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4年第10期 看,新征程上的青春领跑者 ——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风采录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表彰先进、树立标杆,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王传超等30名同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部青年突击队等20个青年集体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近日,为激励广大中国青年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向榜样看齐,《中国青年》杂志记者深入采访了获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青年和青年集体,记录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坚守理想、笃行实干,赤诚奉献、奋勇争先的生动事迹。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接续奋斗、建功立业,奋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网络编辑部 统筹—张斯絮 刘晓 孙嘉怿:我为烈士来寻亲 文—本刊记者 王镭铮 2024年4月29日上午,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暨百场宣讲启动仪式上,孙嘉怿饱含深情地说:“我是一个追星星的人,追的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星。” 孙嘉怿是“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这个总是靠“看熊猫花花的视频解压”的开朗女孩,用7年时间带领400余人的团队,为1467位烈士寻亲成功。 “我的青春没有和平与鲜花” 孙嘉怿的足迹犹如刻痕,执着且坚定。故事的开始,还要追溯至遥远的2006年。 那年,孙嘉怿参与了到浙江各地的农村寻访抗战老兵的志愿活动,为他们洗手并留下手印。当时只以为是一次很普通的活动,却成为孙嘉怿追寻的起点。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炮火虽不再燃烧,但战争留下的轰鸣却远未停息。我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受益人。 2008年,孙嘉怿结对了人生当中第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王仁佑。老人的眼神,是铁血与坚毅的化身,王爷爷那句“孩子,我的青春没有和平、没有鲜花,只有炮火与战争”,深深震撼了她。 六年后,爷爷离世,给孙嘉怿留下的,除了无尽的思念,还有无数个压不住的“问题”——“爷爷的战友们叫什么名字?”“爷爷的战友们埋在哪儿?”“爷爷的战友们还有亲人牵挂吗?” 从此,孙嘉怿便走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她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到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拍摄墓碑照片和陵园环境照片,上传至社交平台。 日军在城墙上遗留的弹孔依然清晰,为国捐躯的英烈仿若仍在冲我们高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历史决不能被遗忘。孙嘉怿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能够在路过时,听一听他们短暂又璀璨的人生故事,为他们的英勇无畏,为他们的人格丰碑,献一束花。
孙嘉怿 “孩子,最近忙吗?”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孙嘉怿。 为了更好地帮助更多烈士寻亲,孙嘉怿除了利用周末时间走访,聆听老兵的参战故事和烈士家属寻亲的历程外,还大量采购和战史、军史、英烈相关的书籍,恶补知识。2017年,孙嘉怿在微博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的公益话题,并从社交媒体上找到20多名愿意加入的网友,成立了团队最初的“资料组”。 2018年,一位居住在山西的90多岁的奶奶辗转联系到孙嘉怿。老人的爱人是抗美援朝志愿军66军197师589团2营的张尚义烈士,奶奶说,她等了他一辈子,如今自己已90多岁了,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至少得到一个确切的安葬地信息。 孙嘉怿通过对部队番号的分析,结合史料进行推演,并多次请教军事专家,大致推断出了烈士在朝鲜的牺牲地,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途径前往实地确认。 后来,孙嘉怿在前往朝鲜时,特意带回一捧朝鲜的土寄给了奶奶。奶奶的孙女打电话给孙嘉怿说:“奶奶说,今天是个大日子,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大办酒席。因为,今天是爷爷回来的日子。” 照片中,奶奶郑重地在罐子上贴上了一面国旗。 其后,每隔一段时间,奶奶便会打来一个电话,电话的内容总是相同:“孩子,最近忙吗?别太累,要照顾好自己。”孙嘉怿听得懂那些不忍宣之于口又不愿面对失望的期待。 中间经历疫情,加之每日都有海量的信息需要处理,前往朝鲜确认这件事一直没有合适的办法推进。直到有一天,奶奶的孙女专程打来电话:“嘉怿啊,奶奶去世了。临终前奶奶还是在念叨,等了一辈子,终究还是等不到。”