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媒体资深汽车记者,或多年沉浸于汽车行业的一员,本应对汽车“热效率”颇为敏感且关注。但也不知从何时起,反而变得有些麻木。麻木到,当所有人在为比亚迪凭借第五代DM插混技术将当今发动机热效率值实现46.06%而欢呼时,我心里却是如此波澜不惊,眼皮一抬,心念:“应该还没到头吧?”
我的波澜不惊,或源于“见怪不怪”,却也不能忽视中国品牌的技术成就。要知道,此次比亚迪不仅实现的是当前“最高”发动机热效率值,而且将百公里综合油耗做到了2.9升,综合续航能力更是达到2100公里,这对于国外燃油车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当大家都在为比亚迪新技术、新突破感到骄傲的时候,吉利突然情绪激动地闯入,声称吉利发动机的热效率值已经达到46.1%,吉利发动机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所以比亚迪让吉利当了几个小时世界第一之后,也公布今年3月份拿到的46.5%的热效率认证,并且比亚迪公关部李云飞表示,“像这种非量产的,更高热效率的,我们还有大把,不说而已。”
这不是一场撕逼,更准确的理解,这是中国品牌的成绩攀比。
在李云飞的言论之后,吉利研究院高管也表示,“我们也会有更高的(热效率)陆续露出……”
双方在发动机热效率上的竞争看来一时是不会有终点了。而且从至今两家晒出的证书来看,目前量产的只是冰山一角,各家都有热效率更高的技术尚在储备中。
最终发动机热效率能有多高?5月中旬,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邓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实现了量产的热效率44.28%,储备的热效率可以达到47.03%。”
吉利汽车动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福成更是透露“未来我们还将在50%热效率方面继续下功夫去做。”
谁是热效率天花板?正如前面记者的波澜不惊,比试还有很长一段路,目前还只是起跑加速中。
此时回过头来,我们重新扒一扒“发动机热效率进化史”。看看你的爱车油耗是怎么从百年前几十升每百公里降低到现在2升多每百公里,更让你清楚知道,未来汽车油耗极限到底是多少?
1776年,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其热效率达到2%-4%。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蒸汽机已是车用动力的最佳载体,使人类开始告别马车出行。即便,这个热效率值还非常低下。
1860年,法国人勒诺瓦尔发明了第一台内燃机。这台内燃机的性能参数放在当前来看简直就是不能用:压缩比为1,最大功率4.5kW,热效率么,4.5%。
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研制出第一台四冲程煤气内燃机,压缩比达到了2.5,热效率达到了14%。这台煤气机真正开启了车用发动机的新天地,使得长距离出行开始变成可能。
1883年,戴姆勒联手迈巴赫(这俩名字都是狠人)造出了世界第一台立式四冲程汽油机。于是内燃机热效率被历史性提升到15%;在1894年,又被戴姆勒提高到20%。此时的汽油机可以支持较快速度、较高续航的行驶。汽车也至此开始进入富人家庭——车贵不贵另说,油钱那才叫个贵!
此后的汽油机热效率开始进入缓慢提升阶段,虽然1926年瑞士人布希引入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1950年直喷技术原型开始出现,但汽油机热效率进步非常缓慢,以0.5%、1%的速度逐步提高。
直到1990年,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下,电喷系统才帮助汽油机热效率开始了明显改善,到了2000年,发动机精确喷油下的热效率值终于站上了30%的大关。
此时,特别要强调和关注一个汽车品牌——丰田。
2003年,耕耘多年的丰田终于拿出了一款震惊全球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热效率高达36.8%,远远高出同期其它车企的水平。这个36.8%有多高呢?这么说吧,现在很多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还没到达36%,普遍在30%-34%之间,你就知道16年前的这台发动机有多强了。
接下来,发动机的时代属于丰田。
2008年,丰田研发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37%;2009年,丰田做到了38.5%。
直到2013年,本田以38.9%的热效率首次以微弱优势超过丰田,但这台发动机过于追求热效率,整体动力表现得就像只“肉鸡”。
2016年,丰田发布全球首台40%热效率发动机,同时丰田在自吸机基础上还开发了一个混动专用版本,热效率甚至达到41%。
至此之后,市场渐渐淡化了发动机热效率排名的争夺,事实上,一切竞争都是暗流涌动。
再回到比亚迪、吉利的热效率之争上看,有一点是让人欣慰的——电动化不但没有让各家车企放弃发动机技术研发,反而更加努力再挖掘潜力。通过这场争论,让两家的发动机和混动技术深入人心,车企比拼技术总比PK流量更回归本质。
在之前比亚迪的发布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说,“现在,全球每卖出4台插混,就有3台是中国品牌,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在中国!中国品牌在全球插混市场的占比超过70%,毫不夸张地说,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
中国汽车遇到了新能源这个机遇,各品牌一起努力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环保,经济和高效的驾驶体验,一起去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正常的,互勉的技术比拼,但这些并非“内卷”,而是另一种方式的相互激励。还是复习王传福之前的一句倡议,“以中国汽车之名,同心协力,走向更辽阔天地,成就世界级品牌。”
潇湘晨报记者毛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3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