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但皇后并非只有16位,而是29位。毕竟嗣皇帝并非都是皇后所生,比如明宪宗朱见深便是英宗朱祁镇的妃嫔周氏所生,因儿子是长子坐到了皇位上,周氏最终被追谥为孝肃皇后。
而在这29位皇帝中,其中有四位是废后。比如:
明朝第七位皇帝景泰帝朱祁钰的发妻孝渊皇后汪氏,汪氏家族世代承袭金吾左卫指挥使。正统十年八月嫁给郕王朱祁钰为王妃,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自然作为郕王王妃便被尊为皇后。
汪氏先后为朱祁钰生下两位公主,但却被废。
汪氏生性仁厚偏执,在嫂嫂钱皇后(英宗发妻)为夫君奔波着急时,汪氏便经常宽慰嫂嫂。景泰三年,已经彻底坐稳皇位的朱祁钰便打算将朱见深(英宗长子,英宗生母孙太后所册封)的太子之位废掉,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封为太子,汪氏极力反对,而得罪了朱祁钰。
朱祁钰将其废掉皇后之位,将皇子朱见济的生母杭氏封为继后。
不过汪氏也算是因祸得福,在英宗复位后因为是景泰帝废后而得以保全,没有被逼殉葬。甚至还得到了明宪宗朱见深的尊重,让其安享晚年。
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发妻吴氏,吴氏是都督府同知吴俊的女儿,聪明大方,天顺八年朱见深登基后被封为皇后。但是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朱见深一生深爱的是大他17岁的万贞儿。吴氏嫉妒万贞儿得宠便杖责了她,没想到朱见深居然为了万贞儿直接废掉了吴氏后位,吴氏仅为后位上一个月而已。不过因为吴氏在冷宫时经常偷偷照顾纪女史所生的皇子朱佑樘,而得到朱佑樘的尊重,朱佑樘登基后,对吴氏照顾有加。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继后张氏,张氏在嘉靖元年因为长得漂亮入宫被封为顺妃,嘉靖七年嘉靖帝发妻陈皇后病逝后,张氏被封为继后。然而张氏仅在后位上六年便被废了,至于被废的原因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嘉靖帝的性格刻薄,皇后背后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除了这三位废后,明朝还有一位废后,而且还是明朝第一位被废的皇后——胡善祥。
胡善祥是明朝四位废后中最值得同情的一位,孝渊汪皇后是因为反对废掉英宗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被废,吴废后是因为妒忌万贞儿得宠而废,张废后是因为得罪嘉靖帝而被废。而胡善祥既没有得罪明宣宗朱瞻基,也没有妒忌其他的妃嫔得宠,一直都安分守己、母仪天下,丝毫没有逾矩,但却被宣宗一纸圣旨直接废掉后位。
不过宣宗在多年后,确实也曾后悔自己废后的决定。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一下:大明第一废后胡善祥的一生,为何值得天下人同情?
01“占了”孙氏皇太孙妃的位置
胡善祥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入宫,被封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太孙妃。但实际上,在胡善祥入宫之前,朱瞻基已经有了心仪的女子,此人便是孙氏。孙氏是在建文三年(1401年)出生,从小便长得十分漂亮,孙氏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
巧的是,皇太子妃张氏(诚孝昭皇后,明仁宗朱高炽的发妻,明宣宗朱瞻基的生母)的生母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便听说了孙氏,对孙氏很满意。
永乐八年(1410年),朱瞻基已经13岁,朱棣认为太孙应该到了应该挑选太孙妃的年纪,便让太子妃张氏留意着人选,有合适的可以推荐一下。彭城伯夫人作为太子妃生母自然可以经常入宫看望女儿,便跟女儿提到了孙氏,称孙氏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贤德。
太子妃张氏便向朱棣推荐了孙氏,就这样孙氏得以入宫。这一年孙氏尚且只有10岁,便奉旨留在太子妃的宫里由太子妃亲自教养。
就这样朱瞻基便能同孙氏“朝夕相处”,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感情极好。
然而,最终孙氏并未被册封为太孙妃,太孙妃的人选是朱棣亲自挑选的,朱棣看中的是光禄卿胡荣的第三女胡善祥,胡善祥的姐姐胡善围在宫里做女官。
朱棣之所以挑选胡善祥,是因为胡善祥举止端庄,是出了名的贤德。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朱瞻基是朱棣的“好圣孙”,永乐九年便被封为皇太孙,确定其隔代继承人的身份。所以朱瞻基的皇太孙妃,便是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自然要贤德之人才可。
可见在朱棣的眼里,孙氏虽然也贤德,但她并不及胡善祥。
就这样永乐十五年,胡善祥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妃,而孙氏只能“屈居”太孙嫔之位。原本彭城伯夫人送孙氏入宫,是想让孙氏为太孙妃,然而愿望落空不免会抱怨几句。太子妃张氏贤德,并没有为此而多说什么。
就这样朱瞻基一下子两位美人在侧,一位是端庄贤德的胡善祥,一位是自己的青梅竹马。虽说那时候的男子三妻四妾很正常,更何况是身为皇太孙的朱瞻基,“后宫佳丽三千”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三个人的婚姻注定有一个人是多余的,更何况是朱瞻基并不喜欢的胡善祥地位高于孙氏,孙氏有朱瞻基的宠爱在,又怎么能甘心屈居人下呢?
