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航在去年9月、10月开启了大规模的空乘人员招聘,经过千挑万选,最终共有五百多名幸运儿拿到心仪的offer,准备开启逐梦蓝天之旅。
然而,你以为拿到offer就等于找到工作了么,这个公司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给这些应聘者狠狠打了一巴掌。
招聘结束后,大家本以为过个一两周就会开始培训准备上岗,然而现实情况是这家公司只留下了一个微信群,一个没有任何通知的招聘群。
作为应聘者,大家都很着急,如果岗位黄了也好做打算,但是咨询群里的招聘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只是“等通知”。
终于,在招聘结束四个月后,今年2月招聘工作人员在群里发通知收集大家的培训意愿,大家也终于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以为可以欢欢喜喜入职了。
然而,收集完意愿以后,这家公司又再次消失了,给大家的答复依然是“继续等通知”。
到目前为止,招聘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关于培训入职的事这家公司依然绝口不提、没有下文,也是黄花菜都凉了。
从这家公司的表现来看,这些应聘者大概率是没机会入职了,公司只是不好正面给答复而已,毕竟担心舆情发酵影响企业形象。
这家航空公司之所以出尔反尔,估计与其内部的管理政策动向变化有关,具体有两个关键性事件:
1、“地转空”政策
该公司去年7月启动“地转空”政策,也就是把地面人员在经营旺季转为空乘人员保障航班,以弥补旺季空中人员的缺口。
该公司启动的空乘人员招聘是在9月和10月,这时候第一批“地砖空”的人员已经到位,也就是说空缺的空乘人员岗位已经补齐了,自然就不需要新招聘的人员,因此拖着不通知他们办理培训入职。
2、收购三亚航院
今年3月,该公司豪掷7.9亿元收购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全部股权,成为其掌舵人。
三亚航院是一家培养航空专业人才的学校,自然储备和培养着大量的预备空乘人员,通过这次收购,以后该公司就可以从自家的学校里招聘空乘,降低培训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形成集团内企业资金和资源的互补循环,一举两得。
因为有了自己的空乘人员输送平台,该公司自然就不再需要社会上招聘的空乘人员,之前盲目招聘的那批人,自然也就等不到入职通知了。
不得不说,这家航空公司的老板确实很懂经营之道,真的做到物尽其用,通过内部资源调配,最大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难怪今年一季度利润大增。
企业决策瞬息万变可以理解,但是因为内部管理变动影响外部人员的入职,也是很没有信用的,影响的也是企业形象,还是希望该公司妥善处理那批不能入职的应聘者,给他们一个合理的交代。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