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力派演员实至名归,收获丰厚票房成绩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娱乐圈中,仍有一批实力派演员凭借出色的演技和代表作,获得了令人钦佚的丰厚票房回报。
吴京堪称当之无愧的"票房扛把子"。他个人身背高达316亿元的票房战绩,激活一部部燃战佳作,扮演的男主角形象总是英勇硬汉、热血沸腾,深受观众的热捧追随。
无论是《战狼》还是《流浪地球》,吴京都能完美驾驭,将荧幕硬汉的形象百分百展现,赢得一众影迷的喝彩叫好。
喜剧大师沈腾无疑是另一种代表人物。他出品的喜剧作品都能获得极高的口碑和票房,观众对他的喜剧天赋、把关能力是绝对认可的。
只要一部影片的"含腾量"足够高,就能让所有观众捧腹大笑,乐不思蜀。可以说,沈腾就是喜剧界的票房万金油。
张译则是出了名的"劳模"演员,在每一部代表作中,他总是全身心投入、卖力演绎。不论是喜剧还是主旋律,只要由张译加盟,作品的质量就有了坚实保证。
他对每个角色的塑造总能抓住精髓,将人物百分之百展现在荧幕之上,赢得一众影迷的一致好评。
实力影帝黄渤的票房号召力也是出众的。他的作品几乎无一不是口碑与票房的双赢,既有喜剧的幽默诙谐,也有剧情片的内核与深度。
无论是轻松诙谐的喜剧形象,还是沉稳内敛的剧情大师,黄渤总能驾驭自如,每一个角色都可圈可点。
虽然年纪稚嫩,但易烊千玺已然成为新生代演员的杰出代表,尤其在"00后"群体中拥有极高的人气和影响力。
他个人已收获高达181亿元的优异票房成绩。作为常规男主角,易烊千玺新潮时尚的形象总能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即便在群像大制作中,他往往也能轻松获得重要的二番角色,实力有目共睹。
二、某些演员骄矜自大,蹭热度获虚高票房数据
然而,这个娱乐圈里也存在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蹭热度例子。他们身后的所谓"百亿"票房数据,多半是靠客串大热作品或小角色获得的,完全不配被冠以"票房先生"的响亮头衔,简直是骄矜自大、吹牛自夸。
其中最过分的要数韩东君了。这个演员在群像电影《1921》中,虽然大家云云集但他的戏份却根本排不上号,微不足道。
但该片的总票房居然也被硬生生算进了他的个人账上,可笑极了。更荒谬的是,在战争巨制《长津湖》里,韩东君只扮演一个小角色,戏份少得可怜,充其量也就是七番角色,对剧情推进毫无帮助。
但该片取得了98亿的超高票房后,居然也全部归入了他的个人成绩中。
就这样,一个明明就是"零蛋"的演员,凭借两部作品的蹭热度行为,就制造出了103亿的高票房数据,高于不少国手级实力派影星。
韩东君凭什么能享受这等殊荣?他在那些影片中可曾付出过什么?不过是捡了顺风车,趁热打铁罢了。
杜江的做法同理,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蹭热度者。回顾他早期参演的电视剧,如《全家福》《青瓷》等,他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小卖小配而已,当时观众对他的印象多半止步于"这张脸眼熟"。
只是后来他将重心转移到电影,在《红海行动》《你好,之华》《中国机长》等主旋励大作中客串露了几个小角色,尽管戏份少得可怜,剧情推进上几乎没有分量可言,但偏偏也能如主角般享有巨大票房待遇。
欧豪的"捷径"与此类似。作为一个音乐出身的新人,他早期参与的影视作品中如《临时同居》《青禾男高》等,多半默默无闻,观众对他印象模糊。
直到后来他开始被主旋律大制作重用,在《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八佰》等重量级作品露了一手,尽管大多只是小角色,但这些大片们高昂的总票房,却也无一例外被计入了欧豪的个人账上。
最终,欧豪就这样凭空多出了272亿的高票房数据,让人啼笑皆非!如果将那些充斥着蹭热度、巴结主旋声势而获得的作品剔除,欧豪真正的个人实力成绩,怕是连可怜的45亿都凑不全吧。
另一些例子看似温和一些,但其实都是同一种投机取巧的操作。比如朱亚文,他能真正算作主演的电影,除了《长津湖》系列,几乎是为数不多。
其它像是《猎狐行动》《我和我的家乡》之类的作品中,他的角色往往就是龙套二番,充其量也就是个小配角而已。
但偏偏这些片子的高票房全被计入了他的个人账上,汇总起来就高达170亿,居然能排在影人榜第11位,远超过很多国手级演员。
刘昊然和李晨的情况也如出一辙。前者从影以来,除了凭借《唐人街探案》系列慢慢走红外,其他大部分角色,不是客串就是配角,但他最终依旧凭空获得了200亿的高昂票房数据。
而李晨在娱乐圈的主要地位,一直以来都是主持和综艺方面为主,只是后来偶尔会硬塞进一些大制作电影的客串角色中,如此而已,却也傲慢地将257亿的天文数字票房成绩算在了自己头上。
三、某些"百亿先生"其实是纸上谈兵
以韩东君为例,他在《1921》和《长津湖》两部影片中,戏份微不足道,充其量也就是小角色和龙套,对剧情发展完全没有推动作用。
但凭借这两部蹭热度大作,他就窃取了103亿的高票房数据,远超过很多真正的实力派影星。
再看杜江,无论是在《全家福》《青瓷》这些早期电视剧里,还是在后来的《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等影片中,他都是小角色和绿叶的存在,对剧作品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欧豪的情况更加可笑。这个音乐出身的小透明,早期参与的所有影视作品,都是小角色和默默无闻。直到后来他被主旋律大制作盯上,开始被重用为热门大片小卖小配,仅仅是为了让人物形象多一些曝光度。
朱亚文的情况也很典型。除了《长津湖》系列之外,他在其他所有热门影片里,也不过是小角色和路人乙而已,对剧情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偏偏这些作品的高票房,也被强行计入了朱亚文的个人战绩中,从而制造出170亿的虚高数据,远非其本人实力可及。
其他一些人物如刘昊然、李晨等,情况更加离谱。他们在绝大部分热门大片里,或是路人乙,或是小透明,仅仅是为了曝光度而被塞进去充当绿叶,对剧情毫无推动作用。
但结果他们的个人票房数据,却被直白地叠加了所有蹭热度大片的票房份额,制造出200多亿、250多亿的高票房,远超其本人实力。
这些所谓的"百亿先生",不过是纸上谈兵。他们没有真正的主旋律大作,也缺少引领票房的实力和号召力,全靠蹭热度、打酱油来获取虚高的个人票房数据。
一个个自诩"票房先生"的头衔,不啻于自我炫耀、骄矜自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4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