没有朱瞻基宠爱的胡善祥,注定了不会幸福。
而胡善祥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朱棣这位皇祖的干涉。若朱棣能将朱瞻基心爱之人直接册封为太孙妃,胡善祥为太孙嫔的话,或许胡善祥能在妃位上安度余生。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朱棣之所以如此重视太孙妃的人选,也是“爱之深”的缘故。
02无错被废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朱瞻基便由皇太孙的身份转变为皇太子,如此一来,胡善祥便被封为太子妃,而孙氏则是被封为太子嫔。
洪熙元年,仁宗仅在位10个月病逝,朱瞻基作为皇太子登基,史称明宣宗。
朱瞻基登基后,将发妻胡善祥封为皇后,将孙氏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此时皇贵妃这一称呼还未出现,除了皇后贵妃便是最尊贵的)。
按照祖制,至于在册封皇后的时候,才会同时赏赐金册与金宝,皇后以下即便是贵妃也只是只有金册而无金宝。但是朱瞻基宠爱孙氏,便在请示生母张太后后,赏赐了皇后才可以有的金宝。如此一来,明朝便出现了“皇贵妃”。
而且自此以后,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的皇贵妃都会像皇后一样有金册与金宝。
只是孙氏并未被正式册封为皇贵妃,所以在历史上被承认的第一位皇贵妃便非孙氏,而是明宪宗的宠妃万贞儿(其实景泰帝朱祁钰宠妃唐氏是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贵妃,只是因景泰帝被降为郕王,唐氏便被降为郕王姬妾殉葬,所以历史上首位被承认的皇贵妃便是万贞儿)。
孙氏之所以并未正式被册封为皇贵妃,不是朱瞻基不再宠爱她,而是朱瞻基直接将其册封为继后。宣德三年,朱瞻基废掉胡善祥后位,改封孙氏为后。
理由很荒唐:
后未有子,又善病
皇后没有生下皇子,而且身体不好。
确实胡善祥在嫁给朱瞻基以后,先后生下两位公主,并未生下皇子。但胡善祥尚且在盛年,若能的朱瞻基宠爱的话,又怎么能确定一定生不出嫡子呢?
朱瞻基此举,无非就是因为宠爱孙氏的缘故。
宣德二年十一月,孙氏生下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子朱祁镇。孙氏本就得宠,又生下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子,朱瞻基对其便更加的宠爱。
在无嫡子的情况下,朱祁镇作为长子,理应被封为皇太子。
确实在朱祁镇仅三个月时,便被封为皇太子。
朱瞻基以“皇后无子”逼其退位让贤,而且还是让皇后自己主动上表退位。
皇帝废后是事关朝政的大事,朱瞻基在废后之前,自然会同几位朝廷重臣商量,所以便召见了蹇义、夏原吉、杨荣、杨士奇等人,对群臣说道:
我已经年过三十,还一直没有皇子出生;如今孙贵妃生下皇子,理应母从子贵,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但皇后要如何处置呢?
孙氏假装推辞:
皇后身体恢复后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就这样,朱瞻基在宣德元年废掉胡善祥后位,让其退居长安宫,赐其“静慈仙师”的尊号。
紧接着孙氏便被封为皇后,如此一来朱祁镇便从庶子的身份转变为嫡子。
作为皇后,其实胡善祥足以母仪天下,不仅孝顺婆婆,而且作为皇后带头节俭,合宫众人都对胡善祥尊重有加(孙氏便不确定了),确实颇有古代贤后的样子。
而作为贤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夫君时常劝谏。朱瞻基确实是明朝难得的圣君,心系天下,但是他有一个爱好——喜欢斗蛐蛐,所以他又被称为“蛐蛐天子”。
在《明朝小史》中这样记载:
“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朱瞻基有兴趣爱好并无伤大雅,但是因为他喜欢蛐蛐而导致民间出现妻离子散的情况,自然对朱瞻基的名声有影响。群臣又怎么会没有意见呢?