巨大的悲痛与内疚向孙嘉怿席卷而来,可随即便在听到“希望更多的家庭不要有这种遗憾”时,又强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来。 7年,400余人,1467例寻亲 每一天,不断有寻亲的需求涌进来。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壮烈的英雄故事。在那个艰苦卓绝的时代,他们怀着坚定的信仰,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为民族的尊严与生存英勇抗争。 这件事越做,孙嘉怿越能感受到自己身上所承载的期待。这条路越走,却也走得愈发的坚定和从容。 2021年11月,“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团队成功帮助106位烈士寻亲成功;2022年2月,成功帮助52位烈士寻亲成功…… 对于寻亲烈属,孙嘉怿24小时在线,除了睡觉时间,几乎秒回信息。她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枢纽”,通过对信息初步梳理及筛选,再将正确的信息分送至相对应的省份或组别进行核准。7年时间,孙嘉怿苦笑“长了许多白发”,却还是勤勤恳恳、没日没夜地干着。 近年来,通过各处奔走与持续不断的积累,团队逐步建立了烈士信息数据库,内容包括烈士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部队番号、牺牲时间、牺牲地点及参加革命时间等详细资料。近2TB的信息资源成为孙嘉怿最珍贵的“宝贝”,存放在随身携带的硬盘中。 “我们把烈士家属提供的准确部队番号、烈士牺牲时间与史料一一对应,能推算出烈士的疑似安葬地,再和当地的烈士陵园进行复核查询,大大提高了烈士寻亲的效率。”孙嘉怿说。最快时,确认一位烈士的安葬信息只需要2分钟。 如今,“我为烈士来寻亲”团队已有400多人。 7年间,团队共到访7个国家,整理了724座烈士陵园的资料,完成烈士寻亲成功案例1467例。团队还为42名烈士修复了遗照,为120多名烈士家属提供了祭扫陪伴。 “我为烈士来寻亲”微博话题浏览量突破了8700万,寻亲互动微博4万余条。“我为英烈来寻亲”公众号,年接待烈士家属咨询千余人次。
孙嘉怿 “是责任” 随着声量被扩大,孙嘉怿所做的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荣誉和掌声纷至沓来。 2024年4月29日,上午刚参加完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暨百场宣讲启动仪式,下午孙嘉怿便出现在曾亲历上甘岭战役的黄士俊老人的家中。问及缘由,她说:“如此光环加身,惶然顿生。总觉得这个奖项不应该是由我来领,而应当是属于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青年。”于是,颁奖典礼一结束,她便急切地赶往老人家里。 “虽然时代不同,但我希望能够让老人感受到,他们那一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勇敢无畏、无私奉献,正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赓续传承。”孙嘉怿说。 那个下午,他们只是坐着絮絮地唠唠家常,吃口简单的家常菜。但是孙嘉怿觉得自己“被治愈”了,变得“更豁达”了,她称这是“常在老人身边才能获得的礼物”。 这样的“礼物”时常让孙嘉怿觉得感恩,觉得自己收获了太多远超期待的爱意。 2011年结对的抗战老兵李龙春老人,孙嘉怿已陪他过了13年的生日。“该怎么形容这种感情呢?是我怀孕挺着大肚子,仍要奔到他身边为他庆生,而他意外地拿出早已给我包好的生产红包非要我收下;是他96岁那年仍会骑着三轮车跑到超市去,只为给我女儿买一个过年礼物。”孙嘉怿笑着说,“我们是家人。” 一位在南京的叔叔,父亲在朝鲜战场牺牲,作为烈属与孙嘉怿接触之后,坚持认她作了干女儿,并逢人便炫耀:“如今我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骄傲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有的烈属与孙嘉怿家住得不远,每年总想着法儿亲自下厨叫她来吃饭。疫情期间,孙嘉怿生病独自隔离在家。“给她急得呀,恨不得成箱的物资运到我家来。”孙嘉怿边回忆边感动着。 一位家住河南的烈属,每年固定时节都会寄20公斤的核桃给她,并附上长长的留言:“这是我家自己种的,你每天都要用脑,必须要吃些补脑的东西补补。这些是我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注意身体,记得吃。” 去看望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时,他们会神秘兮兮地拿出一本“画册”,里面全是各报刊媒体对孙嘉怿的采写报道。他们细心地将豆腐块大小的文章一一剪下,再粘贴在画纸上装订保存,并一笔一画地记录下报道的时间、所获奖项等信息。 林林总总,皆是疲惫生活的良药,在每一个深夜治愈着孙嘉怿。 “起初,我只是想要尽己所能帮助一些人。后来渐渐地,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对于为国捐躯的英灵、对于拥有渴望英烈归家的烈属、对于我们这些和平年代长大的青年,又或是对于我们正在茁壮成长的下一代,我觉得,我都是应该用行动去传承、去记录、去呼吁的。” 从2006年握上那双苍老的满是老茧的手至今,已过去18年,当年那个被震撼的女孩,从踽踽独行到一呼百应。“我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我只是想干一天是一天、能帮一个是一个。”采访末尾,孙嘉怿仍是大大咧咧朴实地笑着。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追光的人,奋力描摹着时代的壮阔,忠烈的薪火,已点燃新时代青年的底色。
监制:皮钧 终审:陈敏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六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