红热传染能力相对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较弱,因此在广东暂无大规模猩红热传染的情况出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提醒,尽管如此,端午假期有前往北方旅行计划的家庭仍应当注意猩红热的防护。
据介绍,猩红热目前无疫苗可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身体免疫力是对抗猩红热最重要的“武器”。
彭劼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帮助孩子做好手部卫生以隔离病菌传播,筑就对抗猩红热的“防火墙”。在出行期间,还应注意合理休息,远离人群密集场所,“要让孩子快乐,更要让孩子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恰逢春夏交替之际,天气湿热,属于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有家长反映:“孩子手上、脚上到处起皮疹,浑身都发热!”
彭劼介绍,手足口病属于肠道传染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洗漱用品、玩具及床上用品等都可能引起感染,还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且目前并无疫苗,因此为孩子做好日常防护尤为重要。
彭劼提醒:小孩子好动,除了做好日常防护、远离密集人群外,端午节外出期间家长也要帮孩子做好手部卫生,帮孩子养成不乱摸、乱碰的好习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