胡善祥作为皇后,自然会多加劝阻。
一开始朱瞻基自然不会怪罪皇后,但是胡善祥生性耿直,并不懂得察言观色,迂回变通。时间久了,朱瞻基自然也会厌烦。
而且胡善祥并不懂得如何争宠,朱瞻基身为一国之君,像胡善祥这样的端庄淑女自然不少见,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而孙氏不同,二人本就有青梅竹马的情分在,而且孙氏懂得看朱瞻基的脸色说话,自然更加得宠。
就这样胡善祥无错被废,自然会让天下人同情她的遭遇。其实后来朱瞻基也会后自己废后的举动,毕竟胡善祥温柔贤淑,确实没有错处;但孙氏已经做到后位上多年,不可能再更改。
03得天下人同情
虽然孙氏是张太后推荐入宫的,而且是胡善祥的出现“抢了”孙氏太子妃的位置,但张太后还是很同情胡善祥无错被废,所以便经常将胡善祥叫到自己的宫里,陪自己说说话,甚至还让胡善祥住在清宁宫里。张太后贤德,她希望自己做的这一些能稍稍宽慰胡善祥。
每次宫中有宴会的时候,张太后都会让胡善祥的位置在孙氏之上。
此时的孙氏已经是皇后,位置在废后之后,自然心里不高兴。
但她并不能表现出来,毕竟自己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不应当如此小气;更何况想要保住自己的后位,还需要谨慎小心、宽容大度。
就这样,在张太后的庇护下,胡善祥得以在宫里安稳度日。
也正是因为如此,胡善祥同张太后的感情极深。
宣德十年,朱瞻基年仅38岁病逝,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史称明英宗。
朱祁镇尊祖母张氏为张太皇太后,生母孙氏为孙太后,至于嫡母早已被废,自然不会被尊为太后。不过朱祁镇最终还是给了嫡母尊荣,这究竟是为何呢?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病逝,胡善祥很是伤心,毕竟自己被废多年在宫里还能安稳度日离不开婆婆的照顾。或许胡善祥也是在为自己而哭,毕竟没有了婆婆,自己在宫里的日子会很孤寂。
在婆婆张氏去世的次年,胡善祥也去世了,年仅42岁。
英宗下旨按照妃嫔之礼下葬嫡母,谥号为“静慈仙师”。
天顺六年,英宗复位后的第六年,其生母孙氏病逝。英宗的发妻钱皇后便劝说夫君英宗,恢复嫡母胡善祥的尊位:胡皇后贤德而且并无罪,却被废为仙师;她已经不在了,大家都因为太后的缘故,才降低了其安葬的规格。
孙太后在时,英宗自然不敢,毕竟担心生母会伤心。
“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
生母病逝后,在钱皇后的劝说下,英宗便也动摇,询问大学士李贤的建议,李贤认为若当真能恢复宣宗发妻胡善祥后位的话,将其神牌供奉与奉先殿,便能彰显陛下的孝顺。
就这样天顺七年,英宗为嫡母上谥号“恭让章皇后”。英宗不仅恢复胡善祥皇后的尊号,而且还附帝谥,这确实非常难得。不仅如此,英宗为嫡母修建陵寝安葬,让早夭的永清公主(胡善祥次女)陪伴嫡母身边。
结语
其实英宗之所以恢复胡善祥的尊号,一是因为他与钱皇后确实同情嫡母的遭遇,毕竟嫡母是无罪被废;但是只要生母孙太后在一天,英宗与钱皇后便不敢提为恢复胡善祥后位的事情,毕竟英宗孝顺,不敢让生母伤心。但是天顺六年孙太后病逝后,英宗在钱皇后的劝说下便同意了恢复嫡母尊号的事情。毕竟英宗此举,也是在彰显自己的仁孝。
其实胡善祥从入宫开始便注定了这样的结局,毕竟她生性耿直端厚,并不擅长争宠;而朱瞻基一生所爱并非胡善祥,而是青梅竹马的孙氏。胡善祥虽然是朱棣亲自为朱瞻基挑选的发妻,但是在朱瞻基的婚姻当中,胡善祥更像是一个突然闯入者,打扰了他与孙氏恩爱的生活。
若非胡善祥温良贤淑,或许早已被废。
然而即便是胡善祥有古代贤后的风范,还是被废。
就因为她不是朱瞻基心头所爱,对于胡善祥而言,确实有些不公平。也正因为如此,在她被废后,得到了天下人的同情,包括孙氏的儿子英宗朱祁镇与孙氏的儿媳钱皇后。
参考资料:
《明史 后妃列传一》
《胡善祥墓志铭》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