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蜀汉后主刘禅大家就会想起那句话——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刘禅并没有那么差劲,他出生于公元207年,223年刘备去世,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234年诸葛亮去世,28岁的刘禅开始独掌朝政;263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他前后当了40年皇帝,诸葛亮死后,自己执政了29年!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能够在位40年的皇帝其实并不多。而且要知道的是,蜀国在当时是最弱小的。东汉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9州,东吴占有3州,蜀汉仅占益州一州之地。固然诸葛亮治蜀为蜀国的延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能够守成,能够在诸葛亮死后,还能坚持近30年,这本身已经能够说明刘禅并不是一个很昏庸的君主。
刘禅在位40年,虽然算不上英明神武、才能出众的君主,但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昏君劣迹。相对于南北朝时期昏庸到令人发指的皇帝,刘禅至少是一个中等水平以上的皇帝。
即便是三国时期,看看孙权去世后的几任皇帝,要么年轻被废,要么残暴无常,促使东吴陷入内乱的局面中。曹魏更是不堪,直接被司马氏篡了权。而对于后主刘禅治下的蜀汉,就算没有太大的功劳,至少没有发生多大的混乱。
而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能保持平稳就是很厉害的本事,尤其蜀汉本来就派系林立,比如荆州集团、益州集团、东州集团等,刘禅可以保持一个平衡,放在唐朝、汉朝、明朝等朝代,也足以做一个太平皇帝,至少不会背上昏庸无能的骂名。
孔明逝后,刘禅先后以大司马蒋琬、大将军费祎为录尚书事,总揽朝权;后又以姜维、诸葛瞻为录尚书事。对于诸葛亮留下的贤臣,刘禅谨遵其“亲贤臣、远小人”的训诫,促使蒋琬、费祎、等贤臣良将可以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诸葛绪分三路大军进攻蜀汉,蜀汉大将姜维率领主力驻守在剑阁,与钟会大军对峙。邓艾看到剑阁难以攻破,就带着精兵绕过剑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奇袭几百里,偷渡阴平,攻破绵竹,直奔成都城下。面对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接受光禄大夫谯周的提议,决定降魏。因此后世批评刘禅,没有战斗至最后一刻,没有天子死社稷。其实当时的情形,刘禅已经没有了选择。谯周是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满朝文武都不发言,谯周力主投降,说明益州集团已经不支持刘禅了。而且当时蜀国已经非常疲困了,蜀国灭亡时人口仅剩94万,却有甲士10万,官吏4万,百姓负担沉重,财政难以为继。投降或许是当时无奈的选择,最起码保全了蜀地的百姓,免于战火,也保全了自己一大家子和文武官员。投降后,刘禅最为人诟病的恐怕就是“乐不思蜀”了,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
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您,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然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刘禅真的傻到这种地步吗,当然不是!刘禅即使算不上大智若愚,他也是在装呆装傻,他完整的遗传了刘备韬晦保身之术。
莎士比亚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刘禅能够凭借装傻消除司马昭的戒心,这本身说明他并不傻,也不笨!最终刘禅以64岁无疾而终。
陈寿在《三国志·后主传》中对刘禅的评价是:“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意思是说刘禅是一个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的中庸人物。曾在蜀国为官,写下《陈情表》的李密,后来被召至洛阳为官。
有人问他:“安乐公何如?”李密说:“可比齐桓公。”那人不解,李密接着说:“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在李密看来,刘禅稍次于春秋首霸齐桓公,有功有过,却不失为一代雄主。
刘禅并非一个呆傻、昏庸的人,更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不用扶,自己走的也不错。能够处理好和诸葛亮的关系,能够在诸葛亮死后延续蜀国近30年,能够装傻消除司马昭的戒心。刘禅最起码是个中等能力水平的君主,只是后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把刘禅渲染成一个懦弱、无用的人。
参考:《三国志》、张大可《三国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