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张国焘公然搞分裂,挟持一部分红军部队南下,自然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比如刘伯承,就曾经与朱老总商量,准备武力解决张国焘,以便尽快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
这件事一度是高度机密的,直到很多年后,刘伯承当年的警卫员王泉云,才披露了这件事发生的经过。
张国焘挟持南下的部队中,既有红四方面军,也有红一方面军的一部分,他们对张国焘的南下决定是非常反对的,因此就受到了张国焘的敌视,经常找借口批判红一方面军。
因此,红一方面军的几个干部,就找到刘伯承,说为了阻止张国焘继续祸害红军,我们要武力解决张国焘,把他抓起来,然后带着部队一起北上。
刘伯承是张国焘的重点批判对象,所以,刘伯承自然也对他没有好感,就同意了大家的建议,但出于谨慎起见,刘伯承认为,这件事要找朱老总商量,只有朱老总亲自出马,才能稳住这个局势,不至于产生内乱。
朱老总是红军总司令,无论在红一方面军,还是在红四方面军,都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这件事由朱老总来主持,自然会事半功倍,稳定军心。
但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朱老总却没有同意。
当时,张国焘在朱老总身边安排了很多警卫员,名义上是为了保护朱老总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在监视朱老总,所以,刘伯承要想和他商量这件事,就不能去朱老总的住处了,必须要把他单独叫出来。
刘伯承派去通知朱老总的人,就是他的警卫员王泉云,还特地编了个理由,说要请朱老总一起过去研究红军作战方案。
在王泉云的带领下,朱老总来到了红军大学附近的一块空旷的草地上,见到了刘伯承。
朱老总一看这个地方,就知道刘伯承肯定有重要的事要跟他商量,在这里可以防止被人监听。
不过,虽然朱老总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当他听刘伯承说出要“武力解决张国焘”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
朱老总给刘伯承分析了这么做的危害,首先,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的地位太高,在他的蒙骗下,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对的,如果我们把他解决掉了,很有可能会引起内乱,我们一方面军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人家却有十几万人,是打不过人家的。
其次,这么做会严重影响红军的团结,现在张国焘虽然南下了,但还没有公开与中央决裂,大家仍然还是红军的队伍,要是发生了内乱,就彻底把矛盾公开化了,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刘伯承其实也知道这么做的危险性,但他还是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张国焘把部队带向深渊,如果不武力解决,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朱老总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让红四方面军的人认识到张国焘的错误,张国焘做得越多,这些错误就越有可能让大家看到,所以,我们先不要行动,要让张国焘自己暴露出来。
然后,朱老总还对刘伯承说了自己得到的情报: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正在向这里进军,等到两支部队会师后,我们的力量加强了,再跟张国焘作斗争,到那时候就有胜算了。
刘伯承也深以为然,说还是老总考虑得周全。
果然,等到红二、红六军团与这支部队会师后,贺龙、任弼时等人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张国焘这才低下了头,同意部队一起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这件事,就充分体现了朱老总的大局观,即使张国焘一意孤行,十恶不赦,也不能和他公开闹分裂,而是要审时度势,尽量团结大多数人。
其实,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单独北上的时候,就有人问过他:既然张国焘坚持要南下,是不是要把朱老总、刘伯承等人从他身边调回来?
毛主席说,就因为这样,才不能调回来,只要朱老总、刘伯承在那里,那支部队就不会跟着张国焘走太远,张国焘不管做什么都要掂量掂量,不敢太过分。
相反,如果把朱老总和刘伯承调回来了,就等于把两支部队的矛盾公开化了,张国焘也再也没有约束了,那支部队的结局会更惨!
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毛主席的做法是对的,正是因为有朱老总和刘伯承这两根“定海神针”,张国焘才没有那么肆无忌惮,保住了红四方面军与其他红军的团结。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后来也说:“朱总司令的地位和分量,张国焘是掂量过的。没有朱德的支持,他的‘中央’也好,‘军委’也好,都成不了气候。……朱总司令看透了他,一直在警告他,开导他,制约他,因而张国焘心里老是打鼓,不敢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长征》《朱德传》《党史信息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2164.html