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隐形冠军”出海经验, 对“专精特新”企业有怎样的启示

南方PLUS客户端2024-03-29 17:01:13  118

3月28日,由南方制造业企业家联盟、中德制造业研修院,共同举办南方制造业企业家(深圳工业展)春季论坛上,广州大学社科处处长、广州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张延平,美讯创始人兼CEO彭家荣以及中南高科广东公司总经理孟泉展开圆桌讨论,共话制造业出海趋势与挑战。

供应链重构带来新机遇

彭家荣拥有加拿大和英国双重国籍,在河南郑州读本科,并曾在华为工作4年时间,如今借助美讯帮助中国企业出海。

他注意到,这几年中国企业出海有一个质的变化,从贸易出口到管理模式和品牌出海。有点类似于,二战以后美国在海外全球化输出可口可乐、沃尔玛、星巴克等新的管理模式,在海外建工厂招人;如今,很多中国企业到美国建工厂、招人,这意味着中国在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上,是可以竞争得过欧美。

大国博弈之下,供应链重构加速。张延平说,当前,供应链更加区域化、碎片化,中国有句古话,“乱世出英雄”,在全局动荡下,中国企业其实也有可能抓住机遇走出去。

他建议,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出去策略中,可以借助现代最新兴的跨境电商渠道,很多“专精特新”企业走得好在于,和跨境电商衔接得很紧密。

同时,建议中国企业组团出海。这不要仅仅依靠个体企业,还需要依靠整个产业链。张延平指出,产业链强可助推价值链不断攀升,中小企业可以跟随“链主”企业出海,货出去以后,慢慢就知道谁买了,慢慢就可以自己寻找出海的道路。

出海要讲好本地故事

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会面临哪些挑战?

彭家荣指出,做任何生意,最核心的是信任,客户需要信任你,本地政府也需要信任你,跨文化交流下要怎么样让本地人信任你。

彭家荣说,美讯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但在美国时从不讲加拿大的故事,甚至从来不提加拿大,因为美国人不关心加拿大,甚至也不知道加拿大在哪,我们要讲的故事首先是本地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和客户沟通过程中怎么样产生信任。

此外,要有长期思维,本土化可能要5-10年时间,从招第一个人到招第500个人、1000个人,每个阶段有不一样挑战。

孟泉也表示,全球化既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包括外边的企业走进来。在走出去过程中,首先是打造好本地的生产基地。

很多企业在和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硬件、软件以及服务和理念上的差异。孟泉举例说,前一段时间一家惠州企业在园区要接待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大客户,考察中客户专门提到社会价值以及社会福利,即对社会价值有什么贡献,生产相关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对企业雇主的认同度如何,对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日常便利性的满意度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点。为此,中南高科帮助企业在雇员满意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家企业成功拿下将近8000万美元订单。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国内企业想要和国际接轨,除了自己本身的技术、生产硬实力外,可能在软实力上也需要做结合。”孟泉说。

孟泉也提到,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提的最多问题就是关于政策衔接。相比很多非洲每个国家、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政策,国内虽然大的政策是统一的,但是落到每个省市,甚至落到每个开发区,政策也是千差万别的,以及相应的流程上和外资企业也会产生很多文化理解上的差异。作为园区运营企业,中南高科可以帮助外资企业很好地和当地政府做好政策的理解和支撑,同时通过当地产业链资源做好配套支持,帮助外资企业在本地生根发芽。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出海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论坛上,其它先发国家的出海经验也被提起。

张延平提到分析,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相对应的是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后者在支撑中国产业链稳链、固链和强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二者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他列举了几个数据:首先,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年营业额基本上要达到50亿欧元,而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年营业额普遍只有几亿元。

其次,两者赋予的使命不同。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生而全球化,在抢占国际市场中打出德国的品牌和声誉,而“专精特新”企业首先是立足内部,补强产业链。一个是主张对外的,一个是主张对内的,二者功能作用有巨大差别,国内企业也可以向德国学习国际化。

再次,数量上也有差别,按德国标准,全球能够定义为“隐形冠军”:企业的只有3000多家,而德国有1300多家,按照它的标准中国只有97家左右,甚至是大的链主企业才能成为“隐形冠军”企业。

张延平说,“隐形冠军”虽然不为消费者熟知,但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当中是佼佼者。进行对比之后,有几点可以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一是要锲而不舍。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最终能达到世界垂直细分领域佼佼者,基本上要走30年左右,而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不足20年,没有时间的积累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制造业,只能一步一个脚印。

二是要学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霸气,它确实生而全球化,就是要代表德国在全球扬名立万。中国当前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2万家,其中20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战略产业集群紧密捆绑,是完全有实力走国际化。这也需要国家来推动,比如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每年的出口交易会,甚至进博会都有专精特新展位。其实德国也是在政策战略下帮助隐形冠军走出去。

南方+记者郜小平

[作者]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